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否已经断层?怎样才能正本清源?

大深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现在,我只从诗歌方面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识识。

诗歌在唐朝时期最为繁荣。上到达官显贵,下到黎民百姓,都对诗歌情有独钟。诗歌在唐代繁荣的原因,主要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唐朝经济达到鼎盛时期,所以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文化的繁荣,再加上当时对外交往也多了起来,诗歌作为一种媒介也流行起来。

唐代的著名诗人,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之外,还有很多名家,这些诗人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篇,为什么当时那么多人喜欢诗歌呢?这是因为人们对文人都比较尊崇,所以人们不管是附庸风雅也好,是纯属爱好也罢。诗歌就繁荣起来了。

唐朝诗歌的繁荣还与那些比较亲民的诗人有关,比如大诗人白居易就喜欢写通俗易懂的诗歌,据说他每写完一首诗,都会走到田间地头或老百姓家里,念给那些年龄稍长的老农或农妇听,如果他们听懂了,才发表出来。

到现在为止,虽然古体诗已经不是现代文学的主流,但是这流传下来的精品文化却没有断层。人们一直在努力传承着,这表现在两方面

一、中小学课本都有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了推动作用。还有各国孔子学院的开设也从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

二、中国诗词大会的举办,对传统文化起到了舆论宣传的作用。参加者从少年到老年,不分年龄,不分行业,只要你对传统文化有一份执着,那么你都可以来参与。

文化是需要传承的,头条的诗词爱好者们不正在坚守这一方阵地吗?愿你们写出更多更好的诗歌,同时感谢你们对传承传统文化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海玉承翠


不一切向钱看就断不了吧?罪恶的钱是万恶之源……


世外桃园208


断层才能新生,从娃娃抓起吧,百年大计。


N的平方


是的,现在改邪归正还来得及,比如中医药。从国家层面,应该有响应的法律,保护我们的传统,光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还远远不够,要在待遇和精神上鼓励、奖励、支持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


禅茶一味qiao


传统文化断层问题,这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认为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从没有断层过,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其实我们的传统文化出现了几次断层。

春秋时期的贵族文化

贵族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是已经断层了的。什么是贵族文化呢?贵族就是一个品德高尚,文化修养很高的阶层。在西周到春秋这个时期主要就是贵族文化占主导地位。这个贵族文化是怎么体现的呢?下面举几个春秋时期的例子说明一下。

二桃杀三士——士可杀不可辱

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 晏子就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而三个人无法平分两颗桃子,晏子便提出协调办法——三人比功劳,功劳大的就可以取一颗桃。 公孙接和田开疆分别说了自己的功劳后一人吃了一个桃子,当古冶子说了自己功劳后,公孙接和田开疆觉得自愧不如,很惭愧。而他们却把桃子吃了,所以他们就都自杀了,表达自己的惭愧。而古冶子又认为是他的一番话把他们两个贵族害死的,很过意不去,所以也自杀了。这就是二桃杀三士,听了这个故事后是不是觉得很傻,为了两个桃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是不是很不应该。不是的,在当时年代他们骨子里,他们的荣誉比生命都重要,这也是士可杀不可辱,士就是贵族。

春秋时期打仗都是贵族打仗,很有礼节的,初中课本宋襄公与楚战与泓水的故事,我们宋襄公把握战机,而没有进攻楚军,而是要等到楚军度过泓水,列好队形再开始打仗,结果宋襄公打败仗了。在今天我们的角度看来,宋襄公是不是很傻,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这就是大义,宁愿打败也不能背信弃义,这就是贵族文化。

那贵族文化是怎么断裂的呢?这就是战国初期开始,从勾践灭吴开始,在春秋时期有很多小国,他们互相攻伐,却没有被灭国,只是打败他而已,夫差打越国也没有灭掉越国,但是勾践卧薪尝胆却把吴国给灭了,杀了他们的贵族,这是勾践不道德,不仁义。从这个时候开始贵族文化就已经没落,进入战国时期,各国不再遵守仁义道德,互相攻伐就只有战国七雄的存在。

这之后还有两位代表人物体现的贵族精神。一个田横是齐国贵族,刘邦要见田横,田横在去洛阳的路上自杀,他的五百个死士听说后也集体自杀,这就是贵族的忠义。在一个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也是一种贵族精神的表现,他不想连累江东父老,这也是忠义的体现。

后面社会就很难有这种贵族精神体现了,这也是一种文化断层吧。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后面继续讲解其他文化的断层。

陇西文化


灵兮讲史


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代史上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没有一帆风顺,更是经历了战争的洗礼,遇到无数的艰难困苦,但中华儿女都挺过来了,一直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因为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当今社会文化思潮纷杂多元,外来文化思潮冲击搅扰人们的思想,所以才会给人们带来文化断层的错觉!中华民族要的伟大复兴迫切需要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统一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和行动,凝聚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力量,身为中国子民要贯彻习总书记的指示“坚定文化自信,”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更是持久的力量。



Janeying


中国传统文化从未断层

中国传统文化里,“中”为正,中正为德,“中庸之道”即是“德道”,“中国”是指以德为核心,没有疆界和分别,而不单纯是一个国度的名字。“传统”是说中国传统文化所“传承”的思想,来自于本源,那里是全人类思想、文化的源泉,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本源的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可救国、治世的“圣人”,也是可医天医人的“圣医”,故古语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这就是为什么古今中外皆预言:只有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救世,只有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解决人类健康危机。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心”,当心定本源,即是正心,有正心才能有正念,才有正能量。正心即是德,有德自有道,故有德方能明经中之道。正心如明镜,无物不照,自能映现“画中之画”,悟出隐含于经典文化中的“圣人之道”,此为天道,源于天人合一之本源,源于正心、德心,是最高频率的能量。

圣人者德道也,即是正心者、德心者、智慧者,拥有最高频率的能量,一切皆在道中,道法自然,故能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大学之道即是圣人之道,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独一无二的智慧。

有此可见,响应国家号召,挖掘、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改变个人命运、家国命运的法宝。



中医魂魄文化


个人认为,文化总是一个液态流动的状态,没有什么断层,只是需不需要和回不回去的问题。

如果有些传统文化,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里,已经明显不适宜,那断掉,是时代的选择。

如果有些传统文化,是我们精神根基,是这个文明存的基础,它是会经得起时代变迁,用这个时代需要的方式持续在我们的生活里、思想里。


文化传习


断层就断层吧


陆地上疯跑


我的个人观点:传统文化没有断层,能读懂四书五经的人很多,尤其能读懂易经的人越来越多了,其中包括曾仕强教授等人,虽然他们读的道和现在不太一样了,但是也保持着很大的善意。

但是,课本对传统文化新解析更新太慢,导致明明孩子们在现实社会接触到最新的对四书五经的解析和认知,却又被掰到旧的认识上了,这很是让人遗憾。

所以我建议国家在古代文史方面,尤其历史,让学生们读事件和记忆事件就好,以后学生自己上大学的解析和认知才重要啊。

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学生能明辨是非,建设国家,报答人民,所以历史更多的是要背诵大事件就好了,很多定义会随着时代变化,因此课本最好不要再对某一件事定义,或者引用古人的话来定调好了。这样对国家发展和学生自己学习未来也有好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