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飽受欺凌,為何還被國際社會納入列強行列?

犀木鞦韆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中國被英國打開國門。但是,說實話當時的英國是世界霸主,你輸給世界霸主沒有什麼丟人的。就和是現在你打不過美國,也沒有會說你不行一樣,因為大家都打不過美國。後來第二次鴉片戰爭還是一樣。因為被世界老大和老二聯合起來打,輸了也沒什麼事。雖然有兩次鴉片戰爭,而且清政府都輸了,但是在甲午戰爭之前,歐洲還是認為清朝很厲害,是世界級的列強。其實這個很簡單,這兩次鴉片戰爭,清朝都沒有傷到筋骨,不嚴重,只是皮外傷。而且清朝由於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還保持著1000多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國家GDP還是世界上最高的。可以說基數太大了,還是很牛逼的。

一個讓世界刮目相看的例子就是1884年的中法戰爭,當時清政府打贏了法國,雖然當時還是賠了款。但打的當時法國內閣都倒臺了。要知道當時的法國可是號稱是世界上陸軍最強大的國家。在地球上殖民地僅次於英國的。一直以世界老二自居的。而中國竟然打敗了世界老二。所以當時整個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

洋務運動開始之後,清政府建立了海軍,北洋、南洋、福建三支。尤其是北洋水師,號稱世界前十的,有的說是第四,有的說是第七。不管是第幾,在亞洲是絕對的第一。當時到日本的時候,中國海軍因為鬧事被日本抓走了,海軍直接把軍艦大炮豎起來,你不放人我就開炮。最後,小日本沒辦法了,只能放人。可見當年的大清水師還是很厲害的。

而且在甲午戰爭戰爭之前,英國準備找清政府結盟的。就是想阻遏沙俄的。要是當時清政府真的無能的話,英國人絕對不會有這種想法。即使甲午戰爭失敗了,在清朝滅亡前期,墨西哥反華,屠殺了華人。結果清政府派軍艦去溜達了一圈,墨西哥政府又是認錯,又是賠錢。說明當時的清朝並不是我們認為的那樣任人宰割,還是有點分量的。

但甲午戰爭之後,一切似乎都變了。以前都是被真正的列強打敗,現在被昔日小弟日本打,還賠驚人的2億兩白銀,清朝照單全收。(因為李鴻章遇刺,加上日本是動用舉國之力打贏的甲午戰爭,日本經不起第二個甲午戰爭所以降低了賠款數額,所以從這一點看日本還是害怕清朝傾舉國之力報復的,所以清朝還是有讓日本畏懼的地方的)



白河夜船


這個問題讓清朝非常尷尬。

明明是被列強輪番吊打,連意大利都敢騎在頭上拉屎,簡直是顏面掃地,屈辱至極。但與之相對應的另一面就是,清朝仍然是傳統的列強國家之一,雖說實力不如英法德俄美日等國,但清朝的“列強”地位毋庸置疑。

一邊是屈辱捱打,另一邊卻又和騎在頭上的列強並肩,清朝為何如此矛盾?晚清的中國又為何會有“列強”的殊榮?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列強不代表“強”

“列強”一定很“強”嗎?非也。

因為我國在近代史上飽受列強欺凌,所以今天的“列強”是典型的貶義詞,指的是仗著強大欺負弱國的國家,有侵略的意義。

但是如果放在國際環境中,“列強”的含義就“正面”很多了,因為清朝在前期也曾“欺負”周邊國家,比如俄羅斯。不過在後世的解讀中,這叫反擊侵略。

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有過“侵略”歷史的政權都有資格稱之為列強,清朝自然與有榮焉。

而到了自由資本主義時代,列強在全球範圍內開始了野蠻的殖民掠奪,在這樣的情況下,“列強”就不只是欺負周邊國家這麼簡單了,它還需要滿足一個條件,那就是“獨立”。

說難聽點,鴉片戰爭後的清朝即便被列強輪番吊打,本質上也是有主權的“國家”,此時的世界範圍內,除了參與殖民的歐美列強,幾乎沒有幾個獨立的國家,亞洲地區包括印度在內大部分地區都是歐美國家的殖民地,能夠獨立且參與對外戰爭的國家鳳毛麟角。這些國家縱然國力不濟,也完全有資格和英法等列強相提並論,比如巴西,比如清朝。

