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发现水中古墓,墓中藏有3000把名剑,为何盗墓贼望而却步?

mllmtv


诗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三千越甲可吞吴”讲的春秋时期江南地区吴越两国的恩怨情仇,吴王阖闾是这场战争的发起者,他最终被越国大夫灵姑浮斩断脚趾,回去后重伤而死,葬于苏州虎丘山。阖闾是爱剑之人,他的儿子夫差收罗天下名剑给父亲殉葬,传闻殉葬的名剑有三千柄之多,其中更有十大名剑之一的鱼肠剑。阖闾墓有三千名剑,故有"剑池"一称,此墓处在一丈五尺深的水下,又机关重重,危险遍布;名剑葬于水下,可能早就锈蚀掉了,因此盗墓贼望而却步。

吴王阖闾的姓名是姬光,也就是专诸刺僚里的公子光,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与政治家,曾经威震江南,痛击荆楚,俨然南方的一个小霸王。阖闾还没有当吴王时,奉王室之命逆江而上攻楚,夺回了王舟"余皇"号(周王伐楚沉江而死时坐的船);他又辅助吴王僚击败楚国的七国联军并夺取楚国战略要地州来。阖闾的才能引起了吴王僚的嫉恨,为了保命夺权阖闾让专诸用鱼肠剑将吴王僚击杀,他自己当了吴王。阖闾当了国王后重用孙武、伍子胥,吴国一时势大无比,北上击楚,五战五胜,取楚国都城郢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后来楚国在秦国的帮助下击退吴军,阖闾掉头跟越国相斗不幸重伤病亡,葬于苏州虎丘山。

阖闾身前十分酷爱名剑,吴越之地铸剑名家亦多,干将和莫邪夫妻就是吴国的铸剑名家,曾给吴国王室铸了许多名剑。阖闾刺杀吴王僚时就用的十大名剑之一的勇绝之剑鱼肠剑,所以阖闾身前一定收藏了许多名剑,死后这些剑给他殉葬了。春秋时的剑大多数都是青铜剑,长度普遍在50~60厘米左右,铸剑时加入适量的锡以保证剑的硬度与韧性。青铜剑长期在水中或者潮湿的环境中就会锈蚀掉成为铜绿2Cu(s) + H2O(g) + CO2(g) + O2(g) Cu(OH)2·CuCO3(s)。《绝越书》中记载:阖闾墓在虎丘山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铜椁三重,倾水银为池,黄金珍玉为凫雁。因此去虎丘剑池找剑是不现实的,这些剑都不存在了;越王剑能保存良好,那是特殊条件下的产物。盗墓贼精明能干,自然不会冒着生命威胁去做无用功的。


大秦铁鹰剑士


苏州确实有一座春秋时期留下的古墓,至今也没有被打开过,那就是春秋霸主吴王阖闾的墓。古籍《越绝书》称:“阖闾墓在虎丘山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这个墓地修建在虎丘山下的剑池水中,据传墓中藏有3000柄古剑,但至今也没有人能打开。

在1955年和1978年,我国考古人员曾两次抽干池水寻找阖闾墓墓门,第二次果然发现了阖闾墓的墓门,不过因为国家的另一处重点文物一座宋代古塔也建在旁边,强势挖掘可能会影响塔基,所以最后不得不保持了墓的原样,没有开墓。



墓主人吴王阖闾就是史书上的“公子光”,史书记载他派遣勇士专诸刺杀了自己堂兄吴王姬僚,然后登基为君,是为吴王阖闾。阖闾在位时期,任用孙武、伍子胥等人,大破强楚,使得吴国鼎盛一时。“吴、越小邦,雄霸东南,西击强楚,北威齐晋”。


后来阖闾在征讨越国时去世,他的儿子夫差便为他修建这一墓地。由于阖闾生前酷爱名剑,所以夫差特意命人将吴国的“扁诸”等3000柄名剑为其父殉葬,故有“剑池”一称。史载墓中“铜椁三重,倾水银为池,黄金珍玉为凫雁”。

