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把長城拍好看?

藍色希臘


怎麼把長城拍好看?

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長城是中國標誌性歷史建築,怎麼把長城拍好看呢?攝影自學班將分別從取景、構圖、調色、選時等方面,來為大家進行分析解說。

為方便朋友們學習運用,還是先上拍長城的4句口訣:

找到前景層次清。順線拍攝引導明。

手機調色蒙版靈。清晨傍晚光線行。

下面結合具體長城的照片來為大家解說一下這4句口訣的用法:

1、找到前景層次清。

很多段長城,都是順著山脈走勢進行修建的,那在拍長城的時候,我們也是登到這個山脈的頂端,來進行拍攝,但是這樣拍,會導致照片整體看起來比較空曠。咋辦?


(1)利用前景,可以讓照片看起來更有層次感,更飽滿一些。那拍長城的時候可以怎麼取到前景,讓整張照片漂亮呢?

(2)可以調整拍攝方位:在拍攝的時候,讓前景有一些樹木。找到長城成“人”字形的位置進行拍攝,這樣一個三角形的前景,不同顏色的樹木,也會為照片增加很多色彩,例圖1是調色之後的圖片,原圖請見口訣3,調色方法也請見口訣3。

(3)找到樹葉,樹木,花草:在拍攝的時候,讓這些花草樹葉等進入鏡頭,形成漂亮的前景,然後再拍攝遠方的長城。大自然的植物,結合上石塊長城,讓長城照片充滿活力。


(4)利用長城自身的框,進行拍攝:長城上的烽火臺有框,城牆上也有框。讓這些框作為照片中的框,形成畫中畫的效果,層次感一下子就出來了。(框式構圖)

2、順線拍攝引導明。

(1)經常看我教程的朋友,都會知道,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教程中,為大家介紹過,遇到路橋這種線條明顯的景物,拍攝時要順著線進行拍攝,長城也是線的一種。



(2)在拍攝的時候,讓長城從鏡頭的起點,向鏡頭的遠方延伸,讓長城變成照片的引導線,引導觀看這張照片人的視線。觀者的視線被引導,這張照片看起來才不會空洞。


(3)如果在這條線上有特別顏色點出現,也會為照片增加活力。我們在拍攝的時候可以穿一些特殊顏色的服裝,利用三腳架或者讓朋友幫忙拍攝。

3、手機調色蒙版靈。

有的時候因為季節沒有選擇好,或者因為天氣、時間沒選擇好,導致拍出來的長城照片有些灰暗,咋辦?可通過手機後期調色,讓長城照片的顏色看起來亮麗一些。

(1)用手機修圖軟件Snapseed,打開長城照片。

(2)點擊調整圖片,手指上下滑動,選擇對比度、飽和度、氛圍,分別進行增加。增加的參數如圖所示。


(3)再點擊工具選擇曲線,在曲線工具中,分別選擇紅色曲線和綠色曲線,拽成如圖所示的位置。


紅綠加在一起,成為黃色,向右下角拽,表示去除照片中的黃色,這樣讓天空的藍色細節,就可以顯現出來。但如果只是單純的增加藍色,會讓天空的藍色看起來非常的浮,不真實。

(4)用曲線調色後,我們發現整張照片的顏色都變了,再利用蒙版進行恢復:點擊右上角彎曲的箭頭,再點查看修改內容,點擊右側藍底的曲線,中間畫筆,進入到蒙版。



(5)在蒙版中,把曲線的數值設置成100,對剛才照片的天空進行塗抹,讓天空呈現出藍色。


(6)如果覺得這麼調之後,藍色還不是太好看,我們就可以利用工具中的白平衡,直接為照片增加藍色。進入白平衡工具後,手指上下滑動,選擇色溫向左滑動,降低色溫,照片呈現出藍色。