因為“列強”僅僅指有能力參與對外戰爭的獨立國家,所以清朝自然有資格稱之為“列強”。

從這個角度來看,後世將清朝歸為“列強”,更像是對清朝的戲謔,如同今日我們說印度是“三哥”一樣,那實在不是個讓印度開心的稱謂。

2、清朝是真的強

清朝雖然在鴉片戰爭後屢戰屢敗,但打不過英法並不代表一無是處,就像二戰時期打不贏美國的日本一樣,你能說日本的實力不夠列強的資格嗎?

再者,清朝在康熙時期就曾在雅克薩之戰中擊敗俄羅斯,在乾隆時期就曾吊打英國殖民者都搞不定的廓爾喀,實力不是一般的強悍。

而即便到了積貧積弱的近代,清朝也在中法戰爭中即便法國,迫使其內閣倒臺。要知道,此時的法國在歐洲仍然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而最讓清朝昂首挺胸的,是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壯舉。在阿古柏侵佔新疆後,沙俄和英國就開始在新疆大舉滲透,誰也沒想到,孱弱不堪的清朝竟然能夠擊敗阿古柏奪回新疆大部,又通過據理力爭的談判要回伊犁大部。

雖說清朝在與西方列強的鬥爭中不斷喪權失地,傳統藩貢體系也逐漸瓦解,但清朝仍然在鴉片戰爭前出兵朝鮮驅逐日本,保護附屬國權益。

而在三門灣事件中嚴詞拒絕意大利,在古巴排華事件後派“海圻”號前往威懾等,都體現了清朝在國力不濟的情況下,做出的力所能及的努力。

近代以來,清朝始終保持了超過1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規模更是達到了空前的四億人,一度佔到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這樣一個巨大的體量,即使它的實力不夠強,難以維護國家主權,其他列強也不可能將其徹底吞下。

再加上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地主階級開始奮發圖強,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組建了北洋等三個艦隊。雖說沒有和西方列強一樣完成工業革命,但就和萬國牌的印度同樣有一定戰鬥力一樣,當買回的戰艦也讓清朝有了鐵甲鉅艦時,清朝在列強眼中的實力也就變得不能小覷。

甲午戰爭前列強站隊日本,除了日本上躥下跳的公關,在列強心中,清朝實力強於日本,不利於其在東亞的殖民侵略卻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儘管名不正言不順,且帶著不安好心的“戲謔”,但清朝的“列強”地位卻顯得名副其實。

儘管我國的“列強”帽子一直戴到了抗戰時期,比如委員長以“四強”之一的身份參加開羅會議,不過想要成為真正的列強,我們需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清朝在古代國際地位很高,直至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國內呼籲改革的聲音空前高漲,清朝統治階級也認為不改革不行了,洋務運動就在這個背景下開展了起來,這是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為目的的自救運動,對古老又落後的帝國有很大幫助。

在1864年清朝下轄的新疆各地的回族、維吾爾族相繼發動暴動,次年喀什噶爾的回部請求浩罕汗國增援,浩罕可汗就派了阿古柏率軍進入新疆,阿古柏隨即佔據整個回疆,並建立了哲德沙爾汗國,1867年阿古柏又廢除了傀儡國王並自立為王,將國號改為洪福汗國。沙俄也在此時派兵攻打新疆伊犁,此舉也是向清朝表明自己支持阿古柏的態度。不過經過幾年的洋務運動,清朝已經今非昔比了,肯定不會放任阿古柏在新疆胡作非為而不管。

