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之鉴:不戴口罩不隔离的欧洲人,忘记了200年前的悲剧

3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是“意大利新增5322例,累积确诊41035例,新增死亡427例,累计死亡3405例”。冷冰冰的数据背后还有一个事实:意大利已经成为新肺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前车之鉴:不戴口罩不隔离的欧洲人,忘记了200年前的悲剧

前车之鉴:不戴口罩不隔离的欧洲人,忘记了200年前的悲剧

导致现状的原因有人口老龄化、医疗体系薄弱以及隔离防护设施奇缺等等,但最重要的是大意导致错过窗口期,当意识到危机时已经大范围扩散。所以才有了“德国拦截瑞士和意大利口罩,法国取消英国口罩订单”的事儿。

事实上,类似案例在欧洲并不少见,比如200年前连续爆发四次、致死无数人才消停的欧洲大霍乱。

前车之鉴:不戴口罩不隔离的欧洲人,忘记了200年前的悲剧

第一次伦敦大霍乱源于一艘从印度归来的货轮,几名船员回家后很快就腹泻而死,随后蔓延至整个英国。然而,当时的英国人并不以为然,该聚会的聚会,该逛街的逛街,直至一名医生发现水源被污染后才开始重视,但人们仍然没有改变去酒馆的习惯,仅仅位于伦敦宽街的一家酒馆就有200多人被传染霍乱。

一年后,1400万人口的英格兰有300多万人逃离城市,2万多人丧命。

前车之鉴:不戴口罩不隔离的欧洲人,忘记了200年前的悲剧

在英国议会的促进下,以防治霍乱为基础的《卫生隔离法》被提上议程,自此开始关注下水道和排水渠的清理,泰晤士河第一次大规模清淤,人们也开始懂得隔离的重要性。

可惜的是,《卫生隔离法》在工业化和制造业面前败下阵来,1848年、1853年和1866年又发生了三次霍乱,情况一次比一次严重。但人们并不愿意隔离防治,反而在郡县与伦敦、城市与农村之间相互指责。

前车之鉴:不戴口罩不隔离的欧洲人,忘记了200年前的悲剧

前车之鉴:不戴口罩不隔离的欧洲人,忘记了200年前的悲剧

1892年,从英国扩散出去的霍乱已经传染到俄国和法国,并以此为中心向整个欧洲扩散,死亡人数超过3000人的欧洲城市就有30多个,德国汉堡以“一个月感染1.6万人,超过一半感染者丧生”的代价成为欧洲“最惨”城市,因为汉堡举行了当年最大规模的啤酒交易会,也就是德国啤酒节的前身。

前车之鉴:不戴口罩不隔离的欧洲人,忘记了200年前的悲剧

前车之鉴:不戴口罩不隔离的欧洲人,忘记了200年前的悲剧

​与之相同的还有一战末期的美国,堪萨斯州军营短短几天就有数百名士兵发烧流涕,但美军对外宣称是普通流感,在此后的兵员调动中秘而不告,导致1919年底全面爆发。如果说爆发流感是“天灾”,那默不作声就是“人祸”。

西班牙流感最终导致5亿人被感染,全球死亡人数接近2000万。这些悲剧,其实只要早期小范围隔离就能解决。

前车之鉴:不戴口罩不隔离的欧洲人,忘记了200年前的悲剧

前车之鉴:不戴口罩不隔离的欧洲人,忘记了200年前的悲剧

记不住200年前的前车之鉴没关系,但耻笑戴口罩未免有些不地道。

有人说欧洲人之所以不喜欢戴口罩,是因为口罩与隔离是医护和病人的标配,甚至上升到商业领域。为了不让员工戴口罩和手套,德国海因曼机场免税店被员工直接告上法庭。事实上,任何一家店员戴着口罩的欧洲门店,生意都不会太好,人们在潜意识里认为戴口罩的就是“病人”。

前车之鉴:不戴口罩不隔离的欧洲人,忘记了200年前的悲剧

前车之鉴:不戴口罩不隔离的欧洲人,忘记了200年前的悲剧

为什么病毒肆虐,欧洲戴口罩的人仍然很少,乖乖在家隔离的更是屈指可数?

按照主流说法,现代医学口罩的倡导者是德国医生莱德奇,但莱德奇发明的纱布口罩只能防止手术时的伤口被飞沫感染。二十多年后,欧洲医学界才加速推广并改良口罩,因为西班牙流感爆发了,从此成为欧美预防流感病毒的主要防具。

前车之鉴:不戴口罩不隔离的欧洲人,忘记了200年前的悲剧

前车之鉴:不戴口罩不隔离的欧洲人,忘记了200年前的悲剧

但如今,医学口罩在发源地却被“自由和个性”打败。

欧洲多数国家都有“蒙面禁令”,德国在1985年就禁止游行者戴口罩以免身份无法识别,意大利也有“不得强迫任何人接受医疗处置”的类似法案。简单说就是个人拥有个性和自由,戴不戴自己作主。因此,德国卫生部建议人们避免握手拥抱、勤洗手、遮挡后再打喷嚏等等,唯独没有建议戴口罩,或者说不敢建议。戴口罩尚且如此,更别说限制自由的隔离了。

前车之鉴:不戴口罩不隔离的欧洲人,忘记了200年前的悲剧

中国人的普遍思维是“戴上口罩避免被人感染的同时,也防止自己感染别人”,但欧洲人没有第一类概念,他们认为“感染的病人才要戴口罩,因为要避免感染他人”。所以,病毒肆虐后很在欧洲旅游的亚洲人被当成“行走的病毒”,甚至连欧洲人戴口罩也会被耻笑。

前车之鉴:不戴口罩不隔离的欧洲人,忘记了200年前的悲剧

前车之鉴:不戴口罩不隔离的欧洲人,忘记了200年前的悲剧

随着事态的发展,欧洲国家开始寻求外援,原本被忽视的口罩转眼变成“香饽饽”,赛事、集会和公共场合纷纷关闭暂停。为了避免在“口罩荒”期间出现抢购,法国直接将口罩和防护服列入处方药,哪怕被感染的病人家属也买不到防护服,只能隔着玻璃打电话。

前车之鉴:不戴口罩不隔离的欧洲人,忘记了200年前的悲剧

​200年前就有过那么多次悲剧,但如今的欧洲人却弃“前车之鉴”于脑后,以至于现在四处求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