(7)再次通過蒙版,只保留天空部分的藍色。



(8)調色完畢之後,我們再利用工具中的突出細節,增加照片結構,讓整張照片的紋理更加清晰一些。



(9)調整完畢,導出就可以了。看下原圖和效果圖:




4、清晨傍晚光線行。

(1)拍攝長城和拍攝其他風景一樣,我們也需要選擇時間,因為好的時間,才會有好的光線,好看的顏色,才會有好看的照片。


(2)傍晚拍攝會讓照片看起來更暖,清晨拍攝,有的時候會暖,有的時候會冷,有的時候會霧氣朦朧。我們也可以再通過後期調節,讓這張照片呈現更藝術一些的色彩。

(3)還是用Snapseed,打開這張照片,點擊左下角的上次修改,讓天空呈現出,我們在之前調過的藍色,對號保存。在樣式中選擇,Morning,為照片下方增加黃色。




(4)這樣一張有藍有黃,冷暖對比明顯的長城照片就出現了。雖然不真實,但攝像頭才是追求真實。我這裡只是介紹一種方法,大家各取所需。

希望通過我的分享,能幫您拍出漂亮的長城照片!

喜歡的朋友,幫我點贊和轉發哦,感謝大家!

快把您的作品,在評論中分享一下吧!

攝影自學班,歡迎您點擊我的頭像,來關注哦,等你呦!


攝影自學班


手機拍長城,如何拍的與眾不同?3種'刁鑽'角度,3個實拍技巧,試試看!

十月初放假,湊熱鬧的去了趟“薊縣黃崖關長城”,發現秋天爬長城正當季。

一來,溫度剛好,不怕熱;二來,風景超美,放眼一望滿山樹葉紅綠黃;三來,就是能拍到美片啦!

有點遺憾的是“人太多”、還有點霧霾,拍風景時容易不清晰,沒層次。

如果我們在拍攝時能解決這兩大問題,同時利用好手機的小巧輕便,嘗試多角度拍攝,用手機的視角來記錄長城的美,相信會是另外一種感覺。

小月這次登長城,用手機拍了一些風景,發現有幾個拍攝角度比較適合手機拍,總結一下分享給夥伴們,有圖有對比,一起來看看吧。

一、拍“窗外”長城|巧避人群

十月的長城內外,熱鬧的很,開始嘗試拍了幾張,基本都是“大合影”,完全感覺不到那種滄桑的年代感。

索性繼續往上爬,來到長城峰火如時,透過石窗遠望,意外發現景色很美,而石窗的質感,加上略逆光形成的暗光效果,想要的那種滄桑感找到了。

而這一路上能遇到很多類似的石窗,總能看到不一樣的風光,於是興奮的一路小跑,一路拍。

拍攝時要找個周正的角度,保證石窗居中,並作為外框,採用“框式構圖”,對焦在窗外的風景,一組與眾不同的“窗外長城”美景就有了。

這種拍法,不僅取景簡單,角度特別,風景各異,最關鍵是“沒有人”,成功避開各路人馬。

二、3個“刁鑽”角度|拍別樣長城

爬過長城的夥伴應該有體會,有些險峻坡陡的地方,幾乎手腳並用的一起爬了,根本沒機會去構圖取景,能拿出手機拍兩張都算膽子大的。

如果想邊爬邊拍好眼前風景,不妨試試幾個“刁鑽”拍攝角度,對於小巧輕便的手機來講,絕對不是難事。

1-超低角度拍|空間感更強

尤其一些古長城,臺階很陡,在登爬過程中,可以利用這種陡坡地勢,手機貼近石階,超低角度拍眼前,很有視覺衝擊力。

▼ 比如:正常視角和低角度拍攝對比

同一場景(左圖)正常站立角度拍攝,(右圖)低角度拍攝,兩張對比後,低角度拍攝畫面,空間感更強。

▼ 利用低角度拍長城,要注意兩點:

1-保證石階的平行,不要傾斜

2-注意兩側石壁的垂直,左右兩邊也儘量在同一平行線。

通過以上兩圖的對比效果,想告訴大家,有臺階的畫面要保證基本的“橫平豎直”,否則就會造成畫面的不穩定。

2-貼近城牆“側面拍”

站在長城望遠山,景色非常壯觀,拿出手機拍張遠景,雖然很美,但如果不說,你能看出這是在長城嗎?