清朝在洋務運動中接觸了很多新式裝備,使得清軍的整體實力上了一個臺階,反觀阿古柏佔據了新疆後則默默無聞,背後支持他的沙俄也不可能出兵與清朝正面作戰,所以清軍很快就收復了以古牧地,烏魯木齊為首的大片疆土。1877年4月兵分三路的清軍又攻克了達坂,托克遜,吐魯番,至此清軍在南疆就沒有什麼威脅了。不久之後阿古柏暴斃,其子伯克·胡裡也是個膽小之人,怕清軍圍剿自己就逃到沙俄境內了,1878年1月清軍收復了和田,宣告收復新疆之戰的勝利。致此時新疆除了被沙俄佔據的伊犁外,其餘諸地都重新歸清政府管轄。1878年清政府又派崇厚去俄國商討伊犁的事,無奈清朝之前在國際社會上的表現太軟弱了,沙俄根本不把崇厚放在眼裡,不僅不贊同崇厚交付伊犁的合理要求,還逼迫他簽訂《里瓦幾亞條約》,名義上將伊犁還給清朝,但卻要求清朝將伊犁南境的帖克斯河流域和西境霍爾果斯河以西的大片領土割讓給沙俄,這樣一來伊犁的北、南、西三面都是沙俄的勢力範圍,伊犁成為孤城。除此之外沙俄還要求清朝賠償五百萬盧布以作沙俄軍隊代收代守伊犁的軍費。簽訂如此具有侮辱性的條約簽訂讓清廷震怒,崇厚也因此被大罪處理。清政府改派曾紀澤(曾國藩長子)前往俄國談判,要求廢除《里瓦幾亞條約》,為了增加談判籌碼,清政府派左宗棠離開肅州出嘉峪關向伊犁挺進,左宗棠到達新疆哈密後就部署了三路兵力準備收復伊犁。而此時的俄國剛在土耳其身上吃過虧,再與清朝開戰得不償失,於是選擇了退讓。

1881年曾紀澤與沙俄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內容大致包括中國收回伊犁,取消《里瓦幾亞條約》的各地規定,只允許俄國在嘉峪關、吐魯番設領事館。不過兵費賠償從500萬盧布漲到了900萬盧布。雖然此條約嚴格意義上講也是不平等條約,但能從沙俄手中要回土地已經實屬不易了,至此新疆全境都被清朝收復。收復新疆使得清朝在國際社會上的形象有所改善,同時洋務運動也確實增強了清朝的實力,因此清朝短暫的跨入了列強的行列,讓老牌列強刮目相看。可惜十幾年後甲午戰爭的失敗,斷送了清朝自強的進程,送日本登上了列強的末班車。






醫學言論


近代以來,清朝飽受欺凌,國際地位一落千丈,為何還被國際社會納入列強行列?這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探討:

一是近代中國自身的鉅變,二是近代國際形勢的變化,三是西方列強對華,為了共同利益而相互勾結,為了各自利益而相互爭鬥。

其一,近代中國自身的鉅變!

兩次鴉片戰爭後,中國遭受西方工業列強的侵略,國門洞開,開始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地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中國完全地淪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曾以天朝上國自居、虛驕自大的滿清王朝,雖然被西方工業列強的堅船利炮打蒙圈了,卻也進行了三次“種豆得瓜”的自救運動……

即“中體西用”“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起步,影響深遠;嘗試由專制政治邁向民主政治的起步,卻以失敗而告終的——百日維新;“掛羊頭賣狗肉”的預備立憲和新政。都有利於中國的近代化,也加速了專制體制走向覆滅。

鴉片戰爭後,清朝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被打破,1861年成立總理衙門,1901年改為外務部,並向歐美國家派遣外交公使,客觀上使中國外交逐步順應了時代潮流和促使中國外交的近代化……(當然了滿清朝廷的近代外交是屈辱外交,弱國無外交嘛!)……

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產生和發展,進一步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決定著近代中國歷史的走向。

面對西方工業列強的侵略,民族危機的加深,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救亡圖存成為近代中國的時代主題……

從地主階級抵抗派林則徐、魏源倡導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新思潮萌發,到洋務派曾國藩、李鴻章等自強新政的“中體西用”思想。

再到資產階級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的維新思想,到資產階級革命派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思想,到資產階級激進派陳獨秀、李大釗的民主與科學思想,

尤其是五四運動前後,陳獨秀、李大釗等成為馬克思主義者,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改造中國社會的思想武器……

促進了思想解放,喚起了民眾的民族民主意識,特別是五四運動進一步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

尤其是抗日戰爭(1931——1945),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中華民族的全民族抗戰,是當時抗擊法西斯侵略最早的國家和地區,持續時間最長,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併為此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巨大貢獻,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

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抗爭史,更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探索史……

正是先進中國人向西方學習,救亡圖存,中華民族的不斷覺醒、抗爭探索、崛起,才逐步被國際社會所承認,中華民族的國際地位才日新月異。

其二,近代國際形勢的變化!

