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唐朝最好的诗人,为什么杜甫潦倒困顿,李白却能一生游山玩水?

太极星空


李白、杜甫,一个被称为诗仙,一个被称为诗圣,两人皆为唐朝著名的诗人,更是诗歌史上最耀眼的两颗明星,流芳千古。不过我们从他们的生平和诗词中可以看出,李白一生逍遥自在,纵情山水,而杜甫则是半生困顿潦倒,忧国忧民,两位同样是极为杰出的诗人,为何反差如此之大呢?

首先,李白出生在大唐最为鼎盛的时期,若是将此时的大唐比作一个人,那正是他最为意气风发的时候,李白出生在这个时期,自然也受其影响,并且,李白信仰道教,奉行无为自然,且生性豪迈,哪怕后来在朝堂上不如意,他依旧毫不气馁,潇洒依旧。李白的大半生寄情于山水之间,传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诗句清新飘逸,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可以说能常年游山玩水,实为其性格使然。李白有诗酒剑仙之称,他不羁豪放的性格决定了他的人生,哪怕身处逆境,也能够活的潇洒快意。

再有一点就是李白喜欢广交好友,人脉十分不错,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好友或是崇拜者,可以在他游历山水之时给与一定的支持。他在进入长安之后献诗给玉真公主,从此开始接触上层统治阶级,后来还结识了贺知章,唐玄宗听玉真公主和贺知章对其赞誉有加,再看过其诗赋后也十分钦佩,令其供奉翰林,再加上李白对道教十分有研究,契合当时唐玄宗崇尚道教的心理,所以深得唐玄宗的赏识,几乎是他的御用诗人,哪怕后来离开了朝廷,也是被赐金还山,李白可以说是衣食无忧。再有一点就是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但根据现代许多学者的考据,李白极有可能是流落民间的皇室宗亲,是李建成的玄孙,应当有一定的家底。

我们再来看看杜甫,其实,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家境优越,年少之时也曾有过十年遍游山水的经历,可惜后来随着他父亲早逝,他便断了经济来源,变得困顿潦倒起来,再加上科举又不中,便困守于长安十年之久,胸中满怀抱负却投身无门。

杜甫出生于官宦世家,接受过良好的儒家教育,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可惜时运不济,科举也落选了,无法一展抱负。再者,他所写的诗多为现实主义,并不为达官权贵所喜,所以他在长安的十年中奔走献赋,也未受人赏识,所以他便一直贫困潦倒,后来更是出现了小儿子被饿死之事,可怜可叹。杜甫虽然也生在盛唐时期,可他却处在了一个过渡阶段,后来爆发的安史之乱,天下动荡不安,杜甫便渴望能够为朝廷效力,想要建功立业,可惜却未得到重用,后半生都在忧国忧民以及穷困潦倒中度过的。

李白杜甫两位伟大杰出的诗人,他们的人生经历是截然相反的,李白一生纵情山水,潇洒豪放,杜甫却是穷困潦倒,抑郁寡欢,造成此现象的根本原因,乃是两人性格迥异所导致的。李白受道教文化影响,为人乐观豁达,豪爽不羁,又广交好友,虽然后来安史之乱爆发被永王牵连流放,可总体来说他的一生是不缺金银的,所以他完全有条件游山玩水。而杜甫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忧国忧民,却又郁郁不得志,并且他半生穷困潦倒,哪还有心思去游历山水?不过不管如何说,李白、杜甫都是历史上极为杰出的伟大诗人,他们的诗歌文化各有千秋,却无高低之分,都是历史文化的珍宝。


邓海春


很简单:李白是商人之后,按如今的话就是富二代,后来又娶了孔雀女(第一任是名门望族之后许氏,最后一任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一生算是衣食无忧。而杜甫则是希望科举改变命运的凤凰男,并且凤凰未遂,因为杜甫终身未中举,为官的父亲作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去世后,杜甫生活更加窘迫困苦。

当然,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李白这富二代跟如今比起来是要打折扣的,李白不能参加科举,也未能在仕途上实现抱负。这一点上,二人一生都可以说同为怀才不遇,并且还是生活中的好朋友,但经济条件及境遇的差距、性格的差别造就了二人诗歌意境及格调的天壤之别。

先说诗圣。杜甫家世代为官,但到他这一系家道中落。父亲杜闲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为官虽小,但俸禄稳定。事实上,杜甫30岁之前过得并不算太拮据,十九岁开始漫游吴越,二十四岁科举落榜,继续游历四方。但公元741年,父亲病逝,杜甫失去主要经济支撑,加之之后自己在科举与官场也均以失败告终,可以说从此开始了困苦潦倒的一生。

科举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公元735年),杜甫参加了第一次科举,落榜。到底是考场有内幕,还是杜甫不是“考场型选手”,或者根本就是当时游山玩水无心考试?如今已不得而知。可以确认的是,十年后,公元746年,杜甫的第二次科举失败,却属躺着中枪。因为这一年,布衣之士竟然无一及第。原因便是当时的奸相李林甫暗做手脚,对于当时学识出色的人他非常忌惮,担心威胁到自己的权势,所以肆意打压,最后还向唐玄宗报告说“野无遗贤”。

这次考场失败之后,杜甫客居长安十年,期间郁郁不得志。曾任官职左拾遗,但因为营救房琯触怒肃宗差点蹲大狱,幸亏宰相张镐出手相救,之后弃官,一直在躲避战乱而逃,开始了“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的漂泊生活,一家人窘迫至极。公元770年,杜甫病逝舟中,终年59岁。

杜甫的命运是悲剧性的,也正是如此,他适合写忧伤离乱,他的诗也是一部史,见证兴到衰。而他曾写过的那些抒情、唯美的诗句,被现实主义的光芒掩盖掉。

话剧《杜甫》,刘佩琦主演杜甫)

再说李白。隋唐时期“士农工商”商排最后, 商人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作为商人之子,加上年少时又有打架滋事的案底,李白并不能参加科举。

据说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辞亲远游,父母出手阔绰一给给了他三十万金,他到了扬州到处挥霍,乐善好施到处接济落魄公子,不到一年便花光三十万。此轶事的真实性虽然不可考,但李白轻财重施,任侠好客这是公认的。

与当时的宦游士子一样,李白也是满腹为官报国之志,多次投书长吏,即使写出“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依然未被当时的荆州刺史韩朝宗接纳。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曾任供奉翰林,实际就是宫廷侍从。但桀骜不驯的他不久便得罪了杨贵妃和高力士,后离开京城,放浪江湖。


李白先后有四位妻子,不能说李白的婚姻有多幸福,因为他似乎没有家庭观念,游山玩水纵情杜康习惯了,应该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好男人。不过李白几任太太确实家室不错,加之自己家境也不错所以与杜甫不同,生活窘迫这样的形容离李白还是较远的。

(北京人艺经典剧目《李白》濮存晰饰演李白)

李白的诗本人甚爱,大抵是因为那股凡人再不曾有的仙气和霸气,读他的诗总有“骨骼清奇非俗流”的感觉。木心说:读李白,好像世上真有浪漫主义这么一回事。唐人比西方人还浪漫。歌德说,每个时代的特征都是浪漫主义。我说,青年人会向往各种主义,但是他们要自己提出主义,只能是浪漫主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