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男士撞車後逃逸,父母說他還是個娃仔:面對問題該有擔當

1

3月16日19點半,廣西柳州公安局交警支隊接到報警,該市榮軍路金地市場對面,一輛白色的車撞壞了隔離欄杆,並將車道對面的停留的麵包車給撞著了。而肇事者男士沒有處理任何事故,在匆忙之中逃跑了。

還好,事故現象無人員損傷。

通過調查監控顯示,原來是肇事者突發左轉,撞向了道路的隔離欄杆,然後迅速呈90°衝向了對面的車道,隔離欄杆被撞擊而四分五散,繼而造成了該路段的交通堵塞。

當交警趕到現場後,肇事者的家人也趕到了現場,家人向交警反應:“他還是個娃仔!


36歲男士撞車後逃逸,父母說他還是個娃仔:面對問題該有擔當


交警通過了解,肇事者於1984年出生的,已經36歲了。按照交通規則,交警將當事者雙方的車輛均扣留,並約定第二天到交警隊處處理後續事宜。

作為肇事者造成了交通事故,不僅損壞了公共物品,而且還造成了別人車輛的損失,更造成了交通的堵塞。這個36歲的男士,面對這種情況,不是主動去承擔責任,而是慌忙逃跑。這不禁讓人想到了不負責任的字眼來。

更可笑的是,肇事者的家人表示,他還是個娃仔。一個36歲的男士了,在父母面前的確是個孩子,但是他更是一箇中年人,更應當有該有的責任。

“不負責任”、“巨嬰兒”這些標籤的確不好,但也確確實實地符合這個肇事者。

“三十而立”,三十六的男人更應當是有擔當的人。可惜,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他就是逃避,父母也是尋找不是藉口的藉口。


36歲男士撞車後逃逸,父母說他還是個娃仔:面對問題該有擔當


在家裡,父母可能時時處處把這個三十多歲的老孩子當做孩子,包容他,甚至包庇他。但是在法律面前,成年人就是成年人,違法就是違法,違法了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巨嬰兒的後面,不僅僅是不負責任,更多的是與家庭的教育及立場有關。

2

19年3月,有一位在校學生,從縣城騎自行車返回學校路途中,他不小心將停車場的一輛小車給剮蹭了。這位學生便在那裡等候車主,可是他等了半個小時候,一直沒有看到車主回來。

由於有事,這位學生便留下了一個小紙條:

“叔,不好意思,您看見了給我們打電話,我是不小心用自行車撞上了。我是師專的學生。”

這位學生留下了名字劉小強以及自己的聯繫電話。


36歲男士撞車後逃逸,父母說他還是個娃仔:面對問題該有擔當


車主李先生看到留下的字條,有些小感動。在維修車輛後,李先生花了1000元,考慮到劉小強還是學生,李先生只向劉小強學生索賠了200元。

然而,劉小強卻說:“本來就是自己犯的錯,自己就要承擔,做人要有誠信。”

最終,劉小強賠了900元。

劉小強同學家在農村,經濟也不是很好,但是劉小強主動承擔責任。他的父親也為兒子主動行為表示自豪。

為此,劉小強同學也受到了學校老師的表揚。有責任的人,就是有當擔,值得大家學習。


36歲男士撞車後逃逸,父母說他還是個娃仔:面對問題該有擔當

不難發現,在對待兒子闖禍的問題上,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表現。

36歲的男人闖禍了,而是匆忙逃逸,父母搪塞:他還是娃仔;而一個學生騎車闖禍了,自己主動承擔,即使沒有看到車主也會主動留下聯繫方式,父母也為此感到自豪。

巨嬰兒,即使人到中年,心智卻不成熟,面對問題會選擇逃避。當知道真相後,父母不僅讓兒子承擔責任,而是為孩子去尋找了一個推脫的藉口。最終,事實勝於雄辯。

主動承擔責任的男孩後面,有一個開明的父母,面對自己的錯誤,就要主動去承擔,即使不夠富裕,但是必要的責任與誠信就在那裡。因為,有擔當可以解決一切。

3

“巨嬰兒”,自然與“有擔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父母對於養育孩子的態度與方式不同,也就造成了不同的結局。

為了使孩子獨立,我們便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進行“獨立”與“責任”的教育。

(1)在心理上,承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在很多父母的心裡,自己的孩子永遠是個孩子。可是,不要忘了,不管孩子多小,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獨立的個體,孩子就有權做自己事,思考自己的問題。我們不能一味地把孩子當成一個嬰兒,而是要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

36歲男士撞車後逃逸,父母說他還是個娃仔:面對問題該有擔當


(2)孩子的事,儘早讓孩子獨立完成。

孩子,終歸要走入社會。因此,我們不要過分地去包容孩子。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就得逐漸去獨立,去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每個階段,孩子有自己的使命。我們與其把孩子當成孩子,還不如讓他去適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自己獨立完成,以適應各個階段的生活與學習。

(3)遇到困難與麻煩,讓孩子有擔當。

在生活與學習之中,遇到困難與麻煩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不能以逸待勞,而是要孩子去面對困難與麻煩。

劉小強同學當撞了別人的車,不去逃避,而是等車主。當發現自己要上課了,便留下聯繫方式,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

在困難與麻煩之中,孩子學著去承擔,並擔當。那麼孩子在處理困難與麻煩之中,自然便會明白,什麼樣的事情,怎麼去處理。


36歲男士撞車後逃逸,父母說他還是個娃仔:面對問題該有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