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标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22~28日是第三十三届中国水周。今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曹金萍介绍,山东是严重缺水地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承载压力越来越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山东高度重视节水工作,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控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和城镇等各领域节水,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水安全保障。

据曹金萍介绍,山东以占全国1%的水资源,创造了占全国8.5%的经济总量、9.5%的工业增加值和8.3%的农业产值,用水总量连续多年稳定在210亿立方米左右,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逐年下降,居全国领先水平。

到2019年,全省节水灌溉面积5200多万亩,农业生产连续16年实现增产增效不增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省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为7.97%,非常规水源纳入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全省污水处理能力1630万吨/日,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36.6%左右,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达到34.3万吨/日,年直接利用海水量80亿立方米以上。

去年“利奇马”台风过后,山东以“根治水患,防治干旱”为目标,决定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启动实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把重点水利建设放在与新旧动能转换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据了解,山东省水利厅编制的《山东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印发实施,共涉及各类水利工程项目1932个,匡算总投资1323.38亿元,其中2020年前计划实施的项目总投资583.25亿元。2020年主汛期前完成或完成主体工程的1643个项目,已于2月29日前全部开工、复工。

据省水利厅发展规划处处长刘建基介绍,截至3月19日,547个项目已完工,1096个项目在建,完成工程总投资79.84亿元,完成主体工程投资40.77亿元。其中,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包括重要支流和蓄滞洪区)完成工程总投资24.21亿元,完成主体工程投资6.01亿元。台风中出现险情的重要河道治理工程,1个已完工,12个在建,完成工程总投资13.18亿元,完成主体工程投资7.37亿元。其他跨市的骨干河道治理工程,21个在建,完成工程总投资13.27亿元,完成主体工程投资5.57亿元。各市管理范围内存在安全隐患的106条重要河道(段)治理工程,24个已完工,82个在建,完成工程总投资12.94亿元,完成主体工程投资8.58亿元。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个已完工,381个在建,完成工程总投资2.11亿元,完成主体工程投资1.84亿元。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7个已完工,143个在建,完成工程总投资13.13亿元,完成主体工程投资9亿元。水毁工程修复,完工514处、在建432处,完成工程总投资3.4亿元。

下一步,省水利厅将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强化工作推进措施,指导各参建单位科学编制、修订施工计划,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增加有效施工力量、全线作业。同时对工程建设进度滞后的项目,视情采取现场督促、书面告知、会议推动、重点约谈等方式,确保有问题早处置。并采用现场调研、“直通车”等方式,及时掌握工程建设动态,协调解决影响工程施工的关键问题。督促落实建设资金,加快移民征迁补偿,保障施工环境。指导各参建单位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

同时,山东累计发布37个行业类别462个用水定额,将用水总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等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每年逐级分解下达到市、县(市、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格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和节水监管。

山东积极开展节水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组织节水知识竞赛、节水大使、节水公益广告展播等活动,营造全社会节水护水浓厚氛围。2019年成立山东省节约用水志愿者服务队,节水志愿者已发展到5000余人。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山东大力加强节水载体创建活动,示范带动各领域各行业提升用水效率,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实现增量、提速、提质。

山东省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周垂田介绍说,截至2019年底,全省累计有19个城市获得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5个市达到《城市节水评价标准》I级标准,有14个设区市达到国家节水城市标准,有16个市、县被评为省级节水型城市。全省累计有63个县(市、区)达到县域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46%,超额完成去年30%的年度目标。去年40家省级机关单位通过了省级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验收,省级机关节水型单位建成率达96%。省水利厅机关以得分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顺利通过水利部组织的验收。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山东农业、工业、城镇等各领域节水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山东的节水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位置。

据周垂田介绍,今年,山东节水工作将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为主线,以强化节水监管为支撑,坚持示范引领、典型带动、分类推进,抓重点、攻难点、搞试点、树亮点,高标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确保2020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76.59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15年降低18%和1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6。主要采取6项工作措施:

一是加快推进节水管理法制化进程。争取尽快制定出台《山东省节约用水条例》,健全完善节水管理制度体系。今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省主要工业产品、高耗水行业、农业生产等用水定额体系。充分发挥省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落实责任分工,确保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实施方案落地见效。

二是科学编制节约用水“十四五”规划。注重顶层设计,组织编制符合我省实际、体现创新性、突出工程化和项目化、便于操作实施的山东省节约用水“十四五”规划,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规划落实,努力把我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

三是持续推进节水载体建设。确保年底前全省50%以上县(市、区)达到县域节水型社会标准,全部省级机关和50%以上省级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市县两级水行政机关全部建成节水机关。积极开展节水型高校建设。推广合同节水模式,积极培育节水产业,在重点用水企业中遴选一批水效领跑者,引领全社会节水。

四是加强取用水监督管理。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实行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双控,将控制目标逐级分解到市县,继续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严格监督考核。认真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节水评价等制度,进一步规范计划用水管理,完善省、市两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对重点用水户实行重点监控,倒逼提升用水效率,促进高质量发展。

五是激活节水内生动力。探索建立财政补助、金融扶持、税收优惠等节水激励政策。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促进节水产品、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调动社会资本和专业技术力量参与节水。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措施,进一步激发全社会节水内生动力。

六是深化节水宣传教育。在省市县三级建立一批节水教育基地,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节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机关干部、节水志愿者作用,层层发动,广泛动员,促进节水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党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