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说晴雯眉眼长得很像你林妹妹,我很看不惯那轻狂样,贾母和黛玉各自是怎样想法?

乐乐335536


立场不同。

王夫人对黛玉的感观第一位的是:她是可能成为自己儿媳的女人,但她任性刻薄,不好管教。特别是在大度温柔的宝钗的对比下。

贾母则不一样。她对黛玉的第一感观是:这是我的外孙女,她双亲不在,身形瘦弱,我得为她打算,最好的办法是嫁到府里,这样自己就能一直照拂她。

黛玉自己,则知道自己是寄人篱下,她的性格里有非常自我唯心的部分,是一个文化女青年自带的浪漫,但也很敏感,特别贾府下人还不怎么友善,如果不想被人欺负,就必须有一定的气势,她没有别的依仗,只能表现的不好惹一点,至于身形,想太多身体不好没办法的,她也羡慕宝钗身体好啊。


缃色如光


王夫人作为黛玉的长辈,而且是当着下人的面,这么贬低黛玉,实在是太过分了。

王夫人是一个面慈心狠,心机很深的人。


贾母说王夫人像一个锯了嘴的葫芦,可王夫人年轻时并不是这样。刘姥姥曾说过,王夫人未出阁时“着实是个响快人”。嫁给贾政后,王夫人还当了一阵子的当家人。

然而后来,长子贾珠的早逝,丈夫贾政又每天流连在那个粗俗的赵姨娘屋里,这些才是王夫人每日里吃斋念佛的原因,而且这些,也更促使她抓紧了对宝玉的掌控,也就是为宝玉选一个自己中意的媳妇。

古人讲究“贤妻美妾”,所谓贤妻,是像“乐羊子妻”那样的,能督促丈夫努力学习,考取功名的人。这事儿,宝钗行,而且还是王夫人的外甥女,所以,宝钗成了王夫人的“内定儿媳妇”。

贾母可不这么想,宝玉将来能不能考取功名她不在乎,她只想让她的孙子将来能夫妻和美,幸福快乐就行了。黛玉和宝玉从小一起长大,情投意合,黛玉还是贾母的外孙女,再合适不过了。


表面上看,贾母与王夫人关系很好,而实际上,为了宝玉媳妇的人选问题,婆媳二人没少暗地里争斗。王夫人手里虽然有元春这张王牌,可她又不敢轻易的打出来,而贾母毕竟是贾府里的最高掌权者,不但说话有分量,而且这老太太的智商还颇高,王夫人总是有些应付不来。

所以,这次王夫人只是没能控制住自己,情急之下,暴露出了自己长期积压在心里的想法而已。

只是这话,很难传到贾母和黛玉的耳朵里。在潇湘馆,顶多会止于紫娟那里,黛玉本就是个爱多心的人,没事儿还要想一想呢,要是把她舅妈说的这话告诉了她,还不会要了黛玉的命吗?

在贾母那儿,无论是鸳鸯,还是时常来和贾母玩儿的老嬷嬷们,谁也不敢告诉贾母这事儿,这等于是挑拨人家家庭矛盾,真要是闹了起来,这传话的人就别想在贾府混了。


谁和蒲公英有约定


黛玉和贾母并不会舒服,这理所当然是冒犯,但是王夫人是至亲,又是背着她们说,只好不予追究。按真正的家规,王夫人理应当贾母面向黛玉道歉。正因为她从不和贾母黛玉吐露真心真情,致使黛玉处境尴尬,常处劣势,不可能进入贾府未来家庭;相反,倒是时刻提醒着:她只是寄养的,和妙玉没什么区别,总是要外嫁的。反而宝钗得了她真心话,为她粉饰替她治家理人,为金钏儿献服装殓,代凤姐管家,……俨然宝二奶奶!

人以类聚,眉眼似黛玉,自然天生丽质,聪慧异常,否则贾母不可能爱惜晴雯,黛玉不可能尽量闪避,避其锋芒,也只在她故后帮宝玉改祭词,黛玉文字上点拨宝玉也只有应制作诗和他听“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读庄子结合爱之烦忧写词抑郁时。

把戏子形容状貌比黛玉就使湘云形象大跌,王夫人背后说人更为人诟病,拿婢女比对尊贵的黛玉,亏她是舅母,是豪门闺秀嫡女出身,怎说得出,修养不够,即便情急,为了宝玉前程;言为心声,她心里还是认为黛玉太红颜祸水,不宜为儿媳,如自己这样笨笨,也不美的适合自己这样的人家。宝钗袭人等都不夺目,很好;又能做帮手,甚合心意。而女性特质最美、灵性外露的就让她厌烦。这样看来,赵姨娘是美的,难怪赵姨娘不排斥黛玉。

王夫人也不得人心,待人处事往往不得其法,要不是邢夫人这个蠢的陪衬,要不是王熙凤过于锋芒毕露,加上她生的儿女太好,她又装佛教徒,如何在这么优秀的婆婆面前得尊贵。

即便是现在,有身份的人也不愿明星化,那样太娱乐他人,反而失了体统。没谁标榜自己象艺人,象出身低微、暴得大名的明星!而艺人步入上层,往往要提升身份。

人往高处走,谁不爱惜羽毛?

“风刀霜剑严相逼”,聪慧如黛玉,如何不苦?最后连尘世的香丘恐也不可得,落红无数,陷于渠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