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同英语表面上是为了和国际接轨,但是间接让中国损失了很多优秀人才吗?

KagarinoKirie


可能我说的不好听,某些人接受不了。现在的现实是,越是精英人才越重视多语言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越是底层的人越觉得英语无用。

许多人根本没意识到,反对英语教育的本质其实是“知识无用论”。

许多人不仅仅反对自己所经历的英语学习和教育,甚至还反对子女后代学习英语或对其进行英语语言教育,却根本没有深入思考为什么要学习英语。

英语仅仅是一门语言吗?

家族群里一同辈,中科大毕业的博士,某高校不到35岁的教授,近几年有可能评上“青年长江学者”(评“长江学者”还不够格),广州,湖南,湖北,黑龙江等几个省各级政府和省内许多企业的座上宾,他们行业的科研圈内最牛逼的几个年青人之一。

博士经常在群里发一些会议演讲的照片,底下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身后放的全是英文ppt。

人生的档次、境遇差别之大,没见的人一般体会不到。

平时我们也聊天,据他说,绝大部分的高端论文和文献都是英文的(没错,绝大部分!),学校出钱给他定了各种世界上最前沿的期刊,专门雇人帮他搜集世界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度,他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读各种英文资料。别说一个月不看,一个周不看就跟不上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度了。

博士还经常发牢骚,说他可能眼光有问题,挑的研究生一届不如一届,专业英语太差,论文根本看不懂。学校每次让他带研究生他都提心吊胆,生怕挑着一个英语差又不肯学的。专业差有速成的办法,英语差怎么破?——速成不了!参加个国际会议,想锻练一下手底下的学生却根本拿不出手。英语差的学生都会被放弃,混到研究生毕业基本不可能读博,因为没办法进行科研,最后都得改行。博士和学校反映现在研究生水平太烂不想带研究生了,想直接带博。可惜学术水平够了年龄和资历不够,还得继续带研究生直到他的“青年长江学者”评出来。

博士对儿子的英文教育特别重视,在家都是和儿子纯英文交流。他还请了家庭教师教他儿子法语,现在他儿子七岁,可以中英法三种语言熟练切换。

人家本来已经是精英阶层了,现在后代起跑就已经赢了大多数人,可以预见,他儿子以后成才的几率远高于其他人。可怕的是,他认识的所有的教授专家学者无一例外,全部都对子女进行了英语教育,有的甚至是多语言教育。

可怜一些生活在底层人丝毫没有察觉自己正身处底层,仍被某些人的“知识无用论”牵着鼻子走,殊不知这些人可能暗地里正在加强子女教育和英语学习。

谁要是真的放弃了学习,谁才是真正的蠢货。

甘于自己闲鱼且想后代也闲鱼的尽管去闲鱼好了。

甘于身处底层且想后代继续身处底层的尽可不学。

自己都说不想学了,也不想别人逼你学,只要你说明白,放心好了,现在的“快乐教育”绝对不会逼你,尽情地去享受“快乐教育”好了。

将来的社会一定是知识型社会,而且一定会有人清醒过来加强子女的英语教育。

博士一直强烈要求我——是的,要求!——必须加强孩子的英语学习和教育。我听了他的话,一直陪儿子上辅导班学习英语。虽然我懂英语,可惜我不如博士,没办法创造纯英文环境,我只会哑巴英语——会听会写不会说。我不敢乱教儿子,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陪伴儿子一直坚持。

我儿子大多数能力和普通孩子差不多,稍高稍低没什么特别,但据我观察,他的长期记忆力和观察力好像有点特殊,博士亲自测试了一下觉得有点意思,并且答应了等他再长几岁找专家帮忙看看。我不怕给我的孩子增加未来的竞争对手,我相信他将来会有所成就,有自己的境遇。

成才的孩子越多,我儿子将来可能碰到的同伴越多。他的竞争对手越多,他成才的可能性反而越高。

就算他成不了才,其他成才的孩子越多,中国越安全,他至少也能生活在安定的国家里。

学习无用?

呵呵。


东海松918


孩子上初中,今天下午,又接到一家叫AI什么的网课助手的销售电话,对孩子和我的情况都一清二楚,拼命推销,还说什么不要因为网课导致孩子学习落后什么的。我去!我说:第一,我不赞成天天上网课,疫情期间,我就让孩子在家里上完课就玩,对成绩无所谓,我更希望孩子身体健康;第二,我是工薪阶层,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也很重要,有时间就学习一下生活知识和技能。第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去参与太多的培优,给孩子自由空间去发挥。第四,能在高中三年解决的事情,父母没有必要替孩子做决定,就让孩子自己去选择。


阳光满满19


英语本只是个语言,国内却当成学科,更甚者高考时提到了和数学等高位置,远高于理化生物,这是典型的扰乱中国科技兴国战略的短视做法,如果不是当时决策者脑障,就是当时受西方鼓蛊被一群媚外所谓公知精英们蒙骗,从而扰乱国家的科技兴国战略,使我们的教育水平越来越差。


沙漠驼舟


我是八十年的工科大学生,毕业后因实际情况,解读大量的外文说明书,我参与了八十年代的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建设,前后请了四个六级以上的毕业生,无一能翻译文件,结合我自己的经历,学外语就是一刀切。随着时代进步,应该有所改变,小学生,中学生学英语,就是扯蛋、扯大蛋,害了几代人,没有任何意义,浪费了青春,这就是当代的汉奸学者的无耻。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就是扯蛋,中国教师太少。叫兽、奴才太多,应该改变了!


