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终于实现了与逝世女儿再相见,这不是二次伤害

有一种失去,再无重逢,那就是亲人的离开。多少个如果也换不回。

3年前,张智星七岁的女儿娜妍突然开始发烧,娜妍从小身体不是太好,全家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然而这次发烧却持续了一个星期,去大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娜妍原来患上了白血病。

妈妈终于实现了与逝世女儿再相见,这不是二次伤害

住进医院的娜妍没有等到出院,仅仅只过了一个月,就这样永远离开了心爱的亲人。

妈妈终于实现了与逝世女儿再相见,这不是二次伤害

娜妍离开后,张智星无法从伤痛中走出,身边所有的一切,都充满着娜妍的身影。她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自己的女儿,甚至梦里也是。

妈妈终于实现了与逝世女儿再相见,这不是二次伤害

女儿的离去,让张智星很内疚,没有给女儿一个健康的身体成为了她心里一个久久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梦里,张智星从来没有看到过女儿开心的笑容,她一直的心愿就是“多么渴望能在梦中见到开心的你一次。”

妈妈终于实现了与逝世女儿再相见,这不是二次伤害

知道这件事后,一家韩国VR制作公司分析了娜妍生前的照片、影片、表情、动作、声音,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制作了VR娜妍,来和现实中的妈妈重逢。

韩国MBC电视台也用这个故事制作拍摄了一部纪录片——《遇见你》。

妈妈终于实现了与逝世女儿再相见,这不是二次伤害

“妈妈。”

“在哪里?”

戴上VR头盔的张智星,再一次看见离开了三年的女儿娜妍,当场泣不成声。

妈妈终于实现了与逝世女儿再相见,这不是二次伤害

她抚摸着虚拟的娜妍,诉说自己对她的思念:

“娜妍你还好吗?”

“妈妈每天都好想你。”

“妈妈好想抱一抱娜妍。”

看得见但是无法触碰到女儿的张智星哽咽:“只想摸摸你,哪怕只有一次。”

妈妈终于实现了与逝世女儿再相见,这不是二次伤害

看到这一幕,现场的工作人员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妈妈终于实现了与逝世女儿再相见,这不是二次伤害

在这个虚拟的场景中,娜妍把妈妈带到了她现在的“家”。在这里,张智星终于兑现了承诺,给娜妍补了一场七岁的生日会。

妈妈终于实现了与逝世女儿再相见,这不是二次伤害

这次的生日会,旁边摆放着娜妍最想吃的蛋糕。而这个蛋糕,是娜妍爸爸为女儿准备的生日礼物。

妈妈终于实现了与逝世女儿再相见,这不是二次伤害

听到张智星唱着生日歌:“祝我心爱的娜妍,祝你生日快乐。”娜妍的爸爸也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妈妈终于实现了与逝世女儿再相见,这不是二次伤害

在这次生日会上,娜妍许了四个愿望:

“让我爸爸不要抽烟了;哥哥与姐姐不要吵架;邵静(妹妹)不要生病;还有,让我妈妈不要再哭了。”

妈妈终于实现了与逝世女儿再相见,这不是二次伤害

过完生日,小娜妍摘了一把土豆花送给张智星,跟她说:“妈妈看到了吧,我现在不生病了,妈妈再也不要哭了。”

张智星答应了女儿:“妈妈不会哭了,不想你了,但永远爱你。”

妈妈终于实现了与逝世女儿再相见,这不是二次伤害

完成最后的告别,娜妍化成美丽的蝴蝶飞走了,而张智星终于释然的说了一句:“一路走好。”

结束这段见面之后,张智星表示:“虽然这次和娜妍相处时间很短暂,但是却非常幸福,因为娜妍,终于对我笑了。”

妈妈终于实现了与逝世女儿再相见,这不是二次伤害

对于很多人来说,死亡还是一个敏感话题,虽然人生在世,看淡生死,但是哪有那么容易呢。

所以这部纪录片出来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些人觉得,用虚假形象代替已经逝去的人,是一种不尊重。

妈妈终于实现了与逝世女儿再相见,这不是二次伤害

更有不少人认为,这属于对家人的二次伤害。

妈妈终于实现了与逝世女儿再相见,这不是二次伤害

和亲人二次告别非常残忍,如同在伤口上撒盐。

妈妈终于实现了与逝世女儿再相见,这不是二次伤害

甚至,可能会造成痛苦的重复。

妈妈终于实现了与逝世女儿再相见,这不是二次伤害

这些评论里,很多人都透露出对死亡的避讳。

想必我们身边也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提到“死”字时,一定会呸呸呸三下,吐掉这口晦气。

白岩松谈论死亡时说过:“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像小学生。”

Get中国曾推出一个系列视频节目《Get中国70问》,第一期节目的话题就是:“中国人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在节目中我们看到,不少家长会选择不直接和孩子谈论生死这个话题,小景小姨去世,他妈妈跟他说是去走亲戚了。

妈妈终于实现了与逝世女儿再相见,这不是二次伤害

在纪录片《生命里》中,因为上海临汾社区服务中心的舒缓疗护区里,住着的人大多数是生命不超过三个月的癌症晚期患者,平均两天就有一位病人在这里离世。

因此周围的住户觉得非常“晦气”,便在正对着病楼的窗户下装了一个镜子,觉得这样可以将晦气反弹回去。

妈妈终于实现了与逝世女儿再相见,这不是二次伤害

死,变成了大多数中国人最忌讳的字眼,我们很少谈论死亡,甚至不愿意正面面对这个问题。

即使我们明白,逃避并不能让逝去的亲人回来,也不能改变生者的痛苦。

有人曾对111位丧亲人士做过调查,结果发现有70%的人出现失眠,健康变差,焦虑不安等身体状况,还有82%的人在至亲去世之后觉得人生了无生趣,感受不到快乐,有抑郁倾向。甚至还有三分之一的人透露出,曾有过自杀的念头。

“敬畏死亡”固然重要,但是我们更应该学会如何面对失去,那些失去至亲的人,也有选择和亲人二次告别的权利。

既然这样刻骨铭心的思念着这个人,为什么不能谈论TA的离去呢?为什么不能来个正式说再见的机会呢?

妈妈终于实现了与逝世女儿再相见,这不是二次伤害

告别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面对,死亡也并不是真正的永别,逝者已逝,生者如斯,与逝者好好告别,才能让生者更好的活下去。

人活在这个世上,不可能没有遗憾,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做到,减少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