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嫖父”更可怕的是“無德”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於1960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

哈珀·李出生於美國南方阿拉巴馬州的一個小鎮,《殺死一隻知更鳥》是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剛一出版便引起轟動,出版第二年獲得普利策獎,50多年過去,這部小說依舊熱度不減,不僅翻譯成40多種語言,發行總冊數更是超過四千萬,就連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都曾經將此書公開贈與女兒。

《殺死一隻知更鳥》以阿迪克斯的女兒斯科特的視角展開,以種族歧視為背景,黑人湯姆被誣告為線索,講述了阿迪克斯的孩子斯庫特和傑姆如何在父親的指引下快速成長的故事。

今天,我就以《殺死一隻知更鳥》的三個父親為例,談一談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父親的重要性。

比“嫖父”更可怕的是“無德”

一、鮑勃·尤厄爾,暴力專制的父親

故事起源於一個名叫馬耶拉·尤厄爾的白人女性控告一個名叫湯姆·魯濱遜的黑人男性強姦。

這當然是一個冤案,真正的事實是馬耶拉·尤厄爾向湯姆索愛不成,被發現了之後,立刻就決定犧牲湯姆來掩蓋事實。

撒謊成性,黑白不分是馬耶拉帶給我們的第一印象。

但這些壞毛病是馬耶拉天生就有的嗎?仔細看小說我們就會發現,尤厄爾家的孩子之所以有這樣或那樣的壞毛病,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馬耶拉的母親早逝,父親鮑勃·尤厄爾本應該承擔起家庭教育的重任,可事實上,鮑勃·尤厄爾不僅品性惡劣,還一點也不愛孩子,自然也就對孩子們的教育起不到什麼積極作用。

比“嫖父”更可怕的是“無德”

孩子在學校搗亂,他從來不批評反而以此為榮,當孩子們上了一兩年學能夠寫自己的名字可以領救濟金的時候,就不需要再上學了,從這時起,孩子們都要留在家裡幹活,誰要是到處亂跑就會捱打,即使病了他也從不請醫生,因為請醫生會讓他花去5美元。

正因為不愛自己的孩子,所以當他發現女兒馬耶拉向湯姆求愛不成時候,想都沒想就先將女兒馬耶拉暴打一頓,事後,還將暴打女兒的事情推到無辜的湯姆身上,惡劣程度可見一般。

除了品性惡劣,尤厄爾還缺乏同理心。由於懶惰,尤厄爾找不上工作,沒有生活來源就只能靠領取救濟金度日。然而,對於政府的救助,尤厄爾沒有絲毫感恩的心理,反而對工作人員罵罵咧咧,覺得是政府欠了他的。

尤厄爾惡劣的品性不可避免的影響了他的孩子,就好像馬耶拉,她性格敏感、道德感差,梅科姆的男女老少沒有一個人願意理睬她,除了湯姆。但是,對於唯一一個對她表示過尊重的好人,馬耶拉卻撒謊誣告他,讓他被判死刑。

無論是道德上,還是品性上,馬耶拉都不可避免的步了父親後塵。

比“嫖父”更可怕的是“無德”

二、老拉德利先生,充滿敵意的父親

雖然阿迪克斯用盡了全力,湯姆還是被判有罪,原因很簡單,陪審團的所有成員都是白人。

湯姆雖然被判有罪,但尤厄爾卻不是很開心,因為在法庭上,阿迪克斯揭開了他最後一塊遮羞布,所以在結案之後,尤厄爾惡狠狠的向他吐了口水,還揚言要殺了他和他的兩個孩子。

如果換成別人可能只是說說,但換成尤厄爾就不一定了,所以在萬聖節演出結束後,他趁傑姆和斯庫特落單,悄悄地跟在後面,準備給他們致命一擊。

救他們的那個人名叫阿瑟·拉德利,

阿瑟·拉德利是梅科姆的怪人,之所以說他是怪人,是因為他所有的行為都與正常背道而馳,比如常年緊閉門窗足不出戶,不與任何人交流等。

阿瑟·拉德利並不是一出生就是一個另類,他小的時候無論對誰都很有禮貌,而且非常彬彬有禮,之所以長大後變得這麼古怪,關鍵就是在家庭。

比“嫖父”更可怕的是“無德”

