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爸爸傅雷的家庭教育分享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妻與孩子之間的書信往來,傅雷是著名的中國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

傅聰,1934年3月10日生於上海,8歲半開始學習鋼琴,9歲師從意大利鋼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蘭留學。1955年3月獲“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1959年起為了藝術背井離鄉,轟動一時,此後浪跡五大洲,隻身馳騁於國際音樂舞臺,獲得“鋼琴詩人”之美名;

傅敏,1937年出生於太行山區紅旗渠的故鄉——河南林州 ,是著名翻譯家傅雷次子。傅敏是特級英語教師,他的坎坷人生和他在苦難中始終沒有泯滅的正直和善良感人至深;

傅雷的家庭教育思想:

1、傅雷爸爸特別重視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的培養:傅雷爸爸在教育實踐中就非常注意孩子們獨立自主的能力的培養,在傅雷看來“只有獨立思考,才有藝術個性、才有藝術靈魂”,他在教育傅聰時也是要將傅聰培養成獨立思考和注重邏輯的人,傅聰在這方面也如他父親的期望一樣,雖然在國內的時候,求學音樂的過程中有時缺乏指導老師,但是他沒有放棄學習音樂,憑著自己的獨立意識完成音樂學習;

2、傅雷非常重視道德修養的培養: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做人應該是德才兼備且以德為先的,對於藝術家來說,優秀的道德素質的最根本的,只有具備了高尚的道德素質才能創作出高尚的藝術作品,在《傅雷家書》中他也在不斷強調。他講到:“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緊的是先要把一個人儘量發揮好,沒成為某某家之前,先要學會做人;否則某某家不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貢獻”。在傅雷的教育觀念中,對人道德素質的培養重於對技術與知識的培養,這也是他可以在教育中對傅聰發展的各個階段都產生重要影響的原因;

3、傅雷爸爸對孩子有濃濃的父愛:在這些書信中,傅雷不是一直在說教,而是根據自己的親身精力,不斷的剖析自己,從自身經歷中總結教訓,去設身處地的跟孩子分享,透露出濃濃的愛意,他希望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希望他成為“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藝術爸爸傅雷的家庭教育分享


藝術爸爸傅雷的家庭教育分享


藝術爸爸傅雷的家庭教育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