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它可能在蚕食着你的学习效率!


无论你当前正在学习什么,外语,专业知识,乐器,画画等等,都要经历学习过程,或者我们可以说,对新事物的认知过程。


而我们每个人在认知增长这个过程当中都会出现一个状态,我们称之为——滞涩状态


小心!它可能在蚕食着你的学习效率!


滞涩状态是认知过程当中,认知效率大大下降甚至倒退的一个特殊状态。


比如学外语的人,也许在经历14天的较高强度的学习之后,突然发现有一段时间,单词记不牢了,写作没灵感了,口语张嘴说的很糟糕,听力也捕捉不到关键词,总之是远远不如前几天的状态。


而这样的状态几乎会出现在所有的学习过程当中,学习强度越大,滞涩状态来的越快,越频繁。


同时,这样的情况会非常明显的发生在为考试做准备的学习中,因为这些学习的驱动力是压力,而远远不是兴趣。


  1. 认知、学习需要留意"关注度"

如同指纹一样,我们每个人对事物的认知速率都完全不同(国人称之为悟性),正因为此,在学校里,根本不存在笨学生和聪明学生。大家都能学会,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所以正确的称呼应该是"快学者"与"慢学者"。


也正因为此,根源于普鲁士的"流水线教育"只会越来越拉大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进而增大贫富差距。

当然这是我们之后会涉及的问题。


小心!它可能在蚕食着你的学习效率!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东西能够让我们持续保持高度关注。

我们对任何事物的关注,整体上看,都是持续下降的,无论是新买的鞋子,车子甚至是一段关系,一份感情。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时间能抹平一切"甚至"久病床前无孝子"这类型的说法。


留意自己对学习的关注度,一旦出现滞涩状态,就该马上停止高强度学习,同时将关注转移到其它事物上,给大脑充分的休息,让大脑自然加工,吸收。


而解决滞涩状态的最佳休息时间在2-3天。

时间过短,得不到充分缓解和放松,时间过长,容易影响知识整体连贯性。


当完全放松后,再回归到学习中,这个时候,关注提升,在学习上也将有新的突破。


认知过程是个自然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一段时间后回头再去看那些难题,会感叹"哦!原来是这样!"


2. 学习时间过长会引发"管窥"

顾名思义,"管中窥豹"。


小心!它可能在蚕食着你的学习效率!


学习中长时间精力高度集中会缩小大脑的灵活度,进而影响对知识整体的融会贯通,这就会产生一种普遍现象——越学越学不会

飙过车的朋友都知道,时速高到一定程度,大脑会高度集中在路况和自己的身体协调上,这个时候,对身边其它事物的感知和关注会大大下降。

或者举个生活中更常见的例子,当你呼喊一个打游戏入迷的人的时候,不要妄想每次都能得到回应。

管窥有它的好处,能让我们集中精力"打一点"。

但在学习上,由于认知过程需要调动旧知和新知产生联系,融会贯通下的过程才是最牢固、最有效的学习过程,但是"管窥"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更多的阻力。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每天学了8小时,怎么感觉什么都没学到或者效果这么差。


那非常有可能我们"骗了自己",身体在学习,大脑在休息。


认知过程是个需要时间的自然过程。

多观察一下自己。

也许,你还不够了解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