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歷史上“沙壓胙城” 不僅僅是個傳說

記者張波通訊員張法祥

延津歷史上,有過洪澇、風沙、鹽鹼三大自然災害,其中風沙災害尤烈。至今,延津民間還流傳著“沙壓胙城”的故事。

延津歷史上“沙壓胙城” 不僅僅是個傳說

胙城現為延津縣的一個鄉,原系胙城縣。在民間傳說中,有著一個關於這場風沙的故事。清朝年間,一位白鬍子老人挑著兩隻籮筐走在胙城集市上,一隻筐裡放著一隻鴨子和一把菜刀,另一筐裡,是一些棗和桃子,老人邊走邊喊:“殺鴨,棗桃!殺鴨,棗桃!”

延津歷史上“沙壓胙城” 不僅僅是個傳說

集市上的人們認為白鬍子老人有些瘋瘋癲癲。旁邊另外一個老漢卻說,“殺鴨”是起風沙的意思,“棗桃”則是勸大家早走,一場災難恐怕即將來襲。但無人相信,這名老漢回家後多次催趕家人“逃難”,但兒子、兒媳都不相信。老漢無奈之下離家出走。老漢的兒子、兒媳唯恐老人有閃失,落下不孝名聲,連夜追趕父親而去。

延津歷史上“沙壓胙城” 不僅僅是個傳說

三天後,一家人返回老家,遠遠望去後驚訝地發現,原來房屋林立的胙城,此時已變成了茫茫一片的沙丘。有路過行人對此情景也都驚歎不已。他們說,幾天前,這裡半夜狂風驟起,越刮越大,飛沙走石,一直颳了三天三夜,風沙停歇之後,就變成了這種景象。

延津歷史上“沙壓胙城” 不僅僅是個傳說

而在數年前,胙城鄉一王姓村民在建房挖地基時,曾挖出一座房脊,再往下挖,原來是一座民房,四面磚牆尚保存完好。而據史料記載,清雍正五年(1727年),一場風沙將胙城縣掩為平地,自此胙城縣不復存在。

由此可見,沙壓胙城歷史上確有其事,還不僅僅是一個傳說呢。

(大河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