中藥想普及推廣,服藥口感是不是個大問題呢?有沒有解決辦法?

偶有小悟


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各種中草藥,保持了原汁原味,通過規範化加工,消除了毒副作用,通過“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才能達到治病目的。如果人為過度的改變藥味,肯定是要影響藥效的,俗話說得好,“良藥苦口利於病”,為什麼要提出這樣的問題呢?,人患上疾病,本身就是一種痛苦,你連一點苦味都不能接受,怎麼能治好疾病呢?看西醫打針你怕疼,做手術怕疼,吃藥又擔心副作用,不良反應我。是不是有點矯情嬌氣。


甘草78428801


中藥能不能在當代推廣和廣泛運用的問題之提法,似乎忘記其根本作用是祛疾解痼。即使藥味難以入口,應該對患者不會有太大的障礙吧,不說“良藥苦口利於病”的大活,中藥在傳承千百來,必有其道理的。

若用一個不太相干的事來比喻,應該也能說明中藥存在和延續必將永遠。

比方說,大米是裹腹之物,飢餓難耐時,放入口中還要嚼碎後才利於吞噬,多礙事啊。為什麼不用推廣也有眾多的人食用呢?甚至在特定時期,米飯含沙也全吃入腹中。

所以,只要中藥有祛疾作用,必將有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和自覺推廣。


無知小釋


中藥要普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口感而是毒性,龍膽瀉肝丸、白石丸已經是血淋淋的教訓和例子,驗毒問題不解決,就會有越來越多人遠離中藥,隨著科學思維的普及,會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迴避不驗毒的中藥。有人會說西藥就沒毒嗎?西藥更毒。西藥當然有毒,但是西醫經過了嚴格的驗毒,並掌握了對人體的毒害數據,就能把毒害控制在能接受的範圍內,你也能清清楚楚的在說明書上看見副作用,而不是“副作用不詳”。就像你去投資,詢問風險,你得到的答案是“不清楚”[呲牙]


David曾954


製藥醫病,肯定是越便利越好,越方便治病越好。

本人從小是個藥罐子,常常吃中藥,一個丸子

得病者有大人有小孩,若能解決苦味,就像現在的有些苦的藥丸包上糖衣,藥粉包上膠囊,便於服用,對病者豈不是更友好,對治病豈不是更好?

中藥復興,普及推廣,乃至推行於世界,便利性是廣大中醫科研者,從業者,生產商要解決的困難之一。

中藥的苦味只是中藥的不便利的其中之一。還有其他不便:

比如煎服。要服藥,得有鍋,得煎熬,而且還不是一個時辰的事能解決,很多是多少碗水熬成一碗,沒有個把時辰,還真喝不上藥,在這生活節奏快的現代,和西醫比,就失去了不少競爭力;

比如體積大,不便攜帶。中藥常常是一個藥方,一大包,一個療程掄一摞。

比如服用。中藥多數還是湯劑。西醫一粒藥丸,中醫一碗苦水。西醫藥丸一仰頭就吞下去了,中藥湯水沒點毅力,還真咽不完一碗苦藥。不能按逐按量按時服藥,中醫的藥效就打了折扣。

比如保存。中醫藥材多,體積大,不便保存,易串味,易變質。損失藥效。

西醫能夠通行全球,其便利性是其中很大一個優勢。

至於解決辦法,還是得廣大中醫科研者,從業者,生產商改變觀念,借鑑西醫,創新中醫,一點一點的積累,一滴一滴的改善。

盼中醫早日風行世界,會減輕人類病痛,擴大人類福祉做出更大的貢獻。


水水一族


中醫的問題和口感關係並不大,感冒拉肚子吃藥可能還考慮一下口感,要手術割膽割胃了,誰還考慮口感啊,捏著鼻子都能喝下去。中醫還是先考慮下怎麼治病好了。


哈嘿嘿嘿嘿哈哈


中藥是幾千年華夏文明孕育出的智慧結晶,由於它在加工、標準定性、口感等方面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加之西醫對中醫的偏見,使得中醫中藥的發展阻力重重,困難重重,但是中醫中藥在治療疾病方面有時又會有出人意料的神奇功效,這使得中醫中藥事業得以傳承下來。但是說到中藥的推廣普及,有待於我們進一步的宣傳和實踐,要用事實說話,比如在這次的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中,中藥的治療效果有目共睹,令人欽佩,我援意大利醫療隊也帶去了大量的中藥製劑,配合西醫治療新冠肺炎,讓中葤在國際重大疫情的治療方面令人刮目相看,為在國際社會上確立中醫中藥的地位發揮了積極作用。當然,中藥的服藥口感確實有待改善,現在的材質很多,途徑和方法也不少,但似乎沒有找到一個最合適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希望關心和支持我國中醫中藥發展的人們,腦洞大開,為解決中藥的服藥口感問題獻計獻策,目前的合劑、沖劑、丸劑已有所改善,但如何進一步濃縮精華,是今後需要改善的方面,如在保持藥效的前提下,儘可能減少藥物的物理量,方便服務,也可以拓展結構方式,釆用膠囊、注射液、敷貼、燻蒸等方式施藥。






正義金刀


湯藥確實難以入口,不過都說良藥苦口利於病,中藥一部分是苦的,澀的…這也是制約中藥發展的因素之一,現在中藥廠家都在推廣濃縮丸,膠囊,蜜制丸,都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藍天52660


常言道:苦口良藥利於病。

生病看中醫醫師,就得服中藥湯劑。至於藥苦這是中藥藥性決定的。如果要改變口感,勢必影響藥物療效!

至於推廣難,主要問題並不完全是因為中藥口感不好問題,而是人們觀念改變,尤其是數十年來西醫排斥中醫問題沒有解決!


周廣容zgr


提這個問題的。肯定不是中醫。中醫講究人與自然。所以來說中藥,越新鮮越好。中醫講究味道治病。酸甜苦鹹。對應著。比如苦入心。酸入肝。甜入脾。鹹入腎。中醫不光是對味道有要求。顏色也要限制。什麼出現了什麼臟腑出現的問題,就用什麼顏色的藥物。中醫專家說。你改變了。中醫理論。那就不是中醫了。熬製中藥,都有講究。你還想改變藥性,那怎麼行呢?我也不是中醫。但也不反對中醫,也不相信中醫。相信中醫,就不要挑剔藥物難不難吃。誰都不想生病,既然生了病就要治。治病的方法。都不會讓人好受的。


江南好wy


坦白講能夠接受中醫的人對口感早就已經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不管中藥還是西藥,療效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口感,單從口感來講,可以考慮做成水蜜丸,這樣既方便攜帶又不用再擔心厭惡中藥的口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