为了防止墓地被盗,夫差还让人在父亲的阖闾的墓中注满了水银,然后再将外围的墓坑用水填满,形成水池。再加上南方气候比较潮湿,所以阖闾的墓葬得保持着池水覆盖,几千年来都让盗墓贼望而却步,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盗墓的难度太大。


1978年10月,考古人员费力地将整池水抽干后,才在剑池北端最狭处发现一个隐秘的洞穴,其大小只能容单人进出,在洞穴尽头横叠了三块石板,应该就是阖闾墓的墓门外围。不过为了保护附近的宋代古塔,所以考古人员没有移动石板。


世界人文通史


在江苏发现了水中古墓,墓中藏有3000把名剑,这个墓就是大名鼎鼎的阖闾墓了。因为阖闾墓位于江苏苏州市。据史料记载,墓中“偏诸”、“鱼肠”等3000把名剑殉葬,并且此墓在虎丘山下水池之中,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 。



雄才大略的吴王阖闾趁着越王新丧,亲自率兵攻打越国,刚开始 战事顺利。后来越王勾践设计,挑选了敢死队排列于吴军前,集体自刎,一时引起军中恐慌,1吴军大乱,勾践乘机袭击吴军,吴军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 “之时,吴王阖闾含恨死去。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就把他葬在了虎丘山下。

阖闾墓地不但修得相当豪华,还埋入了很多的奇珍异宝。由于阖阔很喜爱剑,于是夫差还用了3000把名剑为他陪葬。 后来,夫差打败仇人勾践后,还将其押至墓地修墓,直到完工才将其押走。



据说修建这个墓地,动用了十万之众,可见这个工程的宏大。然而,人们都知道阖闾,并且也知道其中有很多的奇珍异宝,还有几千把名剑,为何几千年过去了,却无人去盗取,并且盗墓贼一望而生畏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挖掘这个墓的技术难度超大,就拿池中的水来说就是一个难题。历史上的很多国君,如勾践、秦始皇、孙权为了得到那些传世名剑,曾都派人挖掘过,但都没有成功。那些强大的统治者,拥有雄厚的物力和财力,都没有成功,对于那些盗墓贼就更不可能成功盗取了。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在修建虎丘公园的时候,曾经把池中的水抽干过,却在剑池的北端最狭处发现了一个“人”字形状穴,经过专家考证,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墓形,并且得知阖闾就埋在附近,所以可以确定这就是阖闾墓。 虽然现在的科技发达,但是仍不能对其挖掘考古,因为洞底横放了三块巨石板,有一块因为年代久远,已经完全脱位了,如果挖掘的话,就会引起塔基不稳,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


现在特别重视文物保护,只有文物遭到破坏时,才会去挖掘修补。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去挖掘的。因为挖掘此墓,就会使整个虎丘塔基不稳,文物就会遭到破坏,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迷萌乐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这老话说的好的,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题主您说着江苏古墓,打他建起来搁到现在,这都过去了两千五百多年。

咱别的不说,就单说这三千多把剑,而且还是名剑,再加上这年份,您别说是惦记,就是亲自上阵去开,那都海了去了,如过江之卿。

没名的咱不说,有名的就有好几位,春秋战国时候的勾践,皇帝的鼻祖秦始皇,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这都打过这墓的主意。

这帮人来挖,那都不是一个两个人,这都是上万人组团来挖,而且还是蹲地头上少则三五个月,多则三五年,愣是连门都没有摸到,您说奇不奇。

墓的主人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就要问了:“这是谁呀?咋这么牛?估计就得胡司令加王胖子还有miss杨,这铁三角出动才成。”

俺觉得差不多吧!要问这是谁的坟头,说出来一般人还真不认识,但要说他儿子您绝对认识。

他儿子就是有名的夫差,就是被那卧薪尝胆的勾践给弄死的吴国霸主。

对!就是夫差老爹阖闾的墓。

话说这吴国和越国那算是老对手了,毕竟都是挨在一起的老邻居,那会又信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相互吞并的原则,所以这俩国家年年的打。

