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父母極盡所能幫孩子安家,緣何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安家》這部劇最近很火!為什麼火?最大的亮點是直擊太多的社會痛點:

比如給孩子買房應不應該寫兒媳婦名字?比如中國父母的養老問題怎麼辦........


《安家》:父母極盡所能幫孩子安家,緣何最後




劇中,嚴叔嚴嬸自己在街邊賣了一輩子的包子,最後用自己省吃儉用的320萬,全款給兒子買了房。

房本上本來只寫兒子的名字,但在籤合同時,兒子卻要求在房本上加媳婦名字,老兩口也答應了。

嚴叔嚴嬸本想以後住一起,幫忙帶孫子,共享天倫之樂。可是當老兩口大包小包準備來到兒子家時,開門的居然是親家母!

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兒子,自己省吃儉用攢了一輩子的錢,全部拱手相送給他人。老兩口心裡除了委屈,只剩下一肚子的苦水和悔意。

《安家》中,更讓人淚目的是江奶奶和宋爺爺,江奶奶想賣房子給宋爺爺治病,而宋爺爺想給江奶奶換一套電梯房。但是因為房產三家共有,而兩個親外甥為了一己私利,百般阻攔。


《安家》:父母極盡所能幫孩子安家,緣何最後

雖然老人在房款利益分配上不斷退讓,但最終在兩個外甥的一再拖延下,宋爺爺因病去世,江奶奶悲痛欲絕,三天後也含恨離世。

明明自己有錢,有房,可是老年生活卻過得如此悲慘。

安家》讓人不得不思考:父母傾盡全力,極盡所能幫孩子安家,緣何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而中國的養老該何去何從?

一 現代家庭模式早已發生根本性變化中國傳統養老模式終要走向土崩瓦解

中國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國家,長期以來形成了"家庭養老"的傳統模式,養兒防老、家長的主導地位、幾代同堂等傳統觀念根深蒂固。

《安家》:父母極盡所能幫孩子安家,緣何最後

選擇家庭養老,從心理層面講,人們在家庭中,有"熟悉感"和"自由感",經濟上也比較划算;

從社會的角度考慮,家庭養老的社會硬件設施成本幾乎為零,而且最大好處是家庭養老能使老年人與家人盡享孝道和天倫之樂。

然而,核心家庭化是中國城市家庭現狀和改變的總趨勢。所謂核心家庭化,主要是指家庭結構和關係越來越趨向於小型化和簡單化,家庭內不僅保存的三種最基本的家庭關係:父親(丈夫)——母親(妻子)——孩子,而這種核心家庭數量在各種家庭中佔據絕大多數,未來還會更多。

在"四二一結構"家庭成為社會主流,在社會競爭加劇、生活節奏加快的背景下,社會人力成本與人們工作負擔普遍加重,家庭成員與子女不可能有足夠精力照顧家中老人。

家庭養老面臨嚴峻的挑戰,傳統家庭養老模式越來越難以保持與發揮其社會功能與作用。

一句話:養兒防老將成為歷史。

二 中國父母在養育兒女過程中考慮面面俱到,唯獨忽略了自己的養老問題

1 年輕人想法普遍趨於西化,婚後不喜歡和老人住

現在的年輕人他接受的文化學習學習的文化程度比較高,很多人早都接受了國外的自由思想。他們普遍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只要稍微有點能力,大多數人不願意長期與老人生活在同一屋簷下。

01 兩代人生活規律、飲食習慣方面不一樣。

《安家》:父母極盡所能幫孩子安家,緣何最後

年輕人習慣早睡早起,而且睡眠不多,年輕人卻恰恰相反,經常熬夜睡懶覺;飲食方面年輕人喜歡大魚大肉,比較口味比較重,辛辣油膩。

年輕人吃飯沒有規律,而老年人定點吃飯,飲食上也趨於清淡。

部分老年人喜歡把吃不完的剩菜剩飯,留到下一頓再吃,但這一點是大多數年輕人所忌諱的。

02 兩代人觀念不同,容易引發衝突。

年輕人因為普遍受過教育,隨著知識的增加和社會閱歷的增加,與父母的觀念,會有很大差異。

老輩人都以節儉為主。而年輕人,不管這些,享受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一旦有衝突了,兒女不舒服,老人自己也生悶氣。

