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感觉清明用什么方式祭祀更好些?

生活进行曲家有儿女


最好的祭祀是把他(她)放在心里,并活成他(她)想要看到的样子…

失去亲人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我曾沉浸在这种悲伤中久久不能释怀,也抑郁过一段时间。尤其到了各种节日,那种思念之情更为严重,可谁都知道人死不能复生,所以我们会以祭祀的方式来缅怀来纪念…

各地的习俗不同,祭祀方法也都不一样。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对我来说,我的亲人虽然去了天国,但她永远都活在我的心里,不光是清明节,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她。以前对鬼神之说从来都不以为然,可亲人的离世让我坚信人死后必定会去天堂,而且会远远地看着我,希望我过得好,希望我开心,希望我幸福,希望我好好活着继续走完她未走完的路。


王小样儿聊生活


我也是山东淄博的,我们山东历来就是礼仪之邦,在一些仪式上礼数较多!首先我觉得祭拜祖先无论采取怎样方式,这不是封建迷信,这是通过各种仪式来寄托对先辈的思念之情。我们这边一般都是以家族为单位,统一到祖坟地进行祭拜,有仪式感也比较隆重,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家族的凝聚力,让家族后人加强团结及家族的荣辱观,只要具备条件我认为这种方式也是可以的。



斜杠中年2020


清明节有两层意思。一是祭奠逝者,不忘祖先,香火传承。二是清明时节,山花烂漫,踏青沐春。至于用什么方式各地都有不同,基本上都是香烛冥钞,三样祭品,除草修缮,献花礼拜等环节,大体如此。其实用什么方式不重要,关键是提醒后人永远不忘先辈的恩典和情怀,把这种缅怀的形式传承下去,形成一种民族团结,民众友爱良好氛围。不一定说的对,见谅。谢谢!


三木艮



悟空老顽童


怀揣虔敬之心,面带端庄之相,携家小之乘风沐阳,绕于墓园而行瞻仰之礼,更行除秽去浊而尽洒扫之务。


诺宕山人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像我们这儿也就是把清明列为法定节假日才注重起来。

我们这儿基本上就是在清明节当天下午家里大人领着孩子们,到去世亲坟上烧些纸钱和放鞭炮,当然条件好的家庭还会放烟花。

我个人认为这虽然是传统,在重大节日的时候到去世亲人坟上扫墓,但是烧纸钱,放鞭炮,放烟花,会造成很大的污染,基本上到清明节那天下午我们这儿就是乌烟瘴气,能见度很低很低

所以清明祭祀还是要以环保为重,文明祭祀,可以在家里烧香祭拜,我看古人在家里放个去世亲人的牌位挺好的,思念亲人的时候可以烧香祭拜,避免浪费与环境污染。

尤其是今年这个疫情决胜时期,千万不能聚会,要共同努力彻底战胜这次肺炎。

文明祭祀,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后羿传说中的后羿


节俭祭祀,文明祭拜是良好家风、美德的传承,我想先人在天之灵也不会为意。我认为一切传承下来的传统行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大,一些传统的清明祭祀方式应该摒弃,比如烧纸钱和纸元宝之类,除了烟火缭绕外还存在火灾隐患。特别现在全球气温升高,森林火灾十分常见,这不,澳大利亚年前就让星星之火给燎了大半个国家,可谓生灵涂炭、损失惨重。那么什么方式才比较好呢?首先,心要有所思,否则就祭祀先人就失去意义;二是方式简单节俭,我认为送上一朿鲜花、带去一丝哀思比什么都强。当然植树、扫墓也是不错的选择。


叁斤贰两


我们这里就是送纸钱,在坟头上压上几张纸,证明这家有后人。长言道:炕上没拉屎的,坟头沒烧纸的。

到鬼节前四五天就开始烧纸送钱,谁家坟头压纸多,代表后人兴旺,这里不怕引火灾,因为地里只有光秃秃的坟头,没树木。

城里人不给农村一样,送上几枝鲜花,表示表示哀思,就可以了。送花也好,烧纸也罢,都是对去世人的尊重与思念。风俗不同,意义一样。


51746311564


我是南方人,小的时候清明节跟着大人去扫墓觉得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活基本上都是大人做,小孩子负责跟着去热闹的。我们那边清明扫墓会集结整个家族的成员一起去,人多的可能有三五十号人,少的也有十来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一个,过清明节主要是缅怀先人,让后人知道感恩,再有就是以此跟家里人聚一聚,现在人生活工作都很繁忙,若不是非常日子,隔得远的都很难得一聚。

不过现在很少有扫墓的行为了,都推荐文明祭祀,可能就是去墓地献一下花就可以。


小麦姐呀


清明祭祀当然是去墓地更好。我们老家俗称“做清明",又叫扫墓,给墓地除草培土,扫灰除尘:还有"清明大似年"的说法,可见,清明祭祀还是到墓地去好。

到墓地,可面对面的向祖先或过世的家人表达思念之情,鞠躬磕头都有对应的方向或目标,有什么许愿或承诺,与地下的先人近距离"交流"或倾诉,这都充满了虔诚和仪式感,使清明祭祀活动搞得庄重严肃,让下一代和晚辈在祭祀的过程中受到某种传统或文化的熏陶教育。年复一年,循环往复,上一辈的优良传统和家风,得以代代传承和发扬。

当然,如果交通不便或有特殊情况,比如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也可以在网上在远方遥祭,望着家乡的方向作祭拜,也未尝不可,只要心诚,远方的祖辈和亲人,也可告慰于九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