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絮語四(正月十六到二十)

2月9日(正月十六)

昨晚又做了個複雜的夢,起床繼續過單調的日子。家裡有人明天要上班,意見不一致起來。病毒讓人無比狼狽,只是在人狼狽之前,動物的日子一定比人更難過。人類太聰明,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的確是該靜下來,深刻的反思反思了。


2月10日(正月十七)

窗外陽光燦爛,耳畔鳥鳴聲聲,好多單位的好多人已戴上口罩,陸續上班了。多為值班,這樣可以減少人人接觸。空調多不敢開,為的是防止空氣傳染。一個肉眼無法看見的小小病毒,就能將人類的一切秩序打亂,大自然的威力,我們還敢小覷嗎?從過年到今天,心路頗為艱難。最先以為是遙遠的故事,雖後是在鉅變面前的傻眼、恐懼,以致無言。有陣子,認為自己甚至已完全喪失了用文字說話的能力,今天,病毒雖然還在肆虐,思維則逐漸回覆正常。作為個人,除非特殊崗位,我們目前能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宅在家裡,隔離,洗手,消毒,如果我們每個個體都很安全,這個國家也就安全了。不添亂,就是貢獻!祝福每個人,祝福每個家,祝福我的國。


2月11日(正月十八)

網上消息太多了,晚上久久睡不著,這段時間我想大家多半跟我一樣感覺壓抑。排遣的辦法是:網上消息選擇性看,因為其中一些,真假難辨。另外就是,讀書,看劇,儘量分散注意力。有些朋友大概看我有作家頭銜,說要跟我學寫作。其實,在所有技能裡,寫作是最沒有章法的,但也並非沒有任何技巧。無非是:多讀,多寫。也就是,自己要動起來。寫什麼呢?寫你身邊的,最熟悉的人,最打動你的事。


2月12日(正月十九)

對於那些沒有任何事實依據,別有用心胡亂捏造的謠言,我非常憎惡,也贊同嚴肅處理。然而對於那些善意的提醒,好心的勸慰,正常的批評,我們則應正視、關懷、善待,不應一味地閉耳塞聽,良言逆耳但它會利於行啊。李文亮走了,多才多藝的他只有34歲,希望他的生命沒有白白消散,我們都該冷靜反思。昨晚失眠。雖然告誡自己少看疫情消息,但還是看了很多,心情沉重,實在高興不起來,而一些人的把災難當喜事過,尤令人憤慨。我不知道有些人口口聲聲所說的勝利是什麼?那麼多的生命離開,那麼多的人在病榻輾轉,那麼多的家庭破碎,那麼大的經濟損失,我們,有什麼資格說勝利?如果說這場災難還能給我們留下些什麼,應該是反思,深度反思!災難面前,談何勝利?


2月13日(正月二十)

武漢疫情後日本送來一些援助物資,上面寫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等鼓勵語言,自然,我們要心存感激。但一些人據此的發揮,就讓人有些無語了,甚至有人藉此,指摘央視和《人民日報》只會說“湖北挺住”和“武漢加油”這樣“沒文化沒知識”的話,就更讓人無法理解。在我看來,加油、挺住這樣的話語,對當下的湖北和武漢來說,比詩歌、詩意要重要十倍。試想,你的親人正在難中,你還有心去吟詩做賦嗎?好多時候、好多事情,我們要冷靜思索後再給出自己的聲音,人云亦云,一邊倒,最是要不得。此情此景,“武漢加油”“湖北挺住”對中國人來說,最能迅捷表達心聲。到今天為止,已經整整十五天足不出戶了。昨晚感覺頭暈,美美睡了一覺後好了。最近睡眠時間雖多,質量卻不好,之所以頭暈,原因可能正是這個。祝大家安好。加油!

隔離絮語四(正月十六到二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