这不阖闾这就代表吴国一方,首先向越国发出了挑衅。话说这挑衅年年有,谁怕谁呀?越国就接招了,两帮人可就打起来了,结果这阖闾因为冲的忒靠前了,让越国的大将灵姑浮给瞅着便宜了,拿一把大剑把脚指头给削了下去。

话说就这伤搁现在,要是抢救及时,用针还能把这脚指头给你缝起来,养三五个月,跟新的一样。

但这是古代,那医疗您就别提了,就这么个脚指头的伤,愣是把个阖闾搞了重伤,最后伤重不治死掉了。

那么阖闾死了之后,这吴王夫差就要面临一个问题,找一个风水极佳的地方,把老父亲给葬了,这就选择了苏州的虎丘山。那么选择陪葬品的时候,夫差就把阖闾这辈子收藏的三千多把名剑就搁这墓里边了,据说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鱼肠剑。

三千把,就这挖出来,立马就能组建一个不小的部队啊!不用说,知道的人谁都眼馋。

所以夫差把这墓做的很隐蔽,据说这墓弄完之后,所有知情人全部被杀掉了。

后来的事

后来夫差本着为父报仇的主意,这就把越国给灭了,顺道将勾践弄到自己家里边喂马。

咋说呢?这人一旦发展顺利,这免不了就要自大,这不后来的夫差有点子自大了,把明明还是仇家的勾践给放了回去,这家伙犹如放虎归山一样。

后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吃够苦胆汁,一家伙就干翻了夫差。这不仅把夫差的头砍了下来,还想要把这仇恨的根源阖闾的墓挖出来,将阖闾挫骨扬灰。

结果连根毛线都没有找到一根。

据说三国的孙权动用了三万人,掘地三尺,加油干了好几个月,啥也没捞到。

那么这事搁到现在,找到了吗?

找是找到了,但也是专家估计是,没挖!具体是不是,这还没有证据加以证明,所以这事不好说。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好奇的是咋找到的。这事还得往古代里头说。

其实这事说来也巧,大明朝有一年江苏这地来了个天灾——大旱。江苏这地原本有水的地,那都见了底。

而这阖闾墓恰好就在这虎丘山水池底部,这水一干,池子底下可就露出了一个石头洞。

这巧了,当时唐伯虎就打这路过,他瞅见了,他是读过书的人,知道这阖闾墓,所以下去就想摸,结果让听到信的官兵给抓了个正着,给带走了,你说这事弄的,这些个当兵的走的时候还把这洞口给封了。

那么有了这么档子事,到了近代也就是1955年的时候,这政府部门要修这虎丘园林,把这池子水给放干了,同样发现了这石头洞,旁边还有唐伯虎的留言。

大家伙好奇,这下去查看了一下,这石头洞是个单行通道,就能过一个人,您这走了一段路之后,就能瞅见最里边有三块石板把这洞给封死了。

据说当时就有人想要挖掘,可大家伙蹲地上这么一商量,这不行。

为嘛呢?因为您一旦要对这墓下手,那旁边还有一座虎丘塔,这要是弄不好虎丘塔的塔基必然受损,那么最坏的结果就是虎丘塔要倒了。

这可要不得,挖一个,毁一个这不行,所以最后就没有挖掘。

所以咱现在就明白了,要想挖这墓,这盗墓贼不是被淹死,这就得被砸死。

而且这墓就在水池里边,一般人还真想不到。所以到了现在就没有人动过。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千年水中古墓

江苏苏州有一座千年古墓,历经两千多年保存完好。墓的位置位于今天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虎丘山下剑池水下。剑池狭长深邃,形状南面稍宽而北面略窄,模样颇像一口平放着的宝剑。每当阳光照射时,池子就像一把利剑寒光闪闪。


