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內哪些專業容易讀著、讀著,就成了碩士?

淺淺的教育


答題/帥小西De--期待為您解惑!


2019年6月29日,近期不少家長和學生在填報志願,在院校選擇上,結合“位次法”得出同位分、近三年省內某批次的大學投檔線,篩選出合適的意願學校,根據學校地域、興趣專業等排序作為平行志願。

在專業選擇上,則困難得多,或者說,得更加學會取捨。相信不少人都聽過一個“生化環材”的段子,談不上對錯,但也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小西就是其中環境工程的本科、碩士與博士,一路走下來,我們專業本科、碩士就業的確沒有熱門專業輕鬆。可是,計算機和金融等專業熱度依舊,而“地礦冶”等部分熱門專業慢慢冷下來不少。

以小西所在的長沙市為例,2018年7月發佈的《252個崗位進入2018年度長沙市緊缺急需人才需求目錄》,其中排名前5的是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生物醫藥、汽車及零配件、新材料,而環境類的“節能環保”同樣位居第8。除了“化學工程技術”外,剩餘的3個都有進入急需人才需求目錄。

但是,其中有個關鍵的核心,就是能被定位成“人才”的門檻比較高。往往這類專業的本科生甚至不算是“入門”,想要在領域內有發展就需要再深層次學習,如讀研、讀博等。這也是我們在志願填報中,選擇專業時會有常問“你有沒有深造讀研讀博的打算?”。在小西看來,本科就業參加“校招”時非常看重專業,其次才是學校層次,即985大學的冷門專業就業同樣非常難。

之前,小西和其他老師也有過討論,本科對於專業知識的掌握,時間僅2-3年,非常有限。為何不少知名企業在招聘時,一定將專業限制的非常嚴格?學習能力不錯的他們,跨專業改行後其實做的也不差,為何企業不太願意給這樣的機會?你知道原因嗎?

在2017年1月,時隔8年後學位辦公佈了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學位授予點、自主審核單位的結果,不少學校躍入碩士或博士學位授予點高校,再進一步。

以碩士為例,新增學碩授予點的前5名專業分別是哲學、馬克思注意理論、應用經濟學、公共管理、化學。

新增專碩授予點前5名的專業是藝術、新聞與傳播、會計、金融、體育。其實,新增碩士點的變化早已反饋在2019年考研數據中,尤其是報名和錄取人數的增加。

小西覺得之前部分大學在側重本科教學時,同樣在發力研究生培養,新增的這些碩士點就是教育往高層次發展需求的體現,也是不少專業學生未來的選擇-讀研,或者說是這類專業更容易“讀著、讀著就成了研究生”,有主動,也有不少是被動讀研。

上圖是之前某平臺統計的1977-2015年,省市各高考No.1選擇的專業分佈情況,其中位居前三的是經濟學、工商管理和電子信息工程。

最後,小西想說這篇文章不是要給“生化環材”專業“洗白”。在我的觀點中,除非你有較大的興趣,否則還是那句“專業選擇,三思而後行。”。哪怕是想走科研路,真的也不是適合於每個人的,之前不少博士向我們證明了這個論點。

因此,僅僅是想以趣味性的角度聊一聊專業選擇的話題。

小西的答題肯定有些許不到之處,歡迎各位朋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贊,這將是我答題最大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