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慣老人帶孩子?u can u... 上不了啊!


看不慣老人帶孩子?u can u... 上不了啊!

看不慣老人帶孩子?u can u... 上不了啊!

1

職場媽媽一般都是邀請誰來帶孩子?

主要三個:婆婆、自己媽媽、保姆

從心理學來說,新媽媽是邀請婆婆、或是自己的媽媽來帶孩子,並不僅僅是根據現實條件進行的選擇,也有潛意識在操縱。

潛意識是如何選擇的?和新媽媽早年與自己母親的關係有關。這個話題不作展開,只埋一顆雷,以後如果有機會我們再聊。

2

我作了一個小規模的調查,媽媽們看不慣老人帶孩子有以下方面:


1.追著餵飯,嚼著餵飯,過度零食;

2.過度限制、過度注意安全;

3.在孩子專心畫畫或者拼圖時,不停打擾;

4.干涉媽媽母乳、父母教育孩子,當著孩子的面批評媽媽和爸爸;

5.問孩子,喜歡媽媽還是自己;

6.過早訓練排便;

7.以孩子的媽媽自居,孩子一哭立馬從媽媽手上搶走;

8.總是拿孩子與別人家孩子對比;

9.總是嚇唬孩子。

... ...


一定有你能對號入座的,也一定有沒能戳到你的。總之各種看不慣,說了怕老人生氣,不說自己又很焦慮。

有的媽媽選擇了溝通,可能會有以下結果:


A.老人充耳不聞;

B.老人默默生氣;

C.老人覺得你嫌棄她,矛盾激化。


新媽媽會覺得非常焦慮,很希望自己的孩子根據自己的方法來,但是發現因為是職場媽媽,能控制的實在有限。

最終養育孩子的問題會牽扯出一堆的家庭矛盾:婆媳矛盾、翁婿矛盾、夫妻矛盾、親子矛盾、各種交叉矛盾。

你會覺得你的人生從未如此之累。


3

為什麼媽媽會如此焦慮老人是怎樣帶孩子的?

首先要從權力鬥爭說起。

很多媽媽是第一次做媽媽,孩子是她人生中第一張畫卷,這張畫卷上應該如何畫、畫些什麼,媽媽希望自己是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那一筆。這是媽媽的本能,無可指摘。

尤其是有些媽媽在早年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照料,養育孩子對她來說就不僅僅是一個職責,更是一種療愈——沒有比自己創造出來的小人更能夠代表曾經的自己了

她們用她們認為正確的方式,養育一遍她們的孩子,就好像那個曾經被錯誤對待的自己,有了再來一次的嶄新體驗,這對她們的潛意識的創傷有巨大的癒合作用。

那麼,那個曾經的自己,怎麼能夠再次交給不可控的別人?他會被如何對待?會和自己小時候一樣嗎?

但是當她發現她被現實的阻力推向職場的時候,這種“不能夠好好撫育自己的孩子”夾雜著“不能照料曾經的自己”,讓她們在現實的困境和過去的創傷中無比之焦慮。


4

所有的媽媽都曾經是孩子,決定一個母親會如何養育自己的孩子,有一部分取決於這個母親曾經被如何對待。

我們藉由養育孩子來重新滋養自己,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有一個前提:在媽媽充分覺知的情況下

如果媽媽在沒有覺察的情況下,無比溫和入微地照料自己的孩子,潛意識是補償曾經的自己,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

孩子會敏感地感覺到:媽媽似乎是在照料另一個人,這個人並非我。

媽媽看著孩子、擁抱孩子的時候,孩子仍然會覺得自己沒有被看到、沒有被擁抱,因為你眼裡的孩子已經消失了,他並非活在你的當下,因為你並沒有活在當下。

所以,我們可能還是需要先意識到這一點,在對待孩子的時候有所節制。

另外,你一定要相信,你的孩子並非你,他不僅沒有治療你的義務,他更有自己的命運,和你的命運截然不同。他的命運也許是:即使白天在家陪我的人是奶奶,我也能夠過得不錯。

因為我足夠幸運,我的媽媽和她自己的媽媽不同。

關於權力鬥爭的部分,我們可以問自己一句:

聽起來我似乎是,既希望自己能夠重返職場,又希望自己能掌控寶寶的一切,如果我不能親自執行,那麼就找一個代替者——老人,由她來替我執行。

不知這麼想後,大家會有何感受。

是的,這對老人是不公平的。她是以一個幫助者的身份出現的,也在不斷被要求。甚至有些要求需要改變她的人格,她才能夠做到。

世間難得雙全之法。

既然選擇了回去工作,孩子的一部分權力你需要割捨,這也是一個成年人應該承擔的代價。


5

為什麼媽媽會如此焦慮老人是怎樣帶孩子的?其二:

稱職的媽媽們在孩子出生前就飽讀群書,為小傢伙作準備。老人來帶孩子後,這些知識無處施展。每個媽媽都會無比之信奉自己的育兒理念,好比嘟嘟媽曾經的男神——崔XX,無比之確信男神說什麼都是對的。

這裡的新媽媽存在一個不合理之信念——如果我沒有照著育兒理念做,孩子一定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舉兩個例子:


(一)

我們知道上世紀風靡美國的“嬰兒訓練”“哭聲免疫法”,到這個世紀仍然被很多明星奉若信條。孩子出生後要制定嚴格的睡眠時間、吃奶時間,如果嬰兒哭鬧,一定不要抱他,等他不哭了才可以抱。

不用我多說,這個方法如今有多麼臭名昭著。這個方法訓練出的嬰兒,可能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


(二)

前陣子某位醫生在微博上抨擊了我男神,某個理念存在嚴重錯誤。

這個對錯我並非醫學專業,不置可否。

但是從這些例子我們能夠看出,我們所信奉的,未必絕對正確。自體心理學大師科胡特有一句名言,大致是:一個人要具有健康的人格,最重要的是父母的人格。

這句話是建立在對無數人的過去和現在觀察、追溯、比對的基礎上,得出的一個概念。

我們不用太過追求對孩子具體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有時候父母有相對健全的人格(沒有完全健康的人),或者對自己的人格有一定的覺察力,他就能夠養育出相對健康人格的孩子來。

所以,只要帶孩子的這位老人的人格也相對健全,不存在嚴重的人格障礙,比如對孩子過度冷漠,過度體罰孩子,主要不存在這樣的行為,新媽媽不用太過擔心孩子的人格健康。

6

說到這裡,有的媽媽會說:如果孩子大部分時間和老人在一起,老人又擁有那麼多對孩子的權力,那麼是否會和我不親了?