这座墓中埋葬着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夫差的亲爹。传说墓中有阖闾最喜爱的“扁诸”、“鱼肠”等3000多把宝剑。最著名的就是鱼肠剑,是铸剑大王欧冶子亲手打造,削铁如泥。阖闾命专诸曾用这把剑刺杀吴王僚,专诸把鱼肠剑藏在鱼的肚子里,一举成功,阖闾上位。


前496年,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槜李之战中,激战惨烈,他的战车陷在如山的尸堆中无法行走,阖闾只好跳上战马,结果被越国名将灵姑浮用长戈斩断右脚的大拇指,灵姑浮的长戈上有毒,阖闾只好退兵,只往后退了7里路就感染而死了。




阖闾的儿子夫差非常孝顺,抱着父亲的尸首痛哭。他在父亲的墓穴建造上大费脑筋,为防盗墓贼,他利用虎丘山的天险,依山而建,这里风景秀美,隐蔽性很强。据记载,他用了10万人修建陵墓,用大象运土石,穿土凿池,积壤为丘,历时三年竣工。 史载,墓中铜铸棺材三重,墓中有个大水银池和大量黄金和奇珍异宝”。夫差边修墓边率兵打败越国,俘虏了越王勾践,让勾践一家为修墓工人洗衣做饭。


夫差深知自己的亲爹对宝剑如痴如醉,狂爱不已,于是搜集天下宝剑,连同父亲生前保存的珍贵宝剑一齐葬入墓中,用巨石堵住墓口。

墓穴上方修建巨大的深水池,埋葬好阖闾,夫差就放水在这个巨大的水池里,淹没了这座墓。据方志上记载,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剑池广约45米,深约6米,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

待到工程全部完工所有造墓工人都被秘密处死了。

历代最强盗墓高手和文人墨客全部都无功而返

1,卧薪尝胆的勾践灭掉吴国后,为了一雪前耻,他带领大批人马寻找阖闾墓,目的是把阖闾的尸首从墓中揪出来鞭尸。勾践带着满腔的仇恨结果无功而返,留下满腔遗憾。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多次巡游,他听说了阖闾墓中有天下名剑,顿时垂诞三尺。他搜集天下关于阖闾墓的资料。派了10多万精兵强将包围虎丘山,重金悬赏挖到墓穴之人,扬言掘地三尺也要挖出宝剑,结果连个入口都未找到,留下一生的遗憾。



3,西楚霸王项羽对自己手中的宝剑不满意,他渴望能拥有一把真正配得上自己的宝剑,他苦思冥想,四处搜集宝剑的信息,最后把目光盯到阖闾的墓上,带领士兵在秦始皇挖的地方狂挖,结果什么也没挖到。

4,孙权在吴国王位上工作后,在自己的地牌上,他为了阖闾墓中的宝贝不落外人之手,也动了挖掘墓的心思。他派了大量人员开挖,把地下水都挖出来了,也是没有结果。

5,唐伯虎、王鏊等文人也曾来到剑池底,见到了这一洞口,入内只见“垒石数层若横板而已”,他们认为这便是吴王墓门,还在崖壁上刻有两篇纪事。

建国后相关科学考察人员抽干池水,进行清淤排浊时,没有发现墓口,第二次清淤惊现阖闾墓葬门。有个三角形洞口很狭窄,进去后发现人字形通道。三块青石板覆盖的墓口就在这。此时接到上级通知,通知中说明如果真要打开深藏在剑池底下的墓穴,那建筑在剑池边上的虎丘宝塔就可能毁于一旦,整个虎丘风景区也将随之化为乌有。所以相关人员立刻将此墓封口,仍以水灌池,恢复原貌。


盗墓贼为何对古墓望而却步?

古墓的位置隐蔽,修墓工人都被秘密处死,他们根本找不到。即使找到墓的位置也没有能力去挖掘,墓中有大量剧毒水银,吸入水银小命不保。阖闾墓工程浩大,像秦始皇、项羽等重量级的盗墓贼都不能成功,小盗墓贼就更不行了,另外3000把名剑只是个传说,真实性不确定。

关于“阖闾墓”之谜能否大白于天下,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考古奇迹的出现吧!

