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定窯釉面為何沒有氣泡和開片?

至正元青花


宋代定窯釉面為何沒有氣泡和開片?


我是“以瓷惠(會、慧、匯)友”,對中國古瓷器的鑑藏有近三十年的實戰經歷和豐富經驗,早在十幾年前就發表過《古玩鑑定的誤區》、《淺談瓷器的手感》、《瓷器鑑定中的“望、聞、問、切”》、《氣泡在瓷器鑑定與鑑賞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和作品,現在就古董鑑定問題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現在入駐自媒體平臺,期待與所有真愛古瓷的朋友坦誠溝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感謝各位朋友的捧場關注與點贊!謝謝!

而且聲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個人的收藏,萬不得已用別人的圖片,我會特別註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圖片遠不如實物精美漂亮,沒辦法,個人技術不行,光線、角度、距離都把握不好,大家湊合著看吧,能說明問題就行。

為了更好、更直接地與各位瓷友溝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經開通了“西瓜視頻”,已發“蚯蚓走泥紋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窯何以成為五大名窯之一,應該如何鑑定”等視頻,歡迎喜歡探討瓷器鑑定真諦的朋友觀看、評論,後續我會開通“西瓜視頻直播節目”,方便與有瓷器鑑定鑑賞需求的同道溝通,敬請期待!回到話題上來。


宋代定窯釉面為何沒有氣泡和開片?


說“宋代定窯釉面為何沒有氣泡和開片?”是不夠精準的,因為如果說“宋代定窯釉面沒有開片”是正確的,因為宋代定窯的釉應該屬於石灰鹼釉,所以宋代定窯瓷器的釉面是都沒有開片的,但如果說“宋代定窯釉面沒有氣泡”則屬於以偏概全、以點帶面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了。


因為“宋代定窯釉面沒有氣泡”的情形在一定條件下是存在的,比如目視或在30倍、60倍、100倍甚或150倍放大鏡下觀察,但也應該僅限於此,如果放到500倍、1000倍甚或10000倍呢,也許就能看到氣泡了,所以“宋代定窯釉面沒有氣泡”一說是有前提條件的,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更不是所有“宋代定窯釉面就一定都沒有氣泡”的。


“宋代定窯釉面有氣泡”的情形有兩種,其一是釉面玻化度很高,釉層內氣泡稀疏、均勻而且巨大,用肉眼就能看出來,尤其是那些變色、變質與消亡的氣泡,更是一覽無餘;其二就是釉面玻化度較低或很低,基本處於脫玻或部分脫玻狀態,只有部分有氣泡的情形,這類氣泡大小不一,但氣泡衰變的進度與程度卻與玻化度很高者沒有什麼兩樣。


所以我們不能籠統地地提出和回答“宋代定窯釉面為何沒有氣泡和開片?”這樣不嚴謹的問題,而應該實事求是地區別不同情形來具體闡述一下,故作上述。


上幾件唐宋定窯瓷器圖片,以證上言,以餉同道。

唐代定窯神級臻品白釉弦紋小淨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36, "file_sign": "8cd40464c62aebfe0403128ff00e24cd\

以瓷惠友


宋代定窯瓷器是有白定,紅定,綠定和黑定等顏色,開片確實並沒有明顯發現,但氣泡問題必須仔細觀察一下再說。定窯其實並不很複雜,拿握胎釉特徵基本上就能把握,胎質細白有透明度,刻劃十分流暢,具有美感。主要注意竹刷痕和淚痕,再看看老化痕跡就行。有些難度的是綠定和紅定沒有標準器,因此眾說紛紜,有位專家出書(名瓷名窯名家)也說不太清楚,就讓人覺得拆強人意。不過日後有機會我將定窯藏品拍照請大家指教一二,也是十分榮幸之事。



慎德堂主


定窯生產的白定基本沒有開片,綠定有開片,淚滴痕明顯!






劍俠33963803


不同時期的各色定窯,都沒有發現氣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