▼ 此時可以試試“特殊角度”,選一處城牆的觀望口,拿好手機,探出去(小心手機別掉了),貼近外牆取個景,此時能看到長城蜿蜒的曲線,然後加上剛剛的風景,再拍一張。

這個拍攝角度,不但視角特別,而且長城的透視構圖也讓畫面無限延長,有了層次感。

3-手機全景“豎拍”|長城更“長”

現在手機基本都有“全景攝影模式”,大家用的最多的是“從左至右”拍張寬畫幅大全景。

假如我們換個角度“從下向上”拍張全景,會發現眼前的長城好像“更長”,空間感更高。如果加上自己的腳丫,就是一張特別的“到此一遊”了。

二、尋“路人百態”|拍人與長城

雖然上面給大家“支招”如何能避開人群,拍到清靜的畫面,但不可能對所有場景都管用。

與其躲不掉,索性我們就帶著發現的視角去觀察,尋找一路上有趣的人或有故事的畫面。

1-“另眼”看長城:

這是一組從旁觀者的視角,利用“景和人”的組合,表達好像“別人”眼中長城的感覺。

正因為畫面中的人物也正在欣賞風景,從這個角度拍攝,就好像是別人的視角看長城。

拍攝時如果主體人物離的相對較遠,我們對焦在中景畫面,可以保證人物和風景都清晰(▲見上圖)。

如果主體離的很近,我們就要對焦在主體,遠景會自動虛化,呈現另一種感覺(▼見下圖)

2-拍“有趣”的遊客:

遠遠看到這一家三口統一的姿勢,就覺得有趣。而且當時引得路人們也紛紛向遠處張望,好奇他們在看啥。

3-拍“有情緒”的畫面

下面3張畫面是登到古長城盡頭時,大家坐著休息,因為怎麼也躲不過人群,於是站在一邊分別拍了幾張。

▼ 第1張:媽媽和兒子

小朋友和大人一樣自己登上長城,可當知道還要原路返回時,累的和媽媽“鬧”情緒,正好被撞見,拍下這幕。

▼ 第2張:你好!長城

這張是兩位國外小朋友,開心的大喊,瞬間被她們吸引,雖然不知道喊的什麼,但完全被她們的喜悅所感染。

▼ 第3張:寧靜的古長城

邊等邊休息,終於人群慢慢散去,此刻望著破舊到不能繼續前行的古長城,風聲從耳邊呼嘯而過,陷入難得的寧靜。

正好有一個人入鏡,有種慢慢走向遠古的感覺。

的確,我們如果只拍風景,很容易畫面雷同,大家都能拍。假如畫面中恰好出現運動主體,這個瞬間將成為獨一無二的風景。

所以在適當的時候加入一個人,會讓你的風景“活起來”。

三、找個“前景”|巧拍層次感

因為用手機拍照,如果沒有“人像”或專業的大光圈模式,很難拍出漂亮的景深,讓畫面看上去沒層次。

解決這個問題有多種方法,找個適合的前景,則是相對簡單的技巧。

▼ 比如:同樣拍攝遠山長城

有遠山,天空,小小的峰火臺,但整體感覺很平面,缺少層次感。

▼ 找到一片城牆上的紅葉作前景(見下圖),雖然還是遠山、天空,小小的長城,但畫面整體感覺有了色彩和對遠的對比,有了層次感。

▼ 同樣的方法,我們只選擇一片紅葉作前景,但背景完全虛化,畫面則有了另一種意境,你更喜歡哪種感覺呢?