参考资料:《吴地记》、《越绝书》、《史记》


小姐姐讲史


自古以来,许多墓穴遭遇后世盗墓贼的热情光临,他们的造访均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

但是江苏发现的一座古墓,早就被盗墓贼发现了,可就是干着急却盗不了。到底是什么古墓呢?盗不了的缘由何在?

俗语有云,古墓与盗墓贼同在,虽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是很多古墓等到考古专家或者无意间发现时,早已经被盗墓贼光临过了,甚至还不止于一拨。

江苏省的苏州市里有一座大墓就是例外,这座古墓相传是在吴王阖闾(又名公子光)在对越国战争期间去世,由他儿子夫差继承王位后下令修建的。

光是这座墓的修建就用了十万民夫,方志上记载说建这座墓是用大象搬运土石等材料的,历时三年才完成任务。

《越绝书》中提到:“铜棺三重,汞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方员之口三千,盘郢、鱼肠三千在焉。”

夫差知道父亲喜欢各种宝剑,就在他的墓中陪葬了三千把名剑,其中就有十大名剑之一的鱼肠剑,相传也是因为吴王阖闾曾让刺客专诸用这把剑成功刺杀了吴王僚,这才成功登上王位,因此夫差认为这是把不祥之剑(也有可能是他本人太过喜欢),也一起封存在了墓中。


当年在墓建成之际,里面注有水银,上面以巨石封堵,注入池水(后人亦称作剑池),常人难以下去。

那为什么说这座墓是例外呢?

不是说它没有被盗过,而是千百年来不乏惦记者,可就是无人能成功盗出来过物件。

早在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后,一直想把这座墓找出来毁掉泄愤,曾在这里驻军半年,动用几万兵力,最终却是无功而返。

这座墓还遭受过三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光临过,一位是秦始皇,在他一统天下后,一直想把阖闾墓开掘出来,他也这么做了,可依旧是一无所获。

另一位是项羽,在秦始皇死后,项羽带兵打仗到了苏州,他也听说过这座墓,也是想把它发掘出来,但也是东找西找觅而不得。

三国时期的孙权得知此事之后,也好奇的加入探险队来挖掘过,但依旧是没有成功。


那是不是这座墓压根儿不在这里呢?

这一点倒是可以解释的通那么多人来却无功而返的结果,但明朝正德年间的一个名人——唐伯虎却在苏州大旱、池水干涸之际下去了一趟,看到池底的确有一个石洞,但随即而来的官兵把他们带走了,没让他们进一步探寻,并且还封死了洞口。

后来在1955年的时候苏州市政府修葺虎丘园林时曾经抽干过池水,也发现了这一个石洞,并在一块石板上发现了唐伯虎的留言,此事被记录在案,然后在1978年剑池池水再次被抽干,考古学家进行了全面的排查,找到了一个“人”字形洞穴,堪堪能容单人通过。

但里面,依旧有三块石板封存着古墓,当时考古学家准备就此发掘这座古墓,但是后来考虑到一旦发掘,可能会影响旁边虎丘塔的塔基,甚至会引起整座虎丘山的崩塌,于是就放弃了这次潜在的发掘行动。

所以说,这座古墓至今无人能盗,有这座墓本身的功劳,墓的本身所在地非常隐蔽,又地处水中,盗取难度也非常之高,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有性命之忧。



也有历史原因,相传吴王夫差建造好了这座墓时,把知道这座墓核心秘密的人物屠戮一空,后人无人知晓具体位置。

后世的始皇嬴政、项羽、孙权都掘过这座墓,却是没有一个能成功,也给后人平添了一份神秘之感,大概这才是盗墓贼望而却步的原因吧。

你再了不起,还能做到比勾践、嬴政、项羽、孙权这四位王者更牛逼?


历来现实


面对成千上万的金银珠宝,古代盗墓贼内心蠢蠢欲动,但接踵而至却铩羽而归,就连现代考古学家都望而却步。

阖闾墓究竟暗藏着怎样的“杀机”才让众多欲掘墓之人束手无措?