新航路開闢後,西方列強對外是赤裸裸的武裝侵略和欺詐性貿易,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也加速了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展,工業資本主義發展,英法等初步實現工業化,自由資本主義發展,以商品輸出為主,並伴隨著炮艦政策,開展全球範圍的殖民擴張,要求開展自由貿易等,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

西方工業列強對華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即帝國主義階段,以資本輸出為主,從經濟上瓜分世界,英法美德等基本(最終)實現工業化。

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資本主義殖民體系最終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

西方工業列強又通過甲午戰爭大大地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通過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中國完全地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滿清王朝被迫納入到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殖民體系、世界體系當中,被國際社會納入“列強”行列,處於邊緣化,半殖民地的地位!!

伴隨近代機器大工業的發展,民主政治日益發展完善,民主思想也在不斷進步,近代國際關係也在不斷髮展,自由貿易,對等貿易,國際貿易也在不斷髮展……

當然,伴隨西方大工業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其對外殖民擴張的手段也越來越隱蔽,往往以自身利益為轉移,奉行雙重標準,強盜邏輯,推行強權政治,霸權主義。

其三,西方列強相互之間……

近代以來,西方工業列強對華侵略是出奇的一致並不遺餘力,往往為了共同的利益而相互勾結,……

如第二次鴉片戰爭,就是以英法為元兇,美俄為幫兇,共同策劃的侵華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日本為急先鋒,英法美德俄等,或是支持或是默許,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更是英法美,德意奧,日俄等聯手共同發動侵華戰爭……

西方工業列強在侵華問題上,為了各自的利益又矛盾重重,相互爭鬥。

如19世紀末,針對西方各國在華的租借地和勢力範圍,美國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企圖憑藉其經濟實力,排擠他國,擴大在華的侵略勢力。

甲午中日戰爭後,為了遏制日本,吞併我國東北地區,俄國糾集法德,三國聯合干涉還遼,甚至不惜以出兵相威脅,迫使日本讓步,歸還中國的遼東半島……

因此,近代以來,清朝飽受欺凌,卻還被國際社會納入“列強”行列,主要在於近代以來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西方工業列強對華為了共同利益而相互勾結,又為了各自利益而相互爭鬥,更重要的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生了鉅變!

近代滿清朝廷是被迫納入西方工業列強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圈子”當中,被國際社會納入“列強”行列,在世界體系這個“圈子”之中,滿清朝廷是被邊緣化的,處於半殖民地的地位!!







逛一逛3


《知史以明鑑·查古以至今》

1864年清朝下轄的新疆各地的回族、維吾爾族相繼發動暴動,次年喀什噶爾的回部請求浩罕汗國增援,浩罕可汗就派了阿古柏率軍進入新疆,阿古柏隨即佔據整個回疆,並建立了哲德沙爾汗國,1867年阿古柏又廢除了傀儡國王並自立為王,將國號改為洪福汗國。沙俄也在此時派兵攻打新疆伊犁,此舉也是向清朝表明自己支持阿古柏的態度。不過經過幾年的洋務運動,清朝已經今非昔比了,肯定不會放任阿古柏在新疆胡作非為而不管。

洋務運動後,清軍戰鬥力有所提升,然而國內積貧積弱多年,當時的朝廷只能在李鴻章提出的加強海防、訓練海軍與左宗棠上諫的收復新疆,消滅阿古柏兩個燃眉之急的問題中選擇一個解決,最終慈禧選擇收復新疆。

從入疆到回京,左宗棠師花費了幾乎一年的時間,除了伊犁,新疆全部的失地都已重新納入大清版圖。光緒四年,清政府派遣崇厚前往俄國商討伊犁一事,然而因為清朝之前在國際社會上上軟弱的態度與可憐的軍事實力,俄國人不但沒有贊同崇厚交付伊犁的要求,反而強迫他代替大清簽訂了帶有侮辱意味的《里瓦幾亞條約》,清廷聞之暴怒,先是將崇厚以大罪處理,改派曾紀澤火速趕往俄國,要求廢除《里瓦幾亞條約》,同時調遠在伊犁附近部署兵力的左宗棠回京,一時間兩國火藥味十足,迫於壓力下,沙俄選擇了退讓。光緒七年,清俄簽訂《中俄伊犁條約》,大清以九百萬盧布的代價換回伊犁所有權,支持新疆全境收復。