在水之舟bao


现在国家对英语的推崇己达到顶峰了,下至幼儿园上至大学,无不将英语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双语学校成为高档学校的标配。全民英语,全国都是英语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只能培养人们崇洋媚外的心态。中国传统文化一点点被蚕食,这就是现今社会很多年轻人失去信仰的原因之一。


看云卷云舒45


坚决把英语从高考中拉出来!我们要的是数理化!”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新中国建立时的学子心德写照!

中国需要创新型人才!没有扎扎实实的数理化功底是不行的。学英语是为的向老外学习需要,那是跟在别人后面学,事到今日外国还会将最先进的东西让中国人接触和学习吗?不会再有了!


华野真人


我不赞同这个观点!

大多数人都这么认为,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但是看了一个访谈节目或者说是记录片之后,颠覆了我之前的误解!

其实,最高决策者在做这个决定时,内心的期望值是会回来的人有8%,就可以了。说明前期已经权衡利弊,对结果是有预见的!

具体分析如下:

1、教育成本没多大影响

中国已经实现普及教育,教育经费就摆在那,多几个人就是多几张桌子多几本书而已。

2、直接收益

人才交换的直接收益,我们没有数据,但我认为,即使只有8%的留学人员回来,其收益也会大于所有留学生的教育费用。中国在航天、核电、高铁、电子、金融、互联网、教育等领域的明细进步,都有这些海归的功劳。

作为对人家培养你的回报,留一部分人为其服务也是应该的。你领养一个孩子,长大了他就回到亲身父母身边,那你是什么感受?!

3、边际收益

即时他们现在没回来,未必他们或者他们的后代不会回来。

另外,中国的留学生都有个特点,是在高中或者大学后出去的。这些孩子生于斯长于斯,如果说对乡土没有感情,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即使人在曹营,未必不是心在汉,跟师姐师弟们的隔空知识交流是不会断的。

4、科研力量

经过几十年的教育普及,现在中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达60万人。中国的人口基数很大,现在科研工程师数量已经超过欧美发达国家总和,分布在各个领域和行业。放几个到国外去,对本地科研造成不了多大影响。

5、文化交流和融合

将我们好的东西带出去,将对方好的东西带回来,意识形态、观念等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让他们喜欢上我们的辣条和老干妈。

6、留学生为何要挑本地精英?

你要多派写庸才过去,久而久之人家的大学老师会怎么看我们,还要不要我们的学生?!

再者,庸才去了能学到什么,又能带回来什么?有句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况且,读完清华北大未必就能大用,事实证明很多普通本科学校的毕业生,也担纲在各个行业的重要岗位上。社会才是一个检验人才的熔炉。

7、提高自身竞争力

人才竞争的核心,是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包括待遇和工作环境。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现在的中产阶级比例已经超过了对岸,一线城市白领收入已经超过港澳。相反,对岸的科研力量因为经费问题逐渐下降,一些海外人才也开始回流。


服装供应链管理实施


并不认为。我相信连英语都学不好的人,根本不配称为优秀。他没有迎难而上的品质毅力,没有恶心自己成全自己的决心。更重要的是,有更多更多英语很好,其他方面比这个所谓优秀更优秀的人,这个人数,请参考每年清华北大华五的学生录取数量,几万人,不算少了。再多,就不能称之为优秀了


我要发大大大财啦


我也觉得。学十几年,毕业后每天使用的人估计5%不到。当然,想高学历,想站在顶点,必须要能跟世界沟通。但是跟语文数学比对看看,毕业后,语文数学每天使用情况几乎是100%。因为是生活必须。而且英语还能用软件翻译,虽然准确度不够完美,但是相对于十几年人生,你选择自己学还是软件翻译?你们也许会说,数学也可以用计算器啊。但是数学使用率太高,用计算器麻烦啊,何况有些数学知识你不学,你甚至不会用计算器,比如简单的三角函数,学数学还能让大脑更灵活。

在我看来,学英语还不如学物理生物和化学。


幻想的白云


从小就必须学英语,就从小给国人埋下一种崇洋媚外的潜意识,“西方国家很先进,我们很落后"!另外,绝大多数的人学了没有用,也学不好,很吃力地学,耽误了大好时光,耽误了大好前程,学英语真是害了众多人!愚蠢顶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