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摄影对象就是画面的主体?

浏览中国


常言说得好,绘画是加法的艺术,而摄影就是减法的艺术。在一幅摄影作品中,有且只有一个主体,如果有两个主体的话,那么就是一个是主主体,一个就是副主体,但是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少的。

人们通常在欣赏一幅摄影作品,首先引起人关注的就是主体。所以在拍摄一幅摄影作品的时候,我们拍摄的主要对象,那么就是画面的主体。

我们拍摄对象,主要表达的思想是给观众呈现一种什么事物,或者一种什么景观之类的,从而给观众传达一种视觉情感。如果我们不能把拍摄对象表现为画面的主体,那么观众就无法理解这幅作品的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如果我们拍摄一个人物,那么人物就是画面的主体,画面周围的景物之类的就是衬托,观众在看到这个人物的时候,脑海中会呈现这个人物的一些特征:漂亮、美丽、潇洒、传神等字眼。如果我们把景物作为主体,那么观众就会认为人物是多余的,是会影响画面的。

如果我么拍摄一幅风景摄影作品,那么就要选择一个景物作为主体,把它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这样观众第一眼看到画面就会看到它,从而觉得它的一些特征:很美、很漂亮、震撼之类的。

所以,拍摄对象就是画面的主体,不仅符合摄影构图原理,更是一幅摄影作品情感的表达重要思想。









行摄人阿西


1.摄影的目的就是留住美好,留住瞬间,呈现你想要表达的镜头语言,而所有的这些都需要通过你拍摄的主体来体现,主体的形态,裁剪都会透过画面来表达出摄影师想要表达的东西;

2.从摄影实际构图来说,无论是九分法三分法等等,被拍摄的对象需要是画面的焦点,让人能一眼看出主体,通过主体理解照片的主题,有主体又有主题,才能说是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


星期五FRIDAY


可以理解被摄对象就是画面主体。摄影是视觉艺术。只有当被摄对象打动了你,你才会按下快门。而你在拍摄中被对焦者,或在构图上被放在最显眼位置的就是画面主体。


用户老杜578957161021


\r

大家好 我是(长安少年行),我是一个摄影领域创作者,很高兴能为你解答此类问题,以下是我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够喜欢:\r

每个电视画面在屏幕上的停留时间是时间短的,这便是画面欣赏的时限性。这一特性要求构图简练主体杰出,观众一眼就能看清主体。电视画面不只要求主体杰出,并且主体还必须是单一的。\r

主体是表达画面内容的首要目标,画面若没有主体,内容就无法体现。主体又是结构画面的中心。主体可所以人也可所以物,可所以单人(物),也但是多人(物)。\r

以上就是属于我个人的观点分享给大家,摄影是一门艺术,一副好的作品来自生活,用自己不同的视觉拍摄出喜欢的作品,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摄影技术能更上一层楼!谢谢大家!\r


长安少年行


你好,这个问题我们要首先知道什么是画面的主体。画面的主体其实不难理解,下面我用一些例子来为您展示一下。

一、画面的主体是画面的亮点。

我可们可以用美术来比喻,一幅画的亮点在哪里?一般都是主体物吧,没有那个说自己的亮点不在主体物上面而是另外一个很偏的物体。那么转移到摄影上面也是,我们拍摄的对象就是我们这个照片的亮点,那么画面的主体自然就是我们的拍摄对象。比如这张素描静物,给人的画面主体就是这个罐子和盘子这一部分,其他的都要虚化过去,不能抢了主体物。

二、拍摄对象在画面中的占比

如果我们拍摄的是人像摄影,那么人肯定是要占我们画面大部分面积的,如果是特写镜头就更不用说了。于是当拍摄的对象在我们的画面中占比比较大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拍摄的对象一定就是我们画面的主体。


三、我们想要表达的情绪

当我们给自己的作品想要表达一种情绪的时候,拍摄的对象必须是主体,因为拍摄的对象一般是我们情绪的承载物,失去了这个承载物,那么我们的画面就会显得空旷,并且没有任何情绪可言。如果想要给照片赋予情绪,那么一定要选择一个拍摄对象作为画面的主体。

以下面两张照片作为对比,这两张图片一副是没有拍摄主体的照片,一组是有拍摄主体的图片,那么你觉得那一张更有情绪呢?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总结为:当摄影对象是画面主体的时候,摄影对象一定具有情绪承载的功能并且是画面的一大亮点,而且在照片中所占面积较大。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Dive要努力


画面的主体一定要最吸引眼球的地方,无论这个主体是大是小,画面的重心一定落在主体上。比如我拍的这张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画面的大部分都是蓝天白云,但画面的重心落在教堂的尖顶上,虽然只占画面的很小部份。



万手先生


如何理解摄影对象就是画面的主体?一副作品里有主体、陪体、前景、中景、背景,主体就是中景,主要对象,也是拍摄者的表达主题。

1、主体是摄影者要拍摄要重点表达对象,那么这个对象在这幅画面中就是主体。

2、主体必须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也就是摄影中的陪体,陪体是配合主体完成任务的角色,要围绕着主体存在,不能喧宾夺主。这就是画面中的前景、背景、陪体。比如:摄影者想拍一幅主题为荷花的照片,那么荷花就是摄影对象,就是这幅图的主体,而荷叶就是陪体,周围远处的荷花以及周围的环境就是陪体和背景。

3、在一幅作品中,主体要有显眼的色彩,让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主体。为此,摄影者常常要选择一个范围内色彩最显眼的个体作为主体,陪体的色彩不能鲜艳过主体。比如:摄影者想拍一幅油菜花中的美女,那么这个美女就是拍摄主体,而油菜花可以作为前景和背景。为了突出中景也就是主体,这位美女要穿红色或蓝、绿等颜色突出的衣服。

