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首要的還是看天賦你同意這說法嗎?

穆馬


對於“讀書首要的還是看天賦”這個觀點,我不回答“同意或不同意”,我的回答是:不敢苟同。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我們的周圍,有些別人家的孩子讀書真的很好,看他平時學習很輕鬆,從小學一直到大學,每次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這類孩子讀書就是有(不用“靠”字)天賦。還有一類孩子讀書本來沒有天賦,但是,自從進了學堂,通過老師的教導,自己的努力,父母的教育、陪伴和督促,最後也考上了心儀的大學;可謂勤能補拙,又可謂先天不足後天來補。對於天賦,我認為不能下定論,每個人的天賦都不一定完全一樣。再看看我們身邊的親友、同學、同事,他們在讀書求學的路上很是坎坷曲折,每次考試不及格,被同學鄙視、被老師責問、甚至被家長打罵。可是,這類的同學走上社會後,在其他的行業大顯身手,甚至在有些領域成為翹楚。所以,我對“讀書首要的還是靠天賦”的觀點———不苟同。以上只代表我個人的觀點!


鹿汲清泉


你的表達有問題。只要智力正常者,都有讀書的天賦;只要有毅力,勤就能補拙。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所謂天賦,只不過是懶人的遮羞布而已。[捂臉]


高校心理營養專家


不同意這個提問方式,這種提問產生許多歧義。


大偉140797056


當然,如果文曲星附體,不學都會。


櫟銘


到底是讀書籍還是應試教育,問問題要明確


五月初五WYQ


以前讀書時老師常說的一句話:

勤能被拙是良訓,一分耕耘一份才。

對於這個問題,換句話說就是“天賦好的人,讀書都很厲害”。對於這個說法,我是不贊同的。

首先從因果關係來說,天天賦好的人,可能擁有強大的學習和記憶能力等,如果不花時間去學習,成績怎麼可能會好呢?天賦好,只能說他學習起來可能很厲害。“天賦好”與“成績好”,這兩個更多的是相關關係。

我們可能都聽過神通方仲永的故事,他5歲的時候就已經學會寫詩了,但是被他的父親當做生錢工具而最後淪落為一個普通人。沒有後天的教育,天才尚且淪落到如此底部,那麼普通人豈不是更糟糕?所以說,天賦好並不代表成績就會好,後天的教育也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曾經做過一個“天才存在嗎”的實驗,通過30多年對各領域或各行業表現優異的人的研究,如音樂家、棋手、醫生、運動員等,深入瞭解他們的許多細節(包括他們所做的事情,以及怎麼做事情),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天才”是訓練的產物,即後天環境或教育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極大的。

對於天賦不好的人來說,只要通過後天的努力和學習,還是有極大的可能性把成績提升上來的。勤能補拙,只要經常多請教優秀的同學和老師,那麼成績將會很快提升。就如埃裡克森《刻意學習》這本書說的,要做到有目的的大量的練習。比如說在學習過程中要做大量的習題和經常翻閱教材書,遇到難題還要請教優秀的同學和老師,以便學習他們的思路。還有就是不斷提高習題的難度,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突破自己。


樂言一點


首先我不同意這樣的說法。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是讓你洞悉這個世界,讓你更明白的做人做事,沒有太多功利性;讀書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品位與修養,讓自己過的更舒適優雅,讓自己的內心不再荒蕪。


揪衣角的小馬


同意


SMMG沙漠玫瑰


我個人不同意這種說法。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多了,見識也就多了,見多識廣。當然個性差異,接受有快有慢,有多有少。至於有天賦的人也就是接受快,獲得多,成效快。我們不得不承認,但是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大家都要多讀書,多從書中汲取精華,拓寬知識,振我中華。


曹文廣955


天賦取決定性的,其實就是(命運),有先天的天賦再加上後天的努力,日後定能出類拔萃,出人頭地,然也不乏天賦欠缺者,靠自已拼搏努力,脫穎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