据说当年勾践用计割掉了阖闾脚趾,而这割了阖闾脚趾的戈是涂上了剧毒的,加上阖闾南征北战多年,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便在征途中死亡了。

为父报仇,夫差血洗了越国,并且俘虏勾践夫妇到吴国做牛做马,受尽折磨。

一代君王卧薪尝胆,受尽凌辱却要忍辱负重,等的就是“三千越甲可吞吴”。

吴王阖闾是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好战,勇猛,一生驰骋沙场。夫差非常敬佩自己的父亲,所以决定建造一个奇特的陵墓以表敬意。

为了建造阖闾墓,夫差征民10余万,耗时三年才于苏州阊门外虎丘山下一池水中。

有史书记载.:

“铜椁三重,倾水银为池,黄金珍玉为凫雁”。


黄金,珍玉,珠宝等各种奇珍异宝,谁若听闻不心动?盗贼们更是跃跃欲试,却都无计可施,这主要是有以下原因。

其一,隐蔽性强。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很少有人知道苏东坡一句“至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阖闾墓位于苏州市虎丘,风景优美,却少有人知道。墓壁狭长而深邃, 因古代少有人喜游山玩水,众多百姓每日忙于农事。

而富家子弟又喜吃喝玩乐,只有些贤人雅士寻奇景,所以几乎无人来往。日新月异,此地渐渐被世人所遗忘,盗贼寻到此地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

其二,危险性高。

夫差为了将阖闾墓的构造秘密从此封存,便将核心人物全部斩草除根,所以阖闾墓结构至今无人能解。

而虎丘山下的池水被称为千剑池,里面肯定有众多宝剑,而具体位置却不知,若是贸然挖掘,可能千剑齐发,让人死无葬身之地。


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刚打开陵墓就有可能被暗器刺杀身亡,且历史久远,墓内毒气是否存有不可知。

其三,具有极强的神秘感。

当年夫差率领吴国将士浩浩荡荡杀进越国,中计未杀勾践夫妇,但却让他们来此处守墓,过着最低贱的生活。

对于勾践来说,几年都生活于此,几乎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座陵墓。

卧薪尝胆,每日面对着仇人的陵墓,可谓心中怨恨达到了极点。

果然,勾践卷土重来后,立即派人来毁墓,报卧薪尝胆之仇。但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徒劳,勾践只好郁郁而归。

因后来众人来寻,都不见其影子,封建迷信思想便开始蔓延,说阖闾墓是有神力的。

加上盗墓怪事时有发生,这么一想,不禁令人毛骨悚然,盗墓贼自然也有所畏惧。

其四,挖掘难度大。

《越绝书》记载到:

“阖闾墓在虎丘山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


顺岩壁而建,千人石又将陵墓堵死,在古代落后的技术条件下,根本无法将石头撬开。况且水深而寒冷,若是不慎落水,有可能会冻死,所以盗贼根本无从下手。

更有一说法是盗贼早已经洗劫墓中宝剑,所以后人去寻都空手而归,由于证据不充分,也难以服众。但又因夫差将工匠灭口,无人知道阖闾墓真正入口,所以众说纷纭。


史之策


俗话说得好,有古墓的地方就有盗墓贼,实际上很多的大型古墓盗墓贼都是在考古专家发现之前就已经发现了,曾经在江苏省的苏州市就在山下发现了一座大型古墓,后来经过人们研究发现,这座古墓的身份竟然是吴王夫差为自己的父亲群建造的,这座古墓与以往的古墓不同之处就在于,这座古墓被建造在了水中,被称之为剑池。当时建立这座古墓时,动用了十万民众。



据说,夫差的父亲生平喜好宝剑,父亲去世后,夫差把所有的名剑都放入其中。夫差当时也想到了,父亲的墓地可能会遭到盗墓贼的光顾,于是在把父亲的墓安顿好以后,在里面注满了剧毒的水银,然后,再用墓坑用水填满,形成水池。


