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陪读"让娃苦不堪言,如何才能事倍功半?正确方式学起来

由于疫情肆虐,咱们的孩子都开始上网课了。很多家长怕孩子不适应网课,可能自己光听课还跟不上呢,况且老师又不能实时监督,怕孩子老师分心去玩手机、做其他事情,于是干脆就选择了当“陪读”,和孩子一起上网课,一起做作业,这个出发点其实是很好的。

但是事情的发展,总是会向我们预料不到的方向去发展。有些家长似乎是自己要考试一样,把孩子的学习事务全都给“包办”了,什么作业呀、笔记啊都帮孩子写了,让孩子照着背。孩子在家就除了抱着平板电脑看课,笔都不用动,这学习压力真是少到了极点。

错误的

还有的家长,全天下来,上课一直陪着孩子,可是孩子本身不喜欢和家长一起学习,感到不自在,向父母提出自己学的要求吧,又总之被拒绝,于是就和家长爆发了很多矛盾。比如我朋友就跟我诉苦:“我也是为了他好,才盯一下他,这还不如开学让他自己上学去学习呢,天天在家更麻烦了,我容易么我……”

其实呀,关于父母陪读好不好这一点,一直以来都有人在争论。最出名的就是当初央视有一部纪录片叫《盗火者》,就写了辛苦的高三备考生们,他们的家长因为怕孩子顶不住,自己也会点知识,所以就选择陪读。当时的网友就在热议:“这都17-18的人了,难道不应该自主学习吗?家长老是过来掺一脚是不是不太好啊?”

网友的担心不无道理。很早之前就有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学习方法必须依照年龄而调整,从“被动吸收”进步到变成“主动探索”的自主学习。

大人长时间的陪读,很可能养成孩子依赖的习惯,反而会起反效果,拖慢孩子的学习效率,减弱孩子的学习能力。

错误的

家长陪读并非不可,但需要留给孩子个人空间,原因有二:


1.老帮孩子写作业做笔记,孩子会形成惰性

拿破仑曾经讲过:“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孩子长期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习,就会形成一种惰性。说白了,家长帮孩子写作业、做笔记就等于给孩子送了“天大的馅饼”,让孩子可以没有任何忧虑地,去避免完成他本该完成的任务,还会对家长的帮助产生依赖、甚至更严重的,孩子可能会因此产生“爸爸妈妈帮我做作业,是应该的,因为他们都会了”的心理。

2.家长陪读包办,孩子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

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他的学习能力都会得到提升。从做作业里面,孩子可以学到如何运用一个已学到的知识点,或者如何把几个知识点有机串联,再应用到某个问题上,等等。孩子的学习能力一旦在这些小事上面获得提高,将来他学习任何东西都会事半功倍。

相反,如果我们剥夺了孩子锻炼这个能力的机会,他可能会变得有些愚钝。无死角陪读就是过度操心孩子,把孩子的自主权都剥夺了,反而对孩子不好。

错误的

身为家长,我们更应该做的是:

1.纠正孩子的习惯,培养他的专心

孩子上网课为什么会开小差?为什么做不完作业?我想这就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我们在身边盯着,其实是“治标不治本”。孩子在我们的监督下认真了,回到学校之后呢?以后呢?这些都是不定数。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纠正孩子的学习习惯,告诉他在学习时间就要专注与学习有关的事情,早点学习完,可以给自己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记得有句话说得很好:“辛苦工作才有自由”,这话可是一点不假。

我推荐宝妈们给孩子推荐“番茄时钟”方法,即25分钟的学习时间+5分钟休息,我们可以买一个番茄时钟,调好了放在孩子身边,根据孩子当天的任务,给孩子设定分段的学习目标,告诉孩子“只是25分钟而已,你的注意力是可以很集中的,加油。”,然后让孩子自己学习,每半小时我们就检查一次进度,如果孩子达到了,就可以获得一些小奖励,如果达不到就对他批评。

错误的

2. 只辅助,不亲为,做辅助者角色

如果孩子确实上网课时遇到了学习瓶颈。身为家长,我们可以辅助他,给他一些提示,指导一下听课的方法、做笔记的技巧,或是解题的思路,但是必须把控好度,切忌亲力亲为,帮他解了一题又一题。我们只是点拨者,不是学习者。不要把孩子的角色给抢了。

有时当天的学习任务繁重,孩子完不成学习任务,压力肯定也非常大,但这都很正常,毕竟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可以斥责孩子,或是责怪他“别人都可以,你为什么不行。”而是可以给他冲杯牛奶或是咖啡,轻声询问一下他的学习进度,如果孩子确实有在努力,我们就拍拍他的肩膀,说声“加油”即可。没有必要去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面对疫情,为了能让社会不停摆,我们所有人都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同样的,我们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落下学习进度,也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然而有时候付出太多心血,不一定意味着好的效果,或者好的回报。那么何不给自己稍微休个假,当个“监工”,给孩子更多的发挥空间呢?

错误的

其实我们换个角度想一下,孩子学习,就像我们去旅游。跟着旅游团被动旅游,虽然也算是走过了每一个景点,但是玩得并不开心,印象也未必很深刻;假如我们请个旅游向导自驾游,在向导的指引下我们自己去探索、发现这个地方的魅力,留下的美好点滴将是一辈子的。身为家长,我们不该再全天无死角地盯着孩子了,不妨学起上面的方法,然后运用起来,改善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