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視頻號來了,品牌營銷該不該跟上?


作者 | 蘇秦


來源 | 首席營銷智庫(ID:iyingxiaotong)


最近,很多朋友都曾問過蘇秦:“今年初開始灰度測試的微信視頻號,你怎麼看?”


微信視頻號來了,品牌營銷該不該跟上?


坦率說,通過一段時間的上手和觀察後,蘇秦認為視頻號大有可為,值得所有營銷人和企業品牌關注與重視。


微信視頻號來了,品牌營銷該不該跟上?


微信視頻號目前開發出的主體功能,是短視頻。而國內短視頻領域,抖音、快手雙雄鼎立,運營成熟,騰訊本想靠微視分一杯羹,效果卻不甚理想。


那麼,如今的視頻號憑什麼不會重蹈微視的覆轍呢?這兩者有何不同?


說起短視頻,快手是老前輩,而字節跳動直到2017年左右才打出了抖音這張王牌,而抖音能夠後來居上,與快手平起平坐,甚至比快手更火的關鍵就在於截然不同的定位——彼時,快手雖火,卻被烙上了“土味、鄉鎮青年、老鐵”等下沉市場的標籤;字節跳動及時把握戰機,在快手還未農村包圍城市的時候,將抖音包裝成一二線都市用戶短視頻娛樂社交APP,藉助這類用戶的社交話語權、區域鄙視鏈、身份認同等多方因素和心理的交叉影響,再投入重金推廣,一舉封神!


而此時,比抖音更早誕生的微視,卻白白浪費了2017年短視頻崛起的發展機遇,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最後還是淪為了抖音、快手的追趕者。


很遺憾,正所謂一步慢、步步慢,騰訊重啟微視,並不計代價給予資金、人員、資源等支持的結果,無非是打造了“第二個抖音”。


在普通用戶眼裡,抖音與微視,除了APP的UI設計和名稱不同,其它無論是主體功能,還是使用體驗,以及定位都很雷同。


所以,當數億都市用戶習慣了抖音時,為啥還要下個差不多的微視呢?一旦用戶形成這種心理和認知,微視便很難依靠補貼、明星代言進行扭轉,更何況抖音也不差錢。


總結一點就是,微視想在同一條賽道上追上抖音,可能性真的很低,哪怕具有統治性優勢的微信加持,也沒多少勝算。


微信視頻號來了,品牌營銷該不該跟上?


視頻號與微視最本質的區別,就體現在對於微信流量、粘度等綜合優勢的運用效能不同。


微信對同門兄弟微視的支持力度不可謂不大,可惜始終是隔靴搔癢、發揮不了實質性的作用。


兩者的合作邏輯是引流,即通過微信平臺的推廣,最終將人氣和流量引入到微視APP裡來。同樣是引流,普通品牌與微信的合作或許都能取得不錯的效果,比如瑞幸咖啡在微信上搞商城、小程序賣貨;但想讓大量用戶多下一個微視,短期可能有用,但刷著刷著不少用戶又迴歸抖音了,留存很低。


絕大多數人已經固化了在微信與閨蜜聊天吐槽、與同事客戶溝通工作、刷朋友圈給老闆點贊,在抖音刷短視頻的行為與認知。兩者涇渭分明,彼此對立!


微視想進攻短視頻,與抖音想進攻熟人社交圈,一樣難!


微信視頻號的出發點和身份立場就不一樣了——以前,微信更像個旁觀助陣的高手;現在,微信是親自下場肉搏!


同樣是做短視頻,可視頻號所承載的期望,以及此舉的影響力非同小可。


其一,微視碰壁後,業內普遍認為騰訊會通過與快手戰略合作、增持B站等方式維持短視頻行業的影響力,即“戰略投資路線”、“把命交給另一半”。可視頻號的推出,反應了騰訊的明確態度:“決戰短視頻,永不認輸”,而且騰訊是發動最強大的微信事業群進行完全自主的研發,繼續衝擊現有格局。


其二,此前難以扭轉和改變用戶心理、習慣的難題,或將輕鬆化解。擁有11億月活用戶的微信,早已滲透到了全國網友的生活、工作、消費、娛樂等方方面面,如今,用戶只需要像平時點開朋友圈一樣,就能刷短視頻,是否還需要退出微信,點開抖音、快手呢?