几千年以来,曾经有无数的盗墓贼都来过这里,惦记着古墓里的宝贝儿,不过大多都是知难而退,因为这座古墓实在是太难以进入了,甚至无法进入。早些年前,有的专家就曾想进入这座古墓,他将剑池里的水全部抽干,最终找到了墓穴的入口,不过是被巨石堵死了,没有办法进入,后来也曾有人提议将巨石击碎,不过后来经过专家分析,最终决定不能轻易击碎巨石,如果控制不好的话,很可能会损坏古墓,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于是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纵说天下


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爱剑狂魔,那就是越国和吴国,其中越国盛产宝剑,从现在出土的宝剑来看,绝大多数的产地都是在越国,越国的宝剑甚至成为一种名贵的礼品,或者陪嫁,或者赠送而到了其他的诸侯国,被作为随葬品埋入地下而保留了下来。像湛泸、龙泉(七星龙渊)、干将、莫邪、鱼肠等宝剑都是出产在吴越之地。


尤其是勾践和阖闾两个人更加喜爱宝剑,因此勾践给自己铸造了挺多宝剑,而阖闾作为打败过越国的吴王,也要有自己的宝剑,于是请干将、莫邪铸造宝剑,在牺牲莫邪的情况下,干将铸造了干将、莫邪宝剑,被阖闾收藏,除了收藏了越国宝剑,阖闾还让人铸造了吴钩,其实也属于刀的一种。


湛泸、龙泉(七星龙渊)、干将、莫邪、鱼肠这几种宝剑可能都被吴王阖闾收藏,并给阖闾陪葬,这是有事实根据的,这在史书中有记载的。


阖闾奠定了吴国的霸业,但是很不幸,他在征讨越国的时候,被勾践的自杀敢死队给吓到了,因此失败,而阖闾也因此重伤身亡,夫差即位以后,发誓要报仇,同时营造阖闾的墓。


《吴越春秋》只记载阖闾葬在虞山之巅,也就是现在的常熟虞山,但实际上有据可考的是虎丘,这在《越绝书》中也有记载:阖庐冢,在阊门外,名虎丘。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丈五尺。铜椁三重。澒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方圆之口三千。时耗、鱼肠之剑在焉。十万人筑治之。取土临湖口。葬三日而白虎居上,故号为虎丘。


《越绝书》是记载古代吴越地方史的杂史,按照现在的分类可以说是地方志,因此也被成为地方志的鼻祖,《越绝书》的作者目前还有争议,有史籍记载是春秋时期的子贡,也有人说是当时春秋战国时期的会稽人,还有史籍说是汉朝时期的袁康和吴平。但至少是在汉朝以前,根据《越绝书》记载的内容,当春秋时期的人写的可能更加可靠,因为里面的内容十分详实。


《越绝书》的记载还是可信的,在阖闾墓中放了三千把宝剑,数量非常的可观,而且明确记载时耗、鱼肠两把宝剑都在其中,其他的宝剑也在其中也是有可能的,阖闾的墓非常的大,而且建造很有难度,肯定建造了很长时间,此时的夫差已经打败了勾践,勾践自己都给夫差大当马夫,他手上的宝剑肯定也到了夫差手里,夫差知道自己父亲阖闾喜欢宝剑,都给阖闾陪葬也是合情合理,况且干将莫邪传说本来就在夫差手里。


那么为什么记载这么明确的虎丘阖闾墓,经历了几千年却没有能够发掘呢?其实阖闾墓跟秦始皇墓一样防盗做的很好,勾践灭吴以后曾经派人挖掘阖闾墓,秦始皇和孙权也做过类似的事情,但都无功而返,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阖闾墓做的非常巧妙,阖闾墓现在所在地叫做剑池,里面有1000把剑,称呼为剑池不为过,最关键的是,剑池真的是个水池,一直有水覆盖,也就是说如果要进入阖闾墓,必然要从水池进入,在古代没有潜水设备,也没有抽水机的情况下,其实是很难做到的,毕竟这里都是石头,而不是土壤。


