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水果,蔬菜,生鲜滞销烂地头,一边是价格高的吃不起,到底是什么原因?

紫藤海外事务服务


最近一段时间,各类水果、蔬菜等在城市超市、专卖店的销售价格特别高,但是,与此相对的,农产品滞销,在田间地头堆积无人要的新闻在报纸、网络上屡见不鲜,给人们造成的就是“城里人想买买不起、农村人想卖无人要”的局面。




在我看来,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种植户的盲目跟风、中间商的利益压榨和供求双方信息的不对等。


种植户的盲目跟风

这个很好理解,也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许多农民在看到一个村子里或者相邻的村子种植某种蔬菜或农作物挣了钱的话,很容易会不考虑市场需求,一拥而上大面积,这样一来,由于供大于求,所以,就会导致农产品价格很低,出现滞销的现象。

就像我们当地,前些年由于退耕还林、城市绿化等,对柏树的需求量特别大,收购价格也非常高,当时种植柏树的农户挣了许多钱。之后,村子里的其他人也就开始种柏树,结果,导致柏树过多无人要,现在长成大柏树,甚至缺乏管理在地里干枯成了柴。



中间商的利益压榨

农民种植的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商贸市场,需要中间商的参与。而商人,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当然希望卖的价钱越高越好、收的价格越低越好。所以,就有部分中间商毫无底线的压低收购价格,囤积农产品,抬高销售价格。

我们当地种植的主要是马铃薯,前些年,我上大学的时候,大学门口有个农贸市场,马铃薯卖3元/斤,我想着,按照这个价钱,家里种的马铃薯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可给家里打电话之后,才得知收购价格很低,大点的0.7元、小点的0.4元。



供求信息的不对等

简单的来说,就是城里人想买的东西农村有,而且非常多,但是不知道去哪里买;农村人想把自己的农产品卖出去,但是不知道去哪里卖。供求信息不对等,导致本应该畅销的农产品在农村无人问津、堆积成山,而与之相对的是城市商贸市场里价格高的惊人。

您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类现象发生的呢?

欢迎点击右上方红色【关注】,【农策分析】带您了解更多三农资讯、帮您解读更多涉农政策。

农策分析


水果蔬菜生鲜滞销烂在地里,外面的价格却居高不下让普通百姓消费不起,是什么原因?

一边是丰收的喜悦一边是因滞销烂掉的心疼,真的是冰火两重天,刚来到天堂马上就又掉到地狱。

农产品形成大规模滞销的时候其实应该追究相当官员的责任,因为他们的不作为,如果由他们牵头成立合作社或者寻找大的有资质电商入驻就会是双赢的局面。

所以农产品种植养殖到了一定规模就要成立合作社,可以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寻找销售渠道,人多力量大。

为什么你们直接烂在地里而我们却吃不起,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采摘挑选包装运输再到销售到最后到老百姓桌上经过一层层的手,价格一路上调,到最后的局面就是想买的买不起,想卖的卖不掉。

普通百姓线下卖不出,线上又没有经验没有能力卖,偶尔卖出一单又邮费很贵。

这时候如果由合作社或者专业电商或者大网红来负责销售一切将迎刃而解,因为他们的销量大能够谈下非常低的快递价格,而且中间少了很多环节能大大节约成本,这样农户的产品可以卖到全国各地根本不愁卖,吃的人也不用担心买不起,当地官员又因为帮农户找到了销售渠道带领当地人民致富做出功绩,一举多得。


义乌小龚


这是经济规律,“物以稀为贵”大家都是知道的,一碰到具体事就迷茫了。

烂在地里要比烂在市场里更好一些。举例说,我专卖优质的,一百斤挣一百元,你卖次点的二三百斤挣一百元,哪个更合算?(当然,消费者有层次,市场可选择,卖啥都自便)

市场是逐利的,不是扶贫机构。

政府有责任提供服务。比如提供信息,疏通渠道等等,却不可干预市场,以前有教训。

一个纯朴厚道的农民要变成一个精明的商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会学会的。

努力向市场学习,抱怨没用。


农哥深耕人生


中间商不是公务员,他只听市场的行情,只听消费者需求,从来不用听报告,讲政治,唯利润掛帅!