收復新疆使得清朝在國際社會上的形象有所改善,同時洋務運動也確實增強了清朝的實力,因此清朝短暫的跨入了列強的行列,讓老牌列強刮目相看。可惜十幾年後甲午戰爭的失敗,斷送了清朝自強的進程,送日本登上了列強的末班車。

知曉更多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歡迎關注道人,為你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解答


科普道人


您好,作為一名歷史領域的原創作者,我也想在這裡跟您分享下我的看法。

對於題主的問題,我認為清朝被國際上或者西方各國來說納入列強,是以甲午中日戰爭為界限,甲午戰爭之前被認為列強。主要是因為以下三點:

1.清朝的經濟基礎

清朝在甲午戰爭之前,也是佔據著東方文明中的霸主地位,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用地大物博來形容毫不為過。經濟發展潛力巨大,人口居世界第一位,土地面積略遜與沙皇俄國,排名世界第二位。而清朝的經濟總量(也就是GDP啦),一直到清朝滅亡時都是位於世界前列,經濟總量從未遜色與西方列強,差的是工業產值,可以說基本是沒有工業,還是農業文明,在甲午戰爭前,靠著洋務運動,也實現了一部分工業化,所以在國際上被納入列強行列。


2.清朝的軍事力量

清政府晚期的統治雖然已經非常衰敗,宛若癌症晚期,但是也曾靠著洋務運動迴光返照過。清政府依靠洋務運動,打造工業基礎,擁有著亞洲排名第一的強大近代化艦隊,還有上百萬的陸軍,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陸軍,所以在軍事力量上清政府還是比較能讓西方列強認同,而納入列強行列。

3.清朝的兩場硬仗

清政府一直給大家的印象就是腐敗無能,長期處於被西方列強欺負的狀態。不過清朝並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清政府對外的幾場仗,都是與當時世界上的頂尖強國作戰。鴉片戰爭的對象是“日不落帝國”,當時世界第一強國,雖然戰敗,但是無話可說,當時的英國,任何一個國家也不能保證取得戰爭勝利。還有中法戰爭,清政府前期處於劣勢。但在後期臺灣,杭州灣守衛成功,並鎮南關大勝法軍,造成法軍陸軍重大傷亡,法國軍隊統帥尼格里受重傷,這次戰爭失敗也導致法國總理茹費裡等內閣下臺。雖然最後在西方列強施壓下主動求和,但是也讓列強不敢小覷清政府。清朝徹底被輕視,是甲午戰爭之後,北洋艦隊覆滅,百萬陸軍成為紙老虎,這次戰爭讓西方列強看清了清政府的腐敗,虛弱,不再忌憚清政府,自此起西方列強開始瓜分中國,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半封建國家。



我是貓主子說歷史,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點擊關注與我交流互動,感謝你的閱讀。


貓主子說歷史


這個問題對於清朝來說的確如此,雖然清朝和西方列強比起來是弱國,但是和周邊的亞洲國家比起來確實是很強大,周邊小國都視清朝為宗主國,西方發達國家自然就會將清朝列為列強之列。

清朝對周邊十來個國家有保護責任,其他小國家即使和清朝的屬國有什麼矛盾,清朝絕對會出兵幫助干涉,所以給人的印象就是霸道,就是列強。

還有清朝的經濟GDP當時在世界上是排在前面的,錢多壓死人那,清朝根本不把其他國家放在眼裡,清朝一直以上國天朝自居,其他國家都得來朝拜納貢,所以這種行為就是一種純粹的列強行為。


