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了3份工作終於明白:在職場,‘拎得清’ 比 ’聽話’更重要!

朋友小歐,普通本科畢業3年,已經換了4份工作,最短的就職時間是2個月。最近他又離職了,正好碰上疫情期呆在家裡十分苦惱,和我抱怨說:感覺3年過去,無論是工資還是核心工作能力都沒有很大的長進,能做的事,都是可替代性比較高的。心裡很沒有安全感,甚至對下一份工作已經有點恐懼了。

我問他,這幾次跳槽換工作的原因都是什麼?

他說:“不是領導給的工作太多,總是喜歡佈置臨時任務,感覺自身壓力很大;就是自己一直在做一些零散的工作,感覺在公司不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和長處,看不到發展前途……”


換了3份工作終於明白:在職場,‘拎得清’ 比 ’聽話’更重要!


這個回答基本上在我的意料之中。

小歐性格靦腆,不善於表達自我、主動溝通,做事也缺乏主觀能動性,不會抓重點。這樣的員工在公司很容易讓領導歸類於:“聽話”但是“不夠優秀”的一類。“聽話”是指能聽指令做事,“不夠優秀”一般就是領導認為這類員工,遇到大事拎不清,做事不夠主動,自然就不會重用了。


小歐的3次離職,4份不同的工作經歷,都印證了一個道理:拎得清的員工,比只會盲目聽話的員工更有發展前景。

換了3份工作終於明白:在職場,‘拎得清’ 比 ’聽話’更重要!


在職場,無論是老闆還是同事,都更喜歡和“拎得清”的人一起共事,不僅能提高溝通效率,還能在高效合作期間感受到心情的愉悅。

我們通常評價一個人“拎得清”,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他明白公司的需求和上級的期望,瞭解工作重點。

第二:他有獨立的思考方式和高效的工作流程,善於自我覆盤和自我迭代。

和擁有這兩種職業素養的同事合作往來,極大限度地節約了溝通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也讓工作結果有了可預見性。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有句名言:‘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是做正確的事。’

剛進入社會,我們學到的是如何高效率做事,而真正能讓一個人成長為對企業有用的員工,是懂得高效能做事。

我們不難觀察到,身邊工作成績優秀的人,往往具有一個共同的屬性:比起了解如何“正確地做事”,他們更懂得“如何做正確的事。”

聽領導的話,你可以達到高效率;但拎得清重點,才能做到高效能。


換了3份工作終於明白:在職場,‘拎得清’ 比 ’聽話’更重要!

如何成為一個在工作中“拎得清”的人呢?

一、掃描工作重點,找到自己的最佳節奏,不要盲目投入工作。

拿我自己舉例,一般我進入一家公司,最先做的事不是馬上去完成領導安排的任務,而是找領導和2-3位本部門及日常溝通較多的部門的同事進行一輪公司業務(工作內容)的瞭解。這輪溝通大概會花費我2-3天時間,溝通過後我會對公司整體情況、部門現在的工作進度及主要工作內容有了基本的概念。然後,我會根據瞭解到的情況,對自己的主要工作內容進行重點排序,這樣就能保證自己能在最短時間內搞清楚公司的需求和領導的期望,找到工作重心。

所以,到一家新公司,你最先去做的事,應該是儘快在入職新鮮期完成工作重點的掃描。

而不是馬上去做領導吩咐的事,也不是去做部門的急事,瑣事,將自己陷入未知環境的困境中。

在掃描工作重點這一過程中,做到以下兩點,能讓你的工作流程更輕鬆簡明:

  • 1、和上級一起,明確工作重點要點,並約定溝通的週期。
  • 2、當精力被部門或公司的瑣事佔據過多時,及時向上級反饋溝通,理清事情的優先級。

換了3份工作終於明白:在職場,‘拎得清’ 比 ’聽話’更重要!


二、不要稀裡糊塗地接受任務,學會追問,理清每一個細節。


大多數領導在下達任務時,不會逐字逐句將隱藏信息翻譯給你聽,你也不要傻乎乎地領了任務就走,要問清楚每一個細節和領導最終想要達到的結果。沒有弄清細節的情況下貿然行動,最後執行結果出了偏差,和領導預期不一致就麻煩了。


比如:領導安排你今晚去接個客戶,並把客戶安頓好。

對於這樣的任務,你要確認清楚:客戶有多少人?大概幾點到?需要用餐嗎?按照什麼標準安排?不要害怕領導會不耐煩或者生氣,一定要把每一個細節都確認到位,不然很有可能辛苦忙活一通,結果卻不是領導想要的。

換了3份工作終於明白:在職場,‘拎得清’ 比 ’聽話’更重要!


三、不要輕易被打亂陣腳,善於覆盤,每一次自我回顧都是一次武裝升級。

一個項目結束後,你可以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 這一次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
  • 成功的地方可以總結成方法嗎?
  • 請還可以改進的地方有哪些?
  • 哪些方面是自己長久沒有解決的短板?
  • 下一次遇見了該怎麼解決?

對於階段性工作或項目的覆盤,是整理思路,找出自身“破綻”和缺陷的重要方法。

我們可以把工作當成“吃雞遊戲”,當遇到障礙的時候,就該跳,遇到敵人,就該射擊。其實職場工作中障礙物和敵人的出現是有規律性的。如果你經常性地去總結,你就會找到應對的套路。

不總結不復盤的人,就容易 “同一個坑摔兩次”。善於覆盤的人,每一次回顧都是一次自我戰術升級。不僅能升級應對困難和障礙的思路,提升工作敏銳度,還能不斷髮掘自己的新潛能。

換了3份工作終於明白:在職場,‘拎得清’ 比 ’聽話’更重要!


總結,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討論了“聽話”的員工和“拎得清”的員工之間的區別,也分析了“拎得清的員工”所具備的職業素養:工作前懂得抓重點、工作中敢於問細節、工作後善於覆盤迭代。

職場是一個普通人可以不斷精進和提升自己的平臺,也是一個能力者展示自我的舞臺。希望有一天,我們都能進化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享受收穫的快樂。


——————————————


我是束己,一個即將進入“職場七年之癢”的運營貓。

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有價值的職場成長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