03 兩代人居住 缺乏共同語言。


《安家》:父母極盡所能幫孩子安家,緣何最後

老年人社交範圍有限,所關注的也是家長裡短,都是些最基層的事情。

而年輕人基本上天天手機電腦等高科技產品,即便住在一起,兩代人沒有什麼共同的話題,容易尷尬。

俗話說:兒大不由娘。遺憾的是,大多數父母都沒有看到這一點,反而盲目樂觀。

2 養兒防老早已過時,但中國父母卻沒有及時糾錯

父母辛辛苦苦把兒女拉扯大,供讀書,幫買房、幫成家,本想下一步幫著做好後勤,幫忙帶孩子,但結果很多孩子的反應卻令老人傷心欲絕。

年輕人普遍崇尚自由,長大成人後大多數人會忽略甚至遺忘父母對自己的付出,只想追求自己的自由生活。大多數人並不願意和父母一起生活一輩子,更渴望過自己的生活。

"養兒防老"的觀念早已過時,在子女的教育上,父母要著重培養他們的自立能力,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讓他們學會不依賴父母。這一點我們要學習發達國家的父母,在孩子成人後鼓勵孩子獨立闖蕩,賺取生活費。

這樣成年後,孩子會有積極奮鬥追求幸福生活的動力,而老年人也能保存實力,更不會陷入困境。

3 老年人抱定"養兒防老" ,大多數缺乏養老規劃

《安家》中的嚴叔嚴嬸極盡所有,毫無保留的全部給了兒子,但是兒子卻和媳婦、岳母生活在一起,最後老兩口兩手空空,差點流落街頭。

《安家》:父母極盡所能幫孩子安家,緣何最後


嚴叔嚴嬸的現象在當今社會非常普遍,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抱定"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觀念。

年輕時辛辛苦苦,而大多數人不懂理財,從來不知道給自己攢點養老錢的錢,反而一股腦都投資到孩子身上。

總之,絕大多數中國父母都沒有自己合理的養老規劃。對各種社保,投資拒之門外,反對延遲退休。

電視劇中,給嚴叔嚴嬸安排了一個相對好的結果,繼續自食其力,但實際生活中,很多老人都沒有這麼幸運,所以,我們的很多觀念都需要轉變了。

三 所有人,養老最終靠"自己"

每個人都應該規劃好自己的老年生活,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給自己的養老做好準備呢?

看下列圖片,現在真正養老的有三層:

第一層:養老金

第二層:房子

第三層:理財產品

時代在變,觀念在變。真正的養兒女防老,在當今社會乃至未來,實際上已經不可能。

《安家》:父母極盡所能幫孩子安家,緣何最後


我們來看一份《各國養老新趨勢》

英國:更多發展社區養老"如同在家養老"。

日本:老人開展眾多"定製服務"。

韓國:給老人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美國:親屬照顧老人 政府為其付費。

法國:提倡老人旅遊及進駐"老人村"。

瑞典:提供全球最完善的養老保障。

中國:將社保徵繳劃給稅務 將提高退休年齡。

適合大多數人的養老都有哪幾種呢?我們來看:

1 以錢養老

在《30年後,你拿什麼來養活自己》中,有一段話給了人們很好的建議:除了金融收入和租賃收入外,上班族增加自己的收入的方式只有兩種:一種儘量獲得更高的年薪或者延長勞動時間,另一種是擁有一份副業。

每個人,不管是丁克還是有兒有女,都應該趁著自己年輕,及早為自己的養老做好打算。通過不斷地開源節流,積累資本,通過買基金、股票、期貨,長期投資獲取回報。

為了了應對退休生活的投資產品,我推薦兩個產品,一個是股票型基金,另一個是利率聯動型養老保險(終身型)。

還有,如果誰要給你推銷保險,千萬不要不耐煩,很有可能你的一份保險最後比你兒子更能救你的命。

現在企業事業單位普遍提倡延遲退休,如果可以,不妨去申請一下,因為這對你積累養老金太有益處。

日本的很多老年夫婦,退休了以後還二次就業,甚至三次就業,有很多人都80歲了依然在外邊上班賺錢。

《安家》:父母極盡所能幫孩子安家,緣何最後


就像嚴叔和嚴嬸,在徐姑姑的幫助下,重新開租房子,開包子店,老兩口靠自己的雙手,為自己創造新生活。如果一味的靠孩子,最終很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以,與其把希望寄託在子女身上,不如依靠自己,老了,有錢才是硬道理!