清朝的軍事實力強大是眾所周知的,其他周邊國家的軍事實力卻差的太遠,凡事都要看綜合實力來論世界地位的。

清朝對世界的霸道,自己是感覺不到的,而清朝覺得自己處處充滿正義,不曾想,西方列強的價值觀與清朝不同,將清朝列為列強對待,不過似乎是不冤枉清朝的。


六千年


由於清朝閉關鎖國的國策,國家和社會逐漸落後於西方列強(此時西方已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進入工業化)。鴉片戰爭爆發之後,中國逐漸的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此時中國雖然還只是個農業國家,但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經濟總量仍然居世界第一。

洋務運動開始後,洋務派官員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等。李鴻章創立北洋艦隊,向德國購買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排水量最大的軍艦。北洋艦隊建立後,清朝的海軍實力居亞洲第一,在世界上排名也可進前五。但由於清朝末期統治腐敗等一系列原因,在甲午戰爭中北洋艦隊敗於日本海軍,全軍覆沒。清政府決定再次重建新海軍,1896年11月,清政府花費32.8萬英鎊從英國訂購“海圻”號巡洋艦,1899年建成服役。“海圻”號巡洋艦長度424英尺,排水量4300噸,艦速24節,裝有8英寸口徑以下火炮28門,魚雷發射管5個,屬於當時世界先進的重型巡洋艦。

  這艘軍艦是中國第一艘以訪問英國、美國、墨西哥、古巴等國而完成環球航行的大型軍艦;還是滿清政府海軍中,唯一一艘全艦官兵都剪掉辮子的軍艦。

  當時,排華浪潮在美洲大陸很多國家爆發,墨西哥尤其嚴重。1911年5月,墨西哥叛軍攻佔託雷翁城,湧入華人商鋪集中的商業區追殺華人,三百名華人喪生。古巴等國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排華騷亂。

  清政府下令在美國訪問的“海圻”號在訪美結束後,前往墨西哥、古巴,“宣慰僑胞”。

  “海圻”號首先訪問古巴哈瓦那,訪問期間,清政府向墨西哥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嚴查託雷翁屠殺事件,美國表態支持清政府。“海圻”號在古巴呆了三天後,準備“訪問”墨西哥。

  墨西哥政府慌了,迅速就排華事件與清政府駐美、古、西特命全權大使張薩棠簽訂了協議,正式向中國政府賠禮道歉,償付受害僑民生命財產損失。清政府向墨西哥當局提出賠償方案,並堅決要求對屠殺事件兇手進行懲罰。

  雖然當時中國抵不過幾個列強帝國,但相較於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中國的世界絕對可以吊打他們。









心觀社會


清朝晚期,中國被稱為東亞病夫,在西亞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被稱為西亞病夫。雖然滿清在與西方列強的戰爭中屢戰屢敗,但是由於中國龐大的體量,古中國歷史上的輝煌,仍然讓世界列強不敢小覷。有一句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拿破崙曾經說過,中國就是一頭沉睡的睡獅,千萬不要叫醒他。從這就能很清晰的看出來,雖然滿清末期,中國積貧積弱,備受欺凌,但是,西方列強們仍然是不敢過於小看中國。

在古代,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精美的瓷器、絲綢傳到歐洲,這些即使在現在也是奢侈品的產品讓西方人趨之若鶩,再加上阿拉伯商人的宣傳,對於西方人來說,高貴的東方人就是他們的偶像,中國的強大、富庶對於西方人來說就是一種崇拜,令人嚮往。馬可波羅遊記風靡西方世界就是很好的註解。

在古代,無論從科技、經濟、軍事、政治等等各方面,東方世界都是遠遠領先於西方。

被漢民族打敗後向西方遷徙以躲避漢民族打擊的匈奴、柔然、突厥等遊牧民族,在來到了西方後,戰鬥力爆棚。比起強大的中原王朝軍隊,西方所謂的城邦、所謂的重甲步兵、重甲騎兵在這些中國的手下敗將面前卻一律成了戰五渣。至今,匈奴王阿提拉仍然是西方人記憶中揮之不去的夢魘。