其次,进入东晋以后,首先是司徒王珣、司空王珉兄弟在这里建造了私人别墅,到了后来佛寺兴盛,于是这里就变成寺庙,原本有东、西各一个虎丘寺,后来焚毁,又复建一座寺庙,就占据了整个虎丘山,也就是进入寺庙就是虎丘山,进入虎丘山就是进入了虎丘寺,在这种情况下,阖闾墓就在虎丘寺的看管之下,一方面来来往往的香客很多,另外一方面古代人相对还是比较迷信的,在寺庙下面动手,很多人都担心会遭报应,于是阖闾墓就这样完好的保留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于阖闾墓曾经有过两次勘测,一次是1955年修葺虎丘园林时,曾将剑池水抽干,发现池东岩壁上有明代长州县令及唐寅、王鏊石刻二方,说明在明朝的时候,剑池曾经干涸过,唐寅还曾经来看过,在众目睽睽之下,还做了保护,这次经过勘测,发现了墓穴入口,但是为了保护阖闾墓没有挖掘。


历史百家争鸣


讲的“虎丘剑池”吧?最近因为苏州修地铁,G312城北路段封路,去虎丘不太方便了。但是虎丘仍然还是开放的。

想要证实有没有9000把名剑这事(不是3000把,说3000把应该是被断章取义了),还得等有朝一日打开阖闾墓才能够真相大白。


至于剑池里藏有9000把名剑,甚至传说中,专诸刺杀吴王僚的鱼肠剑也在其列。这个传说由来已久。

《越绝书》中,记载有:“铜棺三重,汞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方员之口三千,盘郢、鱼肠三千在焉。”


但是截止目前,藏在剑池里的阖闾墓仍然没有被人打开过。因为上世纪50年代专家们考证过,一旦启动挖掘,会引发整个虎丘的坍塌,当然也包括斜塔。这个斜塔小时候炒米还曾经爬过,现在至少有20多年不允许游客攀爬了。

大家之所以对这9000把名剑感兴趣,是因为自古吴越出名剑。


现在苏州姑苏区仍然有叫“干将路”和“莫邪路”,就是以“干将和莫邪”这两把名剑命名的。而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剑的保存完整度,历经两千年仍然保持着韧性和锋利,也证明了两千多年前,吴越先民们高超的铸剑技术,令人叹为观止。

“剑池”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因为在剑池里的是一个水葬墓,“阖闾墓”。


两千多年前的吴越先民们是如何建造这个水葬墓的,仍然无法解释。所以历史上很多人认为根本不存在阖闾墓,所谓“剑池”不过是自然形成的。

因为苏州河网密集,地下含水层丰富。因此建筑过程中的结构沉降、地下室渗漏诸如此类问题,仍然困扰着苏州的建筑业。按照《吴地记》的记载,当初吴越先民们花的代价不啻于修长城了。

“阖闾冢在吴县阊门外。以十万人治冢,取土临湖。”

这个阖闾就是大名鼎鼎的夫差的父亲,是吴国的第24任君主。


阖闾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在他的任内,重用伍子胥、孙武等人,以东夷一小国一度攻入巨无霸楚国都城郢,差点灭亡了楚国,因此称霸于春秋诸侯中。

但是晚年的阖闾穷奢极欲,因此才留给世人以“虎丘剑池”。

但是大家不要遗憾,因为剑池里的阖闾墓,在历史上还是露出过水面好几次的。

明朝正德7年(1512年),剑池水自然落干,唐伯虎有幸亲眼看到了阖闾墓的墓门。

1955年,再一次遇到了自然落水。专家们打算挖开来一探究竟,因为有了冲压设备,所以清淤工程,比之前的历史时期更为方便了,而且的确有一定的进展。然而后来就被叫停了,原因是挖完了,虎丘山就塌了,这很显然得不偿失。


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剑池,是2008年以后,将“别有洞天”景点拆除维修,同时将其北侧的“剑池”水先抽干后,整体修复还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