手機黨拍


大家好,我是侍墨。

又到了愉快的攝影經驗分享時間……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是有關於長城的實拍經驗分享。

本期要點:

  • 確定攝影主體——有的放矢,拍攝之前先了解攝影主體

  • 制定攝影計劃——在什麼時節、什麼時間拍攝長城
  • 具體怎麼拍——如何構圖、搭配畫面色彩以及運用光線
  • 拍攝數據——光圈、快門速度(僅作參考)

正式行文之前再多說一句,這次的圖片我沒做水印……原創不易,就別搬我的了吧?

↑景區長城


確定攝影主體——有的放矢,拍攝之前瞭解攝影主體

大家都聽過“不到長城非好漢”吧,相信在座的各位,對於長城並不陌生。

長城,是中國古代一項偉大的建築工程。長城的修築歷史可以追溯到“烽火戲諸侯”的西周,然後由秦始皇將戰國長城連接成為“萬里長城”。歷朝歷代對長城都有繼續修繕,萬里長城也確實綿延了很多個省份,像咱們熟知的北京八達嶺,河北山海關等等,就是明長城的重要隘口。

我個人覺得,作為攝影愛好者,一定要親自去體會一下長城的滄桑和氣魄。網上看到的圖片和自己實拍時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實戰出真知,有些事情只有你拍了才會知道。攝影,本身就是一件親見、親歷的事情。

↑野長城

萬里長城分佈在15個省市,普通攝影愛好者很少有能夠全部遊歷的,我呢就只拍過河北境內的一部分。想拍長城最方便的去處就是景區,比如八達嶺長城,修繕保護得相對比較完整,路也好走景也好看;但是景區長城的遊客比較多,尤其是在節假日期間,大家都往景區裡扎堆。經常拍片的攝影愛好者都知道,人太多極容易影響到拍攝效果。所以呢,要想拍攝出長城的古樸和厚重,奇偉和壯觀,野長城才是出片的地方。

我所拍攝過的長城有明長城,有秦、漢長城,據說還有戰國長城(其實我也不懂,就是聽當地人說個大概)……打個比方來講,張家口的“大境門”就是明長城(是景區長城),連接崇禮和宣化兩個區的“青邊口長城”就是野長城。當地老鄉說,青邊口長城最早是戰國趙長城,因為是兵家必爭之地,歷朝歷代都有重兵把守。在青邊口長城附近的村落裡還流傳不少傳說……但是呢,野長城大都比較偏僻,在物質比較匱乏的時代,有不少當地人會拆下長城的城磚蓋自己家的房子。再加上風吹日曬雨淋的,大部分野長城很少有完成的烽火臺和垛口的。所以,如果您只看到一個黃土包(張庫大道上有很多這樣的烽火臺),不要奇怪,那確實是幾百年前烽煙四起的地方。

↑冰雪初融時的長城(很不好走)

制定攝影計劃——在什麼時節、什麼時間拍攝長城

理論上講,無論颳風下雨,一年四季都可以拍攝長城。但是在實踐拍攝當中,我一般會選擇晚春、初夏到初秋時節去拍長城。

初春或者初冬偶爾也會拍幾張雪景,但雪地路滑比較危險,如果不是資深的戶外攝影愛好者,我不推薦您在隆冬時分去長城拍雪景。

拍攝長城最好的時間段當然是日出、日落前後的暖光時分。金色的陽光照耀在綿延的長城上就好像一條臥在山間的巨龍,天上有幾片雲彩最好;偶爾也會遇到一些雲霧。春、夏、秋三季野外植物繁盛,天氣也不算太冷。野花開了一茬又一茬,在實拍時也利於畫面顏色的搭配。

拍攝長城都需要哪些裝備?