2 以房養老

在美國,老年人可以將自己的房產"倒按揭",即將自己的房產與商業機構達成協議,在有生之年由商業機構支付生活費,待去世後房產所有權歸商業機構。

《安家》:父母極盡所能幫孩子安家,緣何最後


在中國,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說,給孩子結婚買一套房子是標配,卻捨不得給自己買一套房子。

模仿美國人做法,以房養老,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孩子會變心,但房子永遠都在。

最明智的父母自己名下一定要有一套或多套房子,然後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掏錢幫孩子湊個首付,由孩子自己還貸款,拿自己全部身家去給孩子買房是最不明智的行為。

像《安家》中的江奶奶和宋爺爺,兩個外甥不配合賣房,房似錦就曾經提出過低壓房產貸款獻給老人治病,卻因為年輕人的貪慾而被拒絕。

試想,如果那套房子不是三層樓,而是江奶奶自己獨有的一套小房子,那結果就會發生大反轉。

這方面,我有位同事做法特別好,在買房子的時候,很多人建議買四室的大房子,可是她卻在同一個小區買了兩套兩居室,自己一套全款,兒子那套貸款,由兒子自己還貸款,與孩子保持了一碗湯的距離。

分家不分"家"!一碗湯的距離剛好,兩代人無論誰有什麼需求,另一方都會及時趕到。

與其互相忍受兩代人的間隔矛盾,不如保持一碗湯的距離。以房養老,為自己的安逸老年生活自己買單。

3 社區居家養老

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是近幾年興起來的,目前來說最理想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


《安家》:父母極盡所能幫孩子安家,緣何最後

基本的做法是,在各個社區建立養老護理服務中心,由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專業養老護理員,為社區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上門做飯,照料及護理等養老家政、醫療護理及心理諮詢服務,以及社區日託、短期照料護理等服務。

社區居家養老所需費用較低,服務內容及方式可自由靈活,選擇適合城市社區絕大多數老年人。

這是家庭養老與社會機構養老的有機結合,兼有兩者的長處,又避免了兩者的短處,是一種揚長避短的理想養老模式。

4 智能居家養老模式

《安家》:父母極盡所能幫孩子安家,緣何最後

這種養老模式適合絕大多數家庭和老人,也是全國老齡辦一直推崇的家庭養老模式,兼併了上述兩種養老模式的優點,讓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受時間和地理環境的束縛,在自己家中過上高質量高享受的生活。

智能居家養老系統採用電腦技術、無線傳輸技術等手段,在居家養老設備中植入電子芯片裝置,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處於遠程監控狀態,更安全,更放心。

5 社會福利機構養老:

主要適合於孤寡老人或喪偶等情況的老年人,養老的舒適度與養老院的級別息息相關,且養老院的自由度不高,難以保證老年人的安全狀況和健康狀況。


結尾

《30年後,你拿什麼來養活自己》中寫到:年輕時應該有冒險和失敗的精神,老了後,沒有資本失敗。

《安家》:父母極盡所能幫孩子安家,緣何最後


方式很多,適合自己的基本上要用金錢來衡量。奉勸每一個人都能早日增強風險意識,提高抗風險能力,有能力為自己的幸福老年生活買單。

非洲經濟學家Dambisa Moyo的《dead aid》有一句話:"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這句話是說,不管你現在是年輕力壯還是步入古稀,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也要將自己的養老問題提上日程,併為此早做準備。

養育孩子不是為了自己養老送終,而是為了感受生命的美好,讓自己的生命,生活更加完整。

三代同堂並不都是幸福的,四世同堂更淹沒在歷史的潮流中。

這個時代,最好的生活狀態是財富自由;最好的老年生活是兩代人分開住。

願所有人都能早日”安家“!




我是木子老師,熱愛教育,喜歡寫作,期待與你相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