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法律實務:既要敘述好“法律故事”,也要編制好“法律案例”

新中國與非洲到合作走過了70多年,結出了豐碩的成果。表現在中非經貿交流進一步深化,中非人文交流持續快速發展,中非合作越來越緊密。

本人因研究非洲國家法律和從事中非法律實務的需要,對涉非中企、涉非機構以及涉非學者進行了一定的接觸,感受到中國人對非洲的認識不斷提高,但是也存在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過於表面而沒有深入。

就本人調研的企業和訪談的人員來說。他們都有涉非洲的經歷,都有非洲情懷和非洲問題。但是,他們有一個共性問題就是:會講非洲法律故事。他們講得繪聲繪色,情節特別豐富,令人有不去非洲終身遺憾的感覺。

作為從事非洲國家法律研究的學者和涉非洲法律實務的律師來說,僅僅講好非洲法律故事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畢竟不是吸引中國人去旅遊的。我們去的主要目的是去投資興業的,是去踐行中非合作的。

因此,我建議國內涉非企業,涉非人員以及涉非機構,必須要從“講好非洲法律故事”到“講好非洲法律案例”轉變。非洲法律故事固然迷人,但是不是我們所需要的。我們所需要的是“非洲法律案例”。

“非洲法律案例”,如果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就是一套投資的流程,一套合作的體系,一套成功的經驗以及一套失敗的教訓。它應該由基本案情介紹,糾紛解決的過程以及勝訴經驗和敗訴的教訓。法律案例既具有指導意義和借鑑意義,法律案例也具有引導功能和教育功能。

中非之間的法律故事越豐富,中非合作的民間基礎就越厚實;中非之間的法律案例越豐富,中非合作中摩擦就越來越少。這既會讓中國人和中資企業少走彎路和冤枉路,也會促進中非交流合作越來越健康。

所以我們一定要從“講好非洲法律故事”開始,因為非洲法律故事可以讓普通的非法律人從感性層面瞭解非洲法律的概貌。但是,我們也要逐漸提高到“講好非洲法律案例”,因為好的非洲法律案例能有助於減少涉非洲的投資風險。

黃星永:湘潭大學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執業律師,湖南同湘律師事務所副主任、中非法律實務團隊負責人;

學歷背景:中南(工業)英語本科、湘潭大學法理學碩士、國際法(非洲法方向)博士;

工作語言:中文、英語;

研究領域:疑難勞動爭議(國內)、涉外勞動爭議、國際投資等;

執業領域:涉非法律事務、非洲國家勞動法、涉外勞工法律風險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