我可能需要給各位媽媽松個綁:孩子天生會跟媽媽親,這是作為母親的優勢。

我們可能不需要太在意老人是如何帶孩子的,我們前面知道,只要她的人格基本健康,怎麼帶也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媽媽只需要專注於:我如何做好一個媽媽


我能夠做到每天下班後,讓孩子完全佔有我;

我能夠支持孩子的情感需求,在他想要互動的時候,給他高品質的互動;

我能夠作為一個容器,在孩子有不能承受的情感體驗的時候,給予他命名和支持;

... ...

母親的質量保證到這個份上,正常上下班的陪伴時間不會成為太大的問題。

當你是一個還不錯的母親時,孩子自動會選擇和你親近,這是天性。

如果你的孩子現在和老人更親,我想你可能不需要從老人身上找原因,而是要考慮自己的親子關係出了問題,自己作為媽媽的那部分功能出了問題。

因為即使作惡意揣測,有些老人會在背後說媽媽的壞話,也不足以讓一個孩子遠離他足夠好的母親。

最後我想說,媽媽們如此在意老人怎樣帶孩子,其實有可能是內心默認了老人才是那個對孩子更有影響的人,而將自己作為媽媽的功能自動削弱了。

當父母的功能正常,父母一定是對孩子有最大影響的那個人,而不是陪伴最久的那個。

7

為什麼媽媽會如此焦慮老人是怎樣帶孩子的?最後一點:

很多貌似是老人和孩子之間的問題,其實折射出的是大人之間的關係。

比如媽媽和自己母親的關係有問題,媽媽對自己的婆婆有看不慣的地方,這些平日隱藏的代際間的衝突,集中凸顯在孩子身上。

表現成:看不慣老人帶孩子。

更像是:看不慣老人。

為什麼看不慣?本質上是因為太愛了

我太渴望你變成我喜歡的那個樣子,以便讓我能夠好好愛你。

但是潛意識比較混賬,它會用衝突的方式來表達親近。我們可以假想一下:那些跟我們無關的,我們毫不在意的人,通常我們不會在意他們是什麼樣的人。

正因為你對我如此重要,我才處處看你不順眼。你快點磨平了你身上的稜角,我就可以舒服地擁抱你,不用擔心被你刺到。

如果我根本不想抱你,根本不會在意你身上的刺。

可惜的是,這層愛我們看不到,我們看到的是互相的指責、攻擊、謾罵。最後演變成冷漠。

一旦意識到這一點,你對老人的恨就會稀釋很多,愛會補充進去。


這裡面有一個命題:

如果你的婆婆、你的媽媽,她就是這副原來的樣子,不會變成你所期待的樣子,你能否繼續愛她?

你能否尊重一個飽經生活摧殘的人,她以今天的姿態站在你面前,已經是跋涉過了千山萬水,更像是一位勇士。

如果你不能接納她,你是否能做到真正允許她以這樣的姿態存在。

如果你不能允許,怎麼可能做到心甘情願讓這樣一個人帶你的孩子,可以說,衝突在你不能允許的那一刻,已成必然。

8

最後,我們來看看,在實際操作層面我們能做什麼?

任何的溝通基礎都是關係,這個毋庸置疑。只有擁有好的關係,才能讓對方靜下來聽你的期待。

當你和老人的關係足夠好,我想你是能夠表達你的期待的:


媽媽,我需要你儘可能這樣撫養我的孩子,因為這是我的孩子,我真的很期待能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他,我很期待你能夠幫助我。

當關系暢通的情況下,一般來說對方都會盡可能實現你的願望。

當然,對方是一個獨立的人,她有權力拒絕你。如果她拒絕了你,你是否有能力相信,她拒絕你只是因為她想葆有作為一個人的自由,而不是因為她不愛你。

當老人拒絕了我們的時候,我們還有很多能做的。

比如:我們自己用自己想要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你餵飯的時候,用你想要的方式來喂;

你帶出去玩的時候,更加放手;

你在孩子專心做事情的時候,不要去打擾他;

你不在孩子面前詆譭老人;

你堅定地告訴老人:媽媽,現在我就是想抱著我的孩子,請不要抱走他;

你不拿孩子跟別人比;

... ...

這是你能夠擁有的權力,你也將奶奶和外婆的權力還給了她們。

不用太擔心孩子會在幾種不同的養育方式中混亂,我們前面說的,孩子最認同的人首先是父母。其餘的人如何對待孩子,會讓他學習到每個人對待別人的方式都是不同的,他能夠更有能力應對形形色色的人,更早促進他的社會化。

另外,他在這樣的衝突中,能夠學習到你對待衝突的態度,是如何和衝突和諧共處的。

9

如果以上種種都不能幫到你,親愛的媽媽,你有權做任何選擇——工作和孩子,選擇更容易承擔代價的那一個。

畢竟這世界上所有的事,無好,無不好。


看不慣老人帶孩子?u can u... 上不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