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能提筆、武能橫刀:盤點開國將帥中頗負盛名的幾個“儒將”

儒將,“指有學識、風度儒雅的將帥。文采武功都很出色的將領”。

我軍起於草根,他們大多數文化水平比較低,有的參加革命時連字都不識。但也有一些文化基礎較好的將領,他們能文能武,是典型的儒將。在一千多名開國將帥當中,這樣的儒將不乏其例。

帥克想從元帥、大將、上將、中將中各推出一位典型儒將的代表。這四個人分別是開國元帥劉伯承、大將粟裕、上將蕭克、中將郭化若。

開國元帥劉伯承:公認的大知識分子、大軍事家

劉伯承飽讀古今中外軍事名著,常常在炮火之中細品兵書三昧,置生死於一旁,而入心思於兵法之中。他能夠結合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深入鑽研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劉伯承對游擊戰、運動戰、陣地戰和司令部工作等方面都有獨到的見解和論述。他的軍事謀略和指揮藝術是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貢獻。

文能提筆、武能橫刀:盤點開國將帥中頗負盛名的幾個“儒將”

劉伯承強調“用兵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他提出了生動形象的“五行術”,把我軍“看成戰爭主體,把任務當作中心,把敵情看作前提,把時間和地形看作物質條件”。“五行不定,輸得乾乾淨淨”是他的名言。

劉伯承盛名在外,就連國民黨的高級將領都感慨地稱:“劉伯承廉潔虛心,不斷求知,與國民黨將領比較,誠不諦鶴立雞群”。

劉伯承多年的搭檔鄧小平這樣評價道:“伯承同志是我黨我軍的大知識分子,大軍事家。他的軍事指揮藝術和軍事理論造詣,在國內外屈指可數”。“對於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伯承是有大貢獻的”。

開國大將粟裕:公認的軍事理論與軍事實踐兼優

相對來講,人們更多瞭解的是粟裕“戰神”的一面。其實,粟裕和毛澤東一樣都是師範出身,文化基礎比較厚實。粟裕的愛好非常廣泛,吹笛、吹口琴、彈月琴、唱漢劇,還有一定的外語功底。

文能提筆、武能橫刀:盤點開國將帥中頗負盛名的幾個“儒將”

在軍事理論方面,粟裕可以說是獨樹一幟。早在井岡山時期,他就跟毛澤東、朱德學習戰略問題。上世紀四十年代初粟裕撰寫的《關於組織戰鬥》《戰時參謀工作》,針對性、指導性、操作性都很強。

有人統計,在戰爭年代,粟裕是給中央軍委提戰略性建議最多並被採納之人。在和平年代,他也是給中央軍委寫戰略報告最多的人之一。上世紀七十年代,他還被外國軍事部門稱為“中國主要的戰略發言人”。

特別值得一提的粟裕的戰爭回憶錄。它通過敘述戰役和戰鬥的背景、作戰方針和部署的產生、戰場上敵我形勢的演變、指揮員在當時所做的思考和決斷,以及交戰過程和結局,全面反映戰爭和戰爭指導規律,堪稱是戰爭回憶體裁的經典之作、上佳之作、耐讀之作。

開國上將蕭克:公認的文化成就與軍事成就比肩

儒將的一面在蕭克身上體現得非常明顯。他稱得上是作家,在槍林彈雨的戰爭年代,蕭克寫下一部長篇經典小說《浴血羅霄》。50年後該小說出版,並獲得文學成就最高獎——茅盾文學獎;他稱得上是詩人,同唐代那些邊塞詩人一樣,戎馬倥傯,閒賦偶得多篇動人的詩篇。這些詩篇不僅記下了他的情感和思考,也袒露了他的革命心路歷程;他稱得上是書法家,書法特點是筆走龍蛇,直抒胸臆,詮釋了他是軍人又是詩人的個性和稟賦。

文能提筆、武能橫刀:盤點開國將帥中頗負盛名的幾個“儒將”

帥克認為,僅憑蕭克獲得茅盾文學獎這一項,就足可以奠定他儒將的聲名。

更何況,蕭克還致力於黨史、軍史、戰史的研究,除主編《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等書籍外,還出版了《蕭克回憶錄》、《朱毛紅軍側記》等作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蕭克“還是一位統領文化軍團的總指揮”,他率領一百多位專家學者,歷經8年,編寫出一部史無前例的文化鉅著———《中華文化通志》。

以上這些著作和傑作,你能想象與當年意氣風發的二十幾歲的紅軍軍團長聯繫在一起嗎?

開國中將郭化若:公認的軍事理論大家、軍事教育大家

開國中將之中,能夠稱得上儒將的有不少人。帥克推選郭化若,是因為他是公認的軍事理論大家、公認的軍事教育大家、公認的孫子兵法研究大家。不僅如此,他還是書法家和詩人。郭化若黃埔軍校畢業後,蔣介石“要他當參謀秘書,後來毛澤東要他當軍事高參”。國共雙方統帥都爭搶爭用之人,足可見一斑。

文能提筆、武能橫刀:盤點開國將帥中頗負盛名的幾個“儒將”

延安時期,毛澤東特派郭化若給高級班的學員們講授戰略學課程。原本上,學員隊領導希望毛澤東親自授課,毛澤東對他們說:“你們放心,郭化若授得不亞於我”。根據毛澤東指示,郭化若用兩三個月的時間,寫出了約4萬多字的《孫子兵法之初步研究》,該論文影響甚大。

郭化若一生著述頗豐,除前面提到外,他還著有《孔明兵法之一斑》《游擊戰爭戰術上的基本方針》《日本的速勝論為什麼必將失敗》。他的後半生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編寫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上,領導編寫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新四軍抗日戰爭戰史》《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大辭典》等多部著作,為中國的軍史研究開創了先河。


主要參考文獻:《劉伯承傳》《粟裕傳》《蕭克回憶錄》《郭化若回憶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