匈奴鐵蹄下的歐洲

歷史來到十三世紀,草原民族出現了一位偉大的統帥,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們率領著蒙古帝國首次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在東西方都取得了成功的征服。可是再比照看看當時的情形,那個時候的中國,是中國歷史上最懦弱的朝代南宋。可是就是這樣,蒙古帝國最強大的兵力仍然指向中國,中國對蒙古大軍的抵抗時間遠遠長於同時期的歐洲和西亞的抵抗時間,戰爭的慘烈、對蒙古造成的損失也是遠遠高於歐洲的抵抗。蒙古大汗蒙哥就是在重慶釣魚城被南宋軍民打死,而歐洲組成的聯軍與蒙古騎兵的歷次會戰,最終結果都演變成了屠殺。

釣魚城之戰


即使到了近代,雖然由於西方開始了大航海,開始了工業革命,開始在火炮、火槍技術上領先中國的時候,打不過八旗兵的鄭成功仍然能夠擊敗荷蘭殖民者,戰略重心在中國內地,在對付反叛的新疆的準噶爾部的滿清依然能夠在雅克薩擊敗俄國殖民者。

時間來到1840年,雖然清朝在鴉片戰爭中戰敗,但是那是面對著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日不落帝國。就是到了1884年,在單獨面對法國時候,雖然海軍戰敗,但是在陸上卻能取得鎮南關大捷,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滿清在與其他列強的對抗中仍然可以一戰,並不是戰五渣。而且,在滿清的洋務運動中,中國也裝備了一些近代化的武器裝備,其代表即為在世界排到前幾位的北洋海軍。

在鴉片戰爭戰敗後,西方列強紛紛來到中國,要求籤訂不平等條約,但是對於大清的拒絕,意大利、比利時也只能偃旗息鼓。

因此,中國廣袤的領土,四億人口,這些讓西方列強看到怎麼都是一個龐然大物。而且由於歷史上根植於西方內心對中國強大的認知,使得他們仍然把中國列入到強國之列。只是由於中國一次次的戰敗,割地賠款,才逐步讓西方看清了中國的虛弱。

而滿清那會,由於慈禧太后掌權,只是一味的要保住自己的權勢,要讓自己舒適,不願意讓跟洋人的紛爭打擾自己的清淨,沒能利用中法戰爭陸地上取得的勝利的大好情勢,而是借勝利草草就簽訂了賠款、承認法國佔領越南的條約,打了勝仗卻簽訂了戰敗條約。這之後,在甲午戰爭中一敗塗地,開始點燃了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取得鎮南關大捷的清軍

西方的精英階層,西方的政治家很瞭解中國的歷史。他們知道中國歷史三百年一個週期,他們知道只要中國出現一個好皇帝,出現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就會強盛起來。因此,對於民國時期的各路軍閥,對於國民黨政府,西方列強都是支持的,但是,唯獨對於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共和國,整個西方步調一致的採取敵對政策。因為列強們知道,在軟弱的國民黨領導下,中國強盛不起來。而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他們再也在中國討不到便宜。


我淡如菊


清朝末期雖然簽訂了各種條約,但是國家體量和人口基數還在那擺著呢。每年的財政收入更是龐大(可以類比西亞的奧斯曼土耳其離歐洲更近被欺負的更慘,可人家還是屬於不可忽視的地域強國,)。

近代的洋務運動也如火如荼的進行了好幾十年,兵工廠、造船廠也建造了一批有相當實力的工廠。(漢陽鐵廠、福建船政學堂……)可以造各種步兵輕武器和輕型巡洋艦、淺海重炮艦……雖然主要鋼材要從歐洲進口,但不可否認的是晚清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工業實力。

而且晚清一直沒有間斷的武器購買,其精銳清軍的裝備水平已不亞於歐洲一流國家軍隊(如湘軍、北洋海軍)。要不是甲午戰爭一把撕開清的臉皮,誰都不知道原來大清原來這麼虛弱。值得一提的是甲午戰爭之後清編練的新軍其武器裝備水平竟然要憂於30年代的國民黨軍。

如此國家當然被世界認為是列強,就連晚清國人自己也是如此認為。民族的自信崩潰源於八國聯軍侵華之後,一直到抗日戰爭這幾十年的持續自卑,導致我們的不自信。新中國建立之後到如今正在一點點的恢復民族的自信心且桌有成效。(還有一些臭魚爛蝦崇洋媚外一味鼓吹外國的月亮圓,先不討論)中國人的自信又回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