阿瑟的父親老拉德利先生是一名虔誠到有些變態的教徒。宗教信仰本身並沒有錯,但老拉德利對《聖經》的理解是有偏差的,這就有問題了。

在老拉德利看來,所有的生活樂趣都是一種罪惡,比如正常的社交是一種罪惡,看電影逛街等休閒娛樂更是一種罪惡,所以老拉德利從來不參加任何社交,也從不串門,就連做禮拜都在家裡。

老拉德利不僅自己這樣生活,還要求孩子也跟他一樣。出生在這樣一個嚴苛的家庭,叛逆總是少不了的,阿瑟也不例外。

當阿瑟漸漸長大,便不想受父親的擺佈了,他喜歡社交,喜歡逛街,喜歡看電影,也喜歡參加舞會,最嚴重的一次是在極度興奮的情況下阿瑟和他的朋友做弄了一下老治安員康納先生,把他鎖在了縣政府大樓的配房裡。

其實,對處在叛逆期的年輕人來說,這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只要正確的引導就可以,但老拉德利從沒想過哪怕一丁點的正面教育,還拒絕了法庭要將阿瑟送到工讀學校的提議,堅決要把兒子鎖在家裡。

自那以後,阿瑟再也沒出過家門,被關了十幾年後,實在無法壓抑心中的憤怒的阿瑟用刀捅傷了父親。

此時老拉德利已經管不了他,但常年的幽閉已經無法讓他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了,一個原本有著大好未來的年輕人就這樣變成了一個對社會產生恐懼的怪人。

比“嫖父”更可怕的是“無德”

三、阿迪克斯,爸爸的楷模

和尤厄爾、老拉德利相對應的是,阿迪克斯對孩子傾注了所有的愛,並在點點滴滴的生活中以身作則,為他們做出了最好的榜樣。

  • 1.做孩子的榜樣

“當你還沒開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註定會輸,但依然義無反顧地去做,並且不管發生什麼都堅持到底。”——阿迪克斯

阿迪克斯說的這件義無反顧的事就是為黑人湯姆辯護。

可能有很多人不能理解,為黑人辯護怎麼就是有勇氣了,當我們瞭解美國曆史就會發現,在那個種族歧視非常嚴重的年代,大多數白人都認為黑人道德感低,智商也不如白人,所以黑人大多隻能從事一些底層工作,而且白人也很少接觸黑人,住宿、娛樂、出行都是分開來的,所以阿迪克斯為黑人辯護還真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

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他的孩子傑姆與斯庫特。因為阿迪克斯為湯姆辯護這件事,兄妹倆沒少受周圍人的謾罵,面對謾罵,兄妹倆也曾經不解,面對孩子們的疑惑,阿迪克斯不僅沒有迴避,還毫不避諱的說自己其實也很害怕,希望一輩子別碰上這種案子才好,但是當註定有這一劫的時候,也不迴避,因為湯姆的案子觸及了一個人良心的最深處,他只有努力,才能給孩子們做榜樣。

“我知道,這對你和傑姆來說很不公平,可有時候我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在關鍵時刻,我們為人處事的方式……怎麼說呢,我現在只能告訴你,等你和傑姆長大以後,也許你們回首這件往事的時候會心懷同情和理解,會明白我沒有讓你們失望。”


比“嫖父”更可怕的是“無德”
  • 2.用心去理解孩子。

作為大人,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從來不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比如小孩子吵鬧,大人會認為沒規矩;犯了錯解釋一下就被認為是頂嘴……。

就好像阿迪克斯的弟弟傑克,當弗朗西斯與斯庫特打架的時候,他只問了一句“誰先動了手”,當得知是斯庫特先動手的時候,不分三七二十一就準備把斯庫特教訓一頓,事後也不給斯庫特解釋的機會,反而認為是她自食惡果。

但阿迪克斯就不會這樣,傑姆與斯庫特每次犯了錯他都會給他們機會將事情說明白,之後再評判是非;兄妹倆發生了爭吵,阿迪克斯也總是給他們機會說說打架的理由,不會刻意偏袒哪一個;最關鍵的是,他清楚的知道他兩個孩子的性格缺陷,並且用盡所能幫助他們改正,比如當他得知當斯庫特控制不了脾氣與弗朗西斯打架的時候,阿迪克斯沒有打她也沒有罵她,而是刻意允許她偷聽自己與弟弟傑克的談話,讓她自己去理解,從而獲得成長。

“……暴躁脾氣可不好改。斯庫特必須學會冷靜,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她還會經歷很多事情,所以她必須儘快學會冷靜面對。”