关键是滞销农产品的当地公仆们,应组织他们成立协会,合作社,抱团取暖,创建品牌,提升质量,合伙打天下,派人走出去,或在网上营销。便可解困局!


道旁之石


我做过几年水果生意,市场和平台不是一回事,果农的水果拉到批发市场有很多难言之语,批发的摊位,发货的工人,还有许多不良的商人,各种不合理的费用,难以入场,就算你进了批发市场,也叫你有货买不出去,通道几辆三轮车给你,堵上,有人要进你的货,会有人说这货他全要了,这就是现实的批发市场的现状,什么市场管理,工商,有几个人,所以市民吃点高价农产品是必然的。


三平908


这有什么可奇怪的,今年的西瓜,地头是两毛钱,到消费者手里是八毛到一块,也许咋一听,都会说黑心商贩赚的太多了。其实不然。装车费,代办费,还有商贩的住宿费,生活费,运费,道市场以后还有管理费,还有人工费,卫生费,小商小贩拉出去还要油钱,照样要交管理费,卫生费,这么多费,加到一块儿,西瓜到手的成本是六毛左右,再卖给消费者,八毛到一块真的不贵,小商小贩已经赚两毛到四毛,如果一天零售卖不到上千斤西瓜,也只能赚几十块,别看一个小小的西瓜,要创造很多的就业岗位,要养活很多人的,这就是生意,因为我是批发西瓜的。


顺风顺水166228194


记得前几年大蒜就是这样的都说库存很多可是价格却迟迟下不来,就是中间环节垄断的问题!有人赚了,不是生产者也不是消费者!现在就是需要产销一条龙,才能让产品质量和销量,价格,都上去!可是问题又来了,要想一条龙也不容易,就说吃的水果吧,果农都是以户为单位的,一户种植面积小,产量就少都觉得自己去卖不划算,去了运输费什么不够费事的,大家都这么想就自己把自己坑了,如果联合起来,搞个联盟,自己生产自己卖,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个人想法不喜勿喷!大家可以讨论!


手机用户5790733895黑


一边是果农水果烂地里,一边是市民高呼吃不起水果。中间谁捣鬼了?有人说贩子,难道果农宁愿烂地里也不五角钱不原意卖给贩子吗?贩子就算是用最低的价格买下果农的苹果往那销售了,超市就算是都想全要。超市能把这些贩子的苹果全能储存了吗?不可能。:那么这些贩子除了一部分批发给超市,那剩下大量的苹果批发给谁了?


用户100460892779


十年前的事,家里一亲戚闲聊时得知异地生鲜价格差距很大,算计了下感觉利润巨大,于是联系朋友一起拉了一车到异地销售,全都算好了准能赚不少,结果到了当地市场就有人过来谈条件,要以极低的价格收货,不肯卖的话就有七八个人围着车不让卖货。报警了也没用,扣车扣人,处理完一车生鲜都烂了。这只是多种因素之一,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归根到底价格永远是人为的


水上猛禽


中国农产品流通存在严重问题:

1、农民单打独斗靠天吃饭,不了解市场需求,不了解供求关系,导致农产品供大于求。解决措施:

(1)乡村政府有所作为,组织农民建立合作社,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2)政府帮助合作社建立电商平台,了解市场需求,加大宣传力度。

2、农产品流通单打独斗,不能形成规模效应。流通时间长损耗大,费用太高。解决措施:

(1)国家鼓励建立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给予补贴。

(2)国家规定所有农产品流通建立绿色通道,费用全免,包括高速免费,降低农产品损耗,降低流通费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