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不良人生的免疫力,取決於父母對孩子意識的哺育能力


孩子對不良人生的免疫力,取決於父母對孩子意識的哺育能力


孩子對不良人生的免疫力,取決於父母對孩子意識的哺育能力


你,

解釋世界和解讀自我

的方式,

就是孩子

觀世界思自我的

基因所在。

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

不過如此。

孩子對不良人生的免疫力,取決於父母對孩子意識的哺育能力

這幾天“抗疫”英雄陸續從湖北返鄉的故事被媒體爭相報道,讓人淚目,上一年級的兒子也在疫情期間通過媒體報道耳濡目染不少。

昨天吃晚飯,一向話多的兒子突然“深沉”起來,隨後他很鄭重地告訴我們:“爸爸,媽媽,我到了三十歲,如果咱們國家再遇到這樣的事情,就算有生命危險我也要上一線,我不害怕。但我現在還太小,還擔不起這麼大的責任。”

兒子的這一番話超出了我和妻子的想象,他很認真地表達讓我們看見了他對自己所見所聞產生的所思所想和內心感受,這讓我和妻子忽然對眼前這個孩子另眼相看。

孩子對不良人生的免疫力,取決於父母對孩子意識的哺育能力

人的所有行為都是源自歸屬感與價值感的相互作用,對二者關係的觀察、思索和考量決定著一個人將會如何前行。

孩子不但亦然,而且這是他們夢想有朝一日振翼高飛的原始動力。

然而,我們身邊很多父母卻忽視了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這種“歸屬與價值”的需要,而這種被我們忽視的東西才是教育最該關注的對象。

孩子對不良人生的免疫力,取決於父母對孩子意識的哺育能力

馬斯洛早在1943年就將“歸屬和愛的需要”視為人的重要精神需求。對於任何一個孩子來說,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就渴望與這個世界發生連接,比如父母、家庭、校園、社會和萬物,就是他們精神世界的天然需求。

當一個人在日積月累之後無法找到和滿足歸屬的需要時,就註定會出現問題。

2020年3月15日,貴陽一大學生疑因被訓,提刀拿小區2歲女童洩憤,並喊出“我不是弱者,我要報復社會”,無法積極正確地表達自我價值訴求的悲劇,正是“歸屬感缺失”的極端案例。

因為有了歸屬感,一個人才可能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因為錯失歸屬期,所以人會失去對不良人生與價值觀的免疫力

孩子對不良人生的免疫力,取決於父母對孩子意識的哺育能力

儘管我們無法看見這些龐雜的信息是如何在孩子的大腦中連接、建構和生成的,儘管我們也無法看見孩子的大腦是如何通過複雜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反應來解讀這些信息與連接,並最終建構起自己的思維傾向和價值取向的,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洞見——

家庭中的父母(或是養育者)通過點點滴滴、繁雜瑣碎的生活細節,協助和引導孩子建構起“世界觀”的那些無處不在言行舉動和方式方法,對孩子的價值感起著指引的作用和決定性力量。

當然,這些“無處不在的言行舉動和方式方法”必然是在你清楚地意識到“何為歸屬”及“為何歸屬”之後,才能發自內心洋洋灑灑的生出。

孩子對不良人生的免疫力,取決於父母對孩子意識的哺育能力

可以肯定的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和世界如何思考和行動”所帶給孩子對這個世界的感受與思考,就是孩子“世界觀”的雛形,就是孩子“思維模式”的雛形,構成孩子價值歸屬的起點。

比如,我就常常見到這樣的父母,總是評價孩子這不聽話那不懂事,訓斥是家常便飯,脾氣上來甚至打罵伺候。

不用想都知道,這樣日積月累下來,孩子在最該充滿溫暖的地方都找不到歸屬的感覺,老是被批判和否定,又如何肯定自我,尋找和明確自己的價值方向。

換句話說,孩子對自我人生和價值的探索,都是孩子腦袋中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世界觀”決定的

對孩子的精神花園的哺育和播種,決定著孩子未來的人生歸屬和價值取向

孩子對不良人生的免疫力,取決於父母對孩子意識的哺育能力

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對孩子世界觀的呵護、指引和發力,而不是將注意力全然放在孩子學會了哪些知識,考了多少分上。

孩子世界觀的色調決定著他們未來人生與價值的能量要麼不斷前行,要麼自慚形穢,要麼轟然崩塌

孩子未來人生與價值的底色,就來自於父母早期日積月累餵養孩子精神世界的那些食材——我們的世界觀。

讓孩子看見和感受到我們積極地思考並與這個世界發生連接,讓孩子看見和感受到我們積極地思考和引導自我向上生長,並把這些內容注入與孩子相處的點滴時光之中,我們和孩子必然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孩子對不良人生的免疫力,取決於父母對孩子意識的哺育能力

孩子對不良人生的免疫力,取決於父母對孩子意識的哺育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