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懂事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无数家长看完沉默了!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们总会有意无意地用“乖”“懂事”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大人们总是一遍遍地说“懂事才是好孩子”。好像学会像成年人那样去思考是一种好孩子必备的技能。成熟懂事固然是一件好事 ,只是很多大人忘了,这个世界上除了懂事和成熟,还有两个词叫做“委屈”和“不快乐”。

01懂事太苦,苦在心里

“孩子平时在学校听话吗?”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家里也总会对孩子说“你要听话....”“你要懂事”

家长们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会互相夸奖“你家孩子真乖”……多少家长拿“懂事”当孩子的标配?但是,过于懂事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它会束缚住孩子的手脚,让孩子负重前行。

为什么越懂事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无数家长看完沉默了!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过“真假自我”概念:“真自我”,以自己感受为中心;“假自我”,以他人感受为中心。

太懂事的孩子,用别人的期待约束自己,把体面给了别人,把委屈留给自己!《少年说》里那个16岁女孩,正是一场“假自我”下的负重前行。当她孤独地站在高台上,当众喊出内心压抑,全场惊呆:

为什么越懂事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无数家长看完沉默了!

“因为懂事,我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因为懂事,把自己的小情绪、小任性都藏了起来。”台下的妈妈,终于泪崩回话:你不用取悦所有人,坚持做你自己。

为什么越懂事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无数家长看完沉默了!

蒋方舟也曾在《奇葩大会》自爆成长经历:

在讨好型人格之下,从来不敢与任何人起冲突,不敢表达自己真实情感,不论对错都只会恭维。直到28岁,首次公开骂某位老师后,才得以走出“懂事”的漩涡,勇敢活出真实自己。

蒋方舟对此总结: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为什么越懂事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无数家长看完沉默了!

云音乐《童年》这首歌下的评论里有这样热门留言:

大街上,有个小男孩吵着要买棉花糖。妈妈指着他手里的小糖人,说:“刚买的孙悟空还没吃呢,怎么还要?”小男孩不听,赖在原地,非要买棉花糖不可。妈妈没办法,只好同意了。小男孩终于拿到了棉花糖,开心地对小糖人说:“大圣你看,你的筋斗云来了!”

为什么越懂事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无数家长看完沉默了!

会哭喊的孩子虽然任性,但是武断的家长永远不知道孩子任性背后藏着的童真,在孩子最应该打打闹闹、哭哭笑笑的年纪,家长最不能扼杀孩子的脾气和任性。

看大人的脸色长大的孩子,童年里过的消沉、没有光彩,成年后患抑郁症的概率更大。父母一时疏忽,对儿女进行打骂,很可能会造成孩子一生的阴影。

02懂事的孩子不敢表达真实情绪

《请回答1988》中,有一句台词: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会无理取闹而已,只是适应了应该表现得成熟的环境,习惯了他人充满误解的视线罢了。

懂事的孩子,不敢表达真实情绪,可懂事的孩子,也只是个孩子。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可是对懂事的孩子来说,即便再想吃糖,他们也不敢哭。只因为,一旦哭了,他们就不再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

正如网友所说:熊孩子只要偶尔做一件暖心的事就能让所有人都夸赞,可懂事的孩子一旦做了一件出格的事却会让全世界的人失望。

有位妈妈留言说: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不需要懂事。父母带她出去玩,总是鼓励她无条件让步,把玩具或是好吃的,让给别人家的孩子。

为什么越懂事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无数家长看完沉默了!

03懂事的孩子,总是忍不住先去道歉

《无声告白》中说: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那些太过乖顺懂事的孩子,压抑自我,却活成别人想要的样子。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往往通过批评的手段来控制孩子。比如有的父母经常说:“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久而久之,孩子就认为马上承认错误并道歉是让父母停止训斥的最好方法。可能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可能他们心里也很委屈。这样的模式逐渐被内化,当不好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孩子总是会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读者留言说,她一言一行都小心翼翼、字字斟酌后才敢说出口,生怕引起周围人的不满。

有时候朋友无缘无故或者因为特别小的事情跟她发火,就算不是她的错,她也会忍不住先去道歉,道完歉后又后悔,感觉自己贱兮兮的。可就算她把自己变成一块橡皮泥一样任人捏扁搓圆,但真正的朋友却寥寥无几。她说,我总是想,只要我拼命怪自己,那么别人看到我内疚的样子就不会再忍心继续怪我。但是,我也不再相信自己能做好什么事,只是等着别人来原谅我。

为什么越懂事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无数家长看完沉默了!

有研究报告称:那些将不幸归因到内部因素,而将好事归因到外部的因素的儿童,往往会容易有更多的抑郁体验。因为很多事情是无法通过自身力量改变,习惯性自责往往会演化为习惯性否定自己的价值和真实能力。就像一颗小树苗,成长的时候没有得到好好浇灌,一辈子都会营养不良。只有真实表达自己的孩子,人生路才能越走越宽,活出真自我。

很多时候,“不懂事”,才能画出独立自由、幸福美好的人生图鉴。

04

真正的懂事是什么?

李开复曾说:“做我的女儿,不必乖,但要积极,要有独立思考、勇敢尝试的能力。”懂事不是恐惧,不是懦弱,不是在侵凌面前,退缩并啜泣。懂事不是对孩子天性的压抑,更不是让孩子的退让,满足成年人的面子。

真正的懂事应该是孩子能够正确解读人际规则,不自卑,不狂妄,遇事时能够明晰、简捷的表达出自我愿望。能够学会与小伙伴的谈判,与成年人的常态交流——想让孩子懂事,至少父母得懂事。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要知道孩子的认知世界很小,对父母的依赖极重,父母眼里微乎其微的小事,有可能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心智成长。

为什么越懂事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无数家长看完沉默了!

懂事的父母,能够清晰判断孩子所面对的环境。鼓励胆小的孩子,勇敢表达自我欲求。要告诉熊孩子,撒泼打滚不是表达。不要让熊孩子的哭喊尖叫得逞,也不要让胆小孩子的恐惧,累积到超过孩子的心理承受。所谓教育,就是依据孩子的不同心理状态,做出适当的调整。

把小孩子视为大人,认真听他们每一句话,尊重他们的权利诉求。

现实上许多成年人都不善于表达自我,要求于孩子做到这一点,就更难——这就是所有的父母,应该感谢孩子的道理,是孩子引导你成长,引导你学习勇气与表达,而非你引导孩子。

愿孩子们只懂该懂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