比“嫖父”更可怕的是“無德”
  • 3.教會孩子理解他人

當阿迪克斯決定替湯姆辯護的那一刻起,就註定會遭受流言蜚語,但在周圍人的不理解和謾罵面前,阿迪克斯沒有詆譭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反而希望傑姆和斯庫特能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理解他人。

比如杜博斯太太。

杜博斯對黑人有著根深蒂固的偏見,所以無法理解阿迪克斯為湯姆辯護這件事,心存憤恨說話的語氣就不會好,有一次,傑姆氣急了,一口氣把杜博斯太太院子裡的山茶花全都打壞了。

犯了錯就要懲罰,阿迪克斯要求傑姆每天為杜博斯太太讀兩小時的書,期限一個月。

一個月的期限結束後,阿迪克斯告訴傑姆,杜博斯太太病了,不得不靠嗎啡來維持生命,但是,當她得知自己的生命只剩一個月的時候她拒絕再次服用嗎啡,因為她想幹乾淨淨的走,不虧欠任何人。傑姆為她讀書,其實是在幫助她分散注意力,從而減輕痛苦。

最後,阿迪克斯還告訴傑姆,杜博斯太太的不禮貌只是因為彼此觀點不同,並不能說明她是一個壞人,相反,她是一個了不起的女士,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也堅持了自己的信念。

除了杜博斯太太,連企圖至阿迪克斯於死地的坎寧先生,阿迪克斯也沒有記仇,“坎寧先生本質上是好人,他只是和我們所有人一樣,有自己的盲點。”

在阿迪克斯充滿愛的教育下,傑姆與斯庫特戰勝了社會的偏見,堅守了善良的本性,不僅將黑人女僕卡波泥視為家人,在湯姆被定罪的時候,傑姆還流下了憤怒的淚水,反反覆覆的說著“這不公平。”

比“嫖父”更可怕的是“無德”

四、關於父親在兒童成長方面的重要性方面的幾點思考

著名作家陳忠實在他的隨筆《三九的雨》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我記憶中最深的是十六歲那年遇到的狼。天微明時,我已走出村子五華里的一條深溝的頂頭,做伴壯膽的父親突然叫了一聲‘狼’!就在身旁不過二十步遠的齊擺著穀穗的地邊上,有一隻狼。稍遠一點,還有一隻。我沒有感覺到絲毫的害怕,儘管是我第一次看見這種嚇人的動物。不是我膽大,而是身旁跟著父親。我第一次感受父親的力量和父親的含義,就是面對兩隻成年狼的時候,竟然沒有產生恐懼。”

短短一段話充分說明了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對於這一點,康涅狄格大學人際關係專家羅納德·羅納則認為,父親之所以對孩子的影響力更大,是因為在大多數的家庭權利構成上,父親有著比母親更大的權利。

所以,雖然母親與孩子呆在一起的時間遠遠多於父親,但父親在孩子的性格形成方面依舊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這就告訴我們,在家庭教育中,除了重視母親的影響,父親的作用也尤其不能忽視。

比“嫖父”更可怕的是“無德”

對此,教育專家們建議我們至少要豎立以下三種觀念:

  • 1.正確認識父親角色的重要性,父親不是家庭教育的配角,更不是“第二個母親”,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幫助兒童在心理上與母親分離,以避免母愛向溺愛發展。
  • 2.父親對兒童性格的影響自嬰兒時期就已經開始,並不是童年時期才會顯現,但如果父親因外出工作不得不長久離開的時候,也不可完全消失在孩子的生活中,可以在假期給於更多的陪伴或利用視頻等方式來滿足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
  • 3.父親對女孩的成長同樣不可或缺,心理學家赫塞林頓就通過研究發現,那些只與母親生活在一起的女孩,更容易陷入焦慮和抑鬱,一個女孩如果跟爸爸的關係好,性格通常會比較陽光。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並不只是母親一個人的責任,父親的責任同樣重大。


比“嫖父”更可怕的是“無德”

自從開啟了二孩時代,為了更好地照顧家庭,越來越多的母親不得不從職場走向家庭,而父親呢,因為主要負責維持生計,不免放鬆了對孩子的教育,但這樣真的是對的嗎?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翻翻這本書吧,雖然小說主人公阿迪克斯是一個塑造出來的虛構人物,但他對孩子愛,尤其是他怎麼引導孩子走向成熟方面卻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