鏡頭和機身我就不用細說了,廣角拍大場面,長焦吊遠景,這倆鏡頭我是必須帶的。至於中焦段麼,看您的個人喜好了;要是天氣不錯有流雲,也可以考慮帶著三腳架拍慢門。

如果要是拍野長城的話,我推薦您帶上登山杖。尤其是春、夏、秋三季,在向陽的地方是會有長蟲曬太陽的。“打草驚蛇”您聽過吧?我當時遇到蛇的時候,頭髮都是站著的。

↑這張照片拍攝於2007年,現在的烽火臺比圖片中小了好多……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它也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的

具體怎麼拍——如何構圖、搭配畫面色彩以及運用光線

拍攝長城的取景區域大概分為三類,一是以烽火臺(比如張庫大道上的烽火臺)為攝影主體;二是以順著山脈綿延的城牆(比如碎石堆疊的野長城)為攝影主體;三是以關隘(比如大境門、山海關)為攝影主體。

拍攝野長城比較常用的是曲線構圖,之字形構圖,對角線構圖……因為長城是順著山脊修築的,曲線構圖是最適合表現長城的蜿蜒綿長的。當然也會同時套用三分法或者九宮格構圖;拍攝景區長城就可以用各種圖形構圖了,畢竟景區都有認真修繕過,可以用框構圖、對角線構圖、對稱構圖什麼的,多多體現一些建築元素。

長城的磚牆顏色就那麼幾種,要麼是青磚、石條,要麼是夯實的黃土塊或者壘起來的碎石片,還有就地取材的一些紅色、白色的礦物岩石。我們可以把這些顏色視為拍攝長城時的基礎色彩,在構圖和取景的時候,用其他陪體的顏色把長城襯托出來。

我拍攝野長城的習慣是借一些花花草草作為前景陪襯的,比如晚春時節藉著桃花的粉嫩,早秋時分再用一下沙棘果的圓潤,偶爾也會邀請同去的影友出鏡客串一下。如果是拍攝景區長城或者是修繕不久後的仿古長城呢,可以借用的前景、背景顏色就有很多啦,比如大境門上的紅旗飄飄。

我在拍攝長城的時候常用側逆光和順光,正逆光用得極少。因為正逆光前景容易黑,我拍攝過的正逆光也只限於小光圈的星芒效果。如果您有其他玩法,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完善補充。

拍攝數據——光圈、快門速度(僅做參考)

經常拍攝風光片的攝影愛好者都知道,實拍是不可能生搬硬套的。早、晚、陰、晴,光線不同,所用的拍攝數據當然就不可能完全雷同。白天光線足,我會把快門速度控制在1/640~1/1250左右;以長城為前景的星軌我沒拍過,我是女的我膽小,喝一夜西北風太刺激了……如果您有類似的拍攝經歷,也歡迎您在評論區分享給我。

我在實拍時一般會採用小光圈拍攝,尤其是用廣角鏡頭拍攝大場景的時候。用長焦鏡頭吊遠景的時候我也很少用大光圈的,偶爾用過F5.6 。這山望著那山高,用長焦拉過來比親自爬一趟更節省拍攝時間和光線。有沒有用大光圈的時候呢?也有。大光圈可以達到把前景拍實,故意虛化長城的效果,但也僅限於組圖中的一兩張,點綴一下而已。


柳侍墨


應該來個比賽。



記者監理


1引導線構圖

在長城上 你看到最多的便是連綿不斷的城牆,你可以利用城牆的延伸曲線做引導線。

你還可以將小路和城牆結合起來,利用引導拍攝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藉助瞭望臺周邊高聳的牆壁創作延伸感,做引導構圖


飛天小白兔


開奔馳大G上去啊。


瀋陽大窯嘉賓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415000047e57389b245\

狼爪時光記錄


天氣是主要因素


手機攝影師帥哥


首先,你需要一個好一點的拍照儀器,然後你要找個好天氣登上最高墩,這樣拍出來的長城就好看啦。看我看我,因為是冬天,霧氣繚繞,整個長城就好像山水畫。





新風


喜歡世界之最,壯觀!喜歡原來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