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烧制技艺,青瓷之首,汝窑为魁

“ 非常时期,再多的钱再大的房,你也只能宅家无聊的发呆,而收藏人一家正在快乐地欣赏把玩,你收藏了数字而他却藏了文化”---禅古茶人


汝瓷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其产地汝州素有“百里煤海”之称,此地盛产高岭

土、玛瑙、黏土等制瓷原料,为汝瓷烧制技艺的产生、发展、成熟和繁荣提供了得

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宋代五大名窑中,汝、官、钧三大名窑均在河南,有着“青

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称的汝瓷艺压群芳,在“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中脱颖

而出,成为皇室专用贡品。

汝瓷烧制技艺,青瓷之首,汝窑为魁


汝瓷烧制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传统汝瓷尤其得到

北宋徽宗的赏识,成为专为宫廷烧制的御用瓷器。后金兵入侵中原,宋室南迁,致

使御用汝瓷隐没人间。南宋时有“近尤难得”之叹,传世品极少,其烧制技艺流传至

民间制瓷作坊,世代沿袭至今。


汝瓷烧制技艺,青瓷之首,汝窑为魁


汝州东北方烧造的是稍有花纹装饰的青瓷,釉色极润泽而带葱绿是早期的产品;南

方烧造的,多有印花或刻花的装饰,隐隐浮现在透明的艾绿釉之下,但制作时代可

能晚到南宋;市区出土的大多是汝窑新窑器,多为天青色汝官瓷。汝瓷还生产有天

目瓷、白瓷、花瓷及茶色釉瓷等。汝州所辖临汝、宝丰、鲁山等地有着丰富的陶土

和茂密的树林,从蟒川坡上的严和店到东南的罗圈、桃沟、清凉寺直到鲁山断点,

方圆百里之遥,得天独厚的高岭土、石英、煤炭资源优势,是汝瓷赖以生存薪火相

传的天然环境。


汝窑瓷价值千万并非完全因其存世稀少,更重要的在于其工艺之绝伦,釉色之变

幻。在宋朝,汝瓷的烧造对釉料的配方和火候的掌握都有着极严格的要求。汝窑产

品质地细腻,釉色润泽,造型工整,工艺精致。其釉色淡者如碧空万里,谓之“天

青”;深者似雨过天晴云破之处,谓之“天蓝”。而窑变则由于受热温度和烧制地点有

着极苛刻的要求,不过烧制而成的成品釉面上往往开有细碎繁密的纹片,宛如鱼鳞

或冰裂状,非常有观赏价值。

汝瓷烧制技艺,青瓷之首,汝窑为魁


汝窑胎质细润,多数象点燃过的香灰色。透过釉底处微微带些粉色,不同于同时期

的其他青瓷,风格独特,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有的稍淡,但离不开

天青这个基本色调。汝瓷釉汁莹润,多豆青、粉青、月白、葱绿等。通体有细片,

底有芝麻细小支钉,是烧制的痕迹。

汝瓷烧制技艺,青瓷之首,汝窑为魁


从宋徽宗崇宁五年,上溯到哲宗元祐元年,是汝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北宋皇

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统治者认为不堪用,遂命汝州

造青瓷”。汝瓷自此选为皇室御用珍品,亦称汝官瓷。汝窑在河南省的宝丰县大营

镇清凉寺(宋代时属汝州)故名汝窑。汝窑是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这种瓷胎不太

厚、釉色有天青、天蓝、粉青、三彩等,是一种非常不一般的窑口、汝窑瓷釉色好

看,而且釉光莹亮,在光照下有不同角度出现不同色度之说。器形以小型为多,常

见的为洗、炉、尊、长颈瓶、盂、钵类。

汝瓷烧制技艺,青瓷之首,汝窑为魁

汝窑有开片、底为支钉烧造


过去认为汝窑在历史上仅烧20余年(在2000年后由铁源著《宋辽陶瓷鉴定》一书中

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汝窑烧造时间为北宋初至北宋晚期的150余年,烧造的器物

既有宫中传世品,也有民间日常生活用瓷,不反对汝窑的“官窑”性质,又将“民

汝”并入汝窑。这种观点是随现代考古挖掘的出现,来认识的,这也是拓宽了人们

对汝窑瓷的认识眼界和收藏需求,当然也对官汝、民汝、好的、差的等问题产生了

鉴别上的需求。

汝瓷烧制技艺,青瓷之首,汝窑为魁

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都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

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

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

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俗称为“蟹爪纹”。


汝瓷烧制技艺,青瓷之首,汝窑为魁


去伪存真 净化收藏 艺术源于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