人都是有“惰性”的,即便當下的智能手機已經便捷到了極致,但能夠少點開一個APP,那也是用戶樂見其成的。這簡單的一個細節,就可能削弱了抖音們此前仰仗的不可替代性。


微信視頻號來了,品牌營銷該不該跟上?

比起抖音們,視頻號更能充分挖掘用戶熟人關係鏈、人脈資源的價值,幫助B端運營拓展私域流量和影響力。


當今社會,認識新朋友、新生意夥伴和潛在客戶的必備社交禮儀,已經不是遞名片,而是“加個微信吧”——這是微信最可怕之處和最核心的護城河。


君不見,抖音不少網紅達人還在通過“點擊右下角-第一排第四個,可以加微信”的操作,騙小紅心呢!


因為這個護城河在,微信靠著朋友圈就催生了難以計數的微商群體,而短視頻包含的信息,更豐富、更立體、更形象,因此視頻號的全面放開,或將拉開一場新的平民造星活動的序幕。


這裡的星,可以是“才藝達人”、“銷售高手”、“應援王者”等等,所有人都可以對號入座。


比如新近流行漢服愛好者,既能通過視頻號向熟人展示自己的個性、介紹漢服的美,又能認識更多志同道合者。(抖音們雖然也可以,但蘇秦相信,你抖音關注的絕大多數是陌生人)


又比如,賣美妝等產品的微商,你的熟人可能早就受夠了你那些千篇一律的群發信息轟炸,有了視頻號,在上面介紹些化妝基礎知識,順帶展示下你代理的產品的效果,豈不更真實、更能提升信任度?


抖音捧紅了不少野生網紅,但門檻還是較高的,而視頻號的差異化之一,就是“網紅平權”,讓每一位微信用戶都有機會成為自己熟人圈裡的superstar,當然前提是用戶有這方面的想法。


也就是說,去年突然躥出的“KOC”概念,會因為視頻號的正式推出得到廣泛普及。


微信視頻號來了,品牌營銷該不該跟上?

對於品牌而言,視頻號的商業營銷價值更是顯而易見。


2019年,是李佳琦、薇婭霸屏直播界的一年。疫情以來,汽車、家居、地產等各行各業的企業先後試水直播,有人說是為了“帶貨”,為了“效”,但蘇秦堅持認為,直播更側重“品”,側重品牌影響力,是品牌營銷的新渠道。


而直播提升品牌影響力的實質,是擴大品牌的忠實粉絲群,即私域流量!


雖然雙微一抖已經是各大品牌的運營標配,但與抖音、微博相比,視頻號是完全無縫對接用戶生活工作圈的,視頻號只需打磨好功能和體驗,或將出現流量虹吸效應,抖音、微博的流量會向微信傾斜。


與微信公眾號相比,視頻號的優勢還是在短視頻能夠塑造更直觀、更鮮明地品牌立體形象,IP化運作將更為順暢。更何況,視頻號與公眾號肯定是協同關係,彼此優勢互補,不存在競爭一說。


品牌官方視頻號與品牌官方公眾號(其它官方平臺也可以)的合作方式並不複雜——品牌精心設計打造出IP,根據品牌個性持續產出優質的短視頻內容,在視頻號上不斷吸引目標用戶,並強化品牌在粉絲群體中的形象與認知,在適宜的時機導入品牌的官方其它平臺,促進成交、轉化、賣貨也好,參與品牌調研、營銷、互動活動等也罷,總之都能跑通。


這些其實都是品牌上抖音的目的,但上抖音、快手還需要考慮是否符合品牌調性,在這方面,品牌上視頻號的顧慮其實要小很多。


一來,微信體量規模之大,已經不需要對微信用戶貼標籤,或者說什麼標籤都能在微信找到對應的用戶。沒辦法,誰讓微信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的基礎設施,再高端的品牌,也不可能說微信俗。而視頻號是微信的親兒子,所以你懂的。


二來,高端品牌反而越熱衷在微信投廣告。相信很多人都在自己的朋友圈刷到過奔馳、凱迪拉克、寶馬、巴寶莉等豪奢品牌的廣告。視頻號一出,大品牌們也能玩轉大眾化的精準營銷。


說來說去,視頻號最大的仰仗,並非功能有多新奇,相反與抖音們相比,目前視頻號還很是粗糙、劣質(比如,無法全屏這點,太low了),不過,這些都是技術層面能夠完善的問題。


有微信爸爸做靠山,視頻號的前途定是無量的,我們也該早做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