4、主体在整个画面中占的面积要足够大,为了让主体显眼,甚至要把陪体切掉一部分。至少不能比陪体小。人们的习惯是把个头大的当老大。所以陪体的个头通常不能大过主体。

5、主体与陪体以及周围的环境是主从关系,是主角和配角的关系。

6、陪体可以为主体起到增加立体空间感和均衡画面的作用。

7、主体和陪体是相辅相成的作用。主体虽然重要,没有陪体会显得单一、枯燥乏味。

因此,我认为一张图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图传播思想,要让别人知道你的图是干嘛的,这就要突出主题,就跟小时候学课文时要写出中心思想一样。











微君视界8


什么是画面主体?

对于具体一个场景,一个镜头而言,画面主体就是主要表现对象。

主体是表达画面内容的主要对象,画面若没有主体,内容就无法表现。主体又是结构画面的中心。主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单人(物),也可是多人(物)。在影视作品中,从总体上讲主体就是主角,演主角的演员称主要演员,但对具体一个镜头画面来讲,主体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影视画面主体,往往处于变化之中。在一个画面里,可以始终表现一个主体,也可以通过人物的活动、焦点的虚实变化、摄像机的运动等不断改变主体形象。这是和照片不同的地方。

每个电视画面在屏幕上的停留时间是短暂的,这就是画面观赏的时限性。这一特性要求构图简练主体突出,观众一眼就能看清主体。电视画面不仅要求主体突出,而且主体还必须是单一的。所谓主体单一,是讲不能有两个或几个视觉重点同时出现在画面里。有人会说,经常拍双人对话镜头两人都处于侧面,这不是两个视觉重点吗? 其实不然,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在讲话或有动作,他(她)就是视觉重点,就是画面主体。

从技术上讲主体是曝光和对焦的依据,也是光线、色彩处理的重点所在。


XP12864456


一张照片让人能一眼看出主体,通过主体理解照片的主题,有主体又有主题,才能说是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



畬乡嘉敏


如何理解摄影对象就是画面主体,航拍蚌埠给你分享一点知识


1、主题思想——摄影画面构成的意图所在
主题思想是摄影者通过拍摄对象所要说明的问题,摄影者通过照片中的艺术形象和造型语言,引起读者在欣赏过程中产生思想共鸣和审美感受。
摄影画面构成的各方面都应该是以突出主题思想为基本任务的,摄影构图就是把所要表现的客观对象根据主题思想的要求,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比现实生活更富有表现力的表现形式有机地安排在画面里,使主题思想得到充分表达。
摄影画面构成就是要选取典型的拍摄对象,并通过独特的造型来表达主题思想,这也是摄影构图的实质。
2、主体——摄影画面的兴趣中心
主体是摄影画面中要表现的主要对象,也是摄影画面的兴趣中心,是画面表现内容的主要体现者,是组织画面的主要依据。
主体的作用:
(1)体现主题思想,使观众正确理解照片的内容;
(2)主体是画面结构中心,有利集中观众的视线。
突出主体方法:
(1)给主体以位置上的优势。可将主体置于画面正中偏左或偏右,较小的主体可安排在黄金分割点上;

(2)利用视线指向突出主体;
(3)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主体。明暗对比,色彩对比,大小对比,虚实对比……
3、陪体——主题内涵特征表达的辅助者
陪体是摄影者选取的用以辅助主体表达内容的人或景物。
陪体作用:
(1)与主体共同完成主题思想的表达;
(2)增加画面信息量,使画面更自然生动;
(3)使画面造型更丰富,更具感染力。
4、景别——摄影构思不同意境的表达
面对被摄对象,在取景时应选取多大范围?如何确定主体与背景面积的大小?由画面范围的大小,摄影景别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1)远景:包括的景物范围很广,能显示出宽阔的场景和广大的空间。向观众展现被摄场景总的印象,表现大的气势和气氛,但不能明显表现被摄主体的细节。
(2)全景:是以完整地包容某一事物或某一具体对象,并有适当空间环境组成地画面。其特点是事物或具体对象有完整的形象,环境也能得到体现。
(3)中景:只包容某一事物或某一具体对象的局部范围的画面。比如拍人物,表现膝盖以上相貌的画面为中景(半身人像)。其特点是以表现某一事物的主要部分为中心,常常是以动作情节取胜,环境表现降到次要地位。

(4)近景: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很小,被摄对象能表现出更多的细节,容易给观众留下具体而深刻的印象,不易表现环境背景的特点。
(5)特写:较近景更进一步,让被摄对象的某一局部充满画面,只表现被摄对象的某一细节,从细微处揭示物体的特点,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
5、前景——离相机最近的景物
前景一般处在主体的前面,有明显的特点。其位置可分布在画面四周,也可遍布画面;可以是实像,也可是虚像。
前景作用:
(1)渲染主题,具有概括性。如春天用桃花、迎春花作前景,画面充满春意;
(2)增强空间感,强化主观地位;
(3)均衡画面;
(4)加强装饰性。
6、背景——画面主题的有力烘托者
一副照片的成功与主体的背景有关。良好的背景能有效地起到烘托主体地作用。
背景的作用:
(1)烘托主体,使主体形状、轮廓更加突出;
(2)交代环境、点化中心;
(3)帮助构图,使画面具有空间感、均衡感等。

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帮助你,谢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72d8497804842b1a1685f6904012cf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