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召開 一圖看懂12個重點領域改革攻堅

德州市“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召開 一圖看懂12個重點領域改革攻堅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20日訊 3月20日,德州市“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召開。會議提出,德州市將堅持一切圍繞高質量發展、一切服務高質量發展,瞄準體制機制障礙,刀刃向內,自我革命,重點在12個領域改革攻堅。

德州市“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召开 一图看懂12个重点领域改革攻坚

(一)推進公共衛生領域改革攻堅

建立健全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體系

按照三級標準新建市傳染病防治中心,各縣市區綜合醫院建立相對獨立的傳染病科,年底前基本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加大基層醫療機構投入,落實公益一類政策,補齊基層衛生機構空編,2022年各縣市區空編率均不能超過5%。健全完善中醫藥管理體系,開展市優勢專科和縣域龍頭專科建設,構建“互聯網+中醫藥”模式。

健全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實施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工程,縣級疾控中心要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建立與重大疾病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人才培養、引進激勵機制,在各級疾控機構設立首席專家,改革薪酬管理制度,落實績效管理辦法。

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

建立符合傳染病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規律的醫保報銷、支付政策,完善異地就醫、及時結算制度,年底前實現異地聯網定點醫院鄉鎮全覆蓋。同時,健全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加快建設市級醫用物資戰略儲備庫。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完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體系,健全重大疫情應急響應機制,建設市公共衛生應急指揮中心,加強衛生健康信息系統建設。

(二)推進流程再造改革攻堅

要更大力度簡政放權

認真做好660項省級行政權力事項承接落實工作,將市級行政許可事項的行使權限6月底前全部調整到縣級實施,涉及多部門多環節的行政許可事項要整鏈條“打包”下放。市縣共有事項一律以縣級辦理為主,具備條件的市級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委託縣級收件。開展變相審批集中清理,切實解決明放暗不放、明改暗不改問題。市級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基層的業務指導和政策培訓,確保下放的行政權力事項接得住、用得好。

要持續推進流程再造

辦事環節、提交材料、辦理時限分別再減少一半,在獲得電力、獲得信貸、水電暖報裝、不動產登記等方面再推出一批新流程。開展並聯審批“一件事”主題服務,牽頭部門全程負責、一次辦好,部門內部實行“頂格”協調、協同辦理。統一規範市縣兩級行政審批劃轉事項,建立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清單,6月底前全部完成。入駐實體性政務服務大廳的事項必須應進必進、充分授權。建立“一網通辦”“一鏈辦理”“告知承諾”標準化清單,完善提升審管互動平臺。

要著力打通數據共享堵點

清理整合部門自建系統,建設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一個平臺一個號、一張網絡一朵雲”。今年“掌上辦”民生事項和用戶量要實現“雙翻番”,高頻次事項做到全覆蓋。堅決打通“數據煙囪”、“信息孤島”,不交數據就要交帽子。

(三)推進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攻堅

建立留才機制

當前,我市面臨引才難、留才更難的困境。人口淨流出態勢明顯,尤其是人才淨流出嚴重。要認真分析原因,儘快研究制定具體措施,建立長效機制。

搭建成長平臺

一個產業就是一個平臺。充分發揮產業平臺作用,編制人才發展規劃,建立人才數據庫,大力推行“項目+人才”“產業+人才”模式,實現人才與產業緊密融合。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引進更多的假日專家、週末工程師。加大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人才項目的支持力度,既要成人之美,又要解人之困。

完善政策體系

對標先進城市,做好現有人才政策的“廢、改、立”工作,切實提高政策精準性、競爭力、落地率。政策制定既要解決“以帽取人”問題,更要解決“重引輕用”問題。要儘快研究出臺頂尖人才作用發揮、領軍人才引進、企業人才隊伍壯大、緊缺產業人才集聚、創新創業人才扶持、青年人才培養、基層一線人才成長等具體措施,打造“黃金30條”升級版。

優化服務保障

嚴格落實高層次人才服務“綠色通道”政策措施,頒發德州“惠才卡”,健全人才服務專員制度,精心做好安居保障、家屬隨遷、子女入學、醫療交通等“關鍵事項”,吸引更多人才選擇德州、落戶德州。

(四)推進科教體制改革攻堅

推進科金產深度融合

加快“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建立“1+10+N”(1家省級、10家市級、一批縣級)創新創業體系。深化“研發在京津、轉化在德州”科技合作模式,加快清華山東化工研究院、山東大學德州研究院等研發機構落地步伐,規上企業與大院大所建立合作關係佔比今年超過60%,每年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科技融資5億元以上。積極爭創高職本科,大力培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依託德州職業教育集團,促進骨幹企業、行業協會、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緊密合作關係。制定專兼結合政策,鼓勵企業專家、行業精英、工匠人才進校園、上講臺,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創新科技管理體制機制

建立市級財政科技資金管理平臺,撬動各類社會資本共同支持科技創新,力爭2022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達到100億元以上。突出企業創新主體作用,今年新增企業科創平臺15%以上,擁有科創平臺的企業達到650家以上。

實施重大科技創新工程

每年篩選50個前沿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建立市級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庫,組織企業、高校院所、投融資機構開展聯合攻關。支持開展省“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工程”申報工作,對入選項目給予政策支持。啟動“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力爭年均增長20%以上,三年內超過400家。

(五)推進要素配置改革攻堅

要順應國家、省政策調整變化,全面啟動“要素跟著項目走”改革,新增建設用地重點向重大項目、優選項目、雙招雙引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民生項目傾斜,“讓好馬吃上好料”。

要建立項目接續滾動機制,圍繞補短板強弱項、培育新的增長點,積極謀劃大項目、好項目。

要加大閒散土地整治力度,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最大限度挖掘存量用地潛力。省級以上開發區新增工業、商業用地,要積極開展“標準地”供給改革,做到“拿地即開工”。紮實開展“畝產效益”評價改革,採取差別化納稅、用地、用水、用電、用氣等政策,倒逼企業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六)推進財稅金融改革攻堅

堅持財政資金整合做“加法”、企業稅費負擔做“減法”、政府基金債券做“乘法”、化解金融風險做“除法”,確保實現“四增兩降”目標【市場主體活力、財政“三保”能力、政策引導能力、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能力明顯增強,實際不良貸款率、政府綜合債務率持續下降】。

財政資金使用要增強效益

積極推進“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模式,強化教育、科技、人才、信息化等領域專項資金統籌整合,解決“零散化、碎片化、低效化”問題,握指成拳辦大事。探索財政資金股權投資改革,建立市場化項目遴選運作機制,變無償撥款為資本金注入,變“獎補”為“股權”。用足用好專項債資本金政策,擴大有效投資。新組建的“一公司兩平臺”要加快運營,集聚金融資源,支持優勢產業和“四新”經濟高質量發展。

金融服務創新要注重實效

針對疫情導致的部分企業資金緊張問題,金融機構要落實好專項貸款、利息減免、貸款展期等政策,不能盲目抽貸、斷貸、壓貸,防止企業資金鍊斷裂。推行金融輔導員制度,市級篩選400—600家企業進行輔導,每縣市區篩選100—200家進行輔導。積極推進無還本續貸擴面增量,加快完善縣級融資擔保機構,積極推廣“政銀保”業務,創新開展中期流動資金貸款試點和小微企業信用擔保貸款試點。加快齊魯股權交易中心德州運營中心創新發展,實施“縣域資本市場工程”,積極引導企業上市、掛牌。

防範金融風險要壓實責任

進一步強化金融機構和企業的主體責任、監管部門的監管責任、地方政府的屬地處置責任,堅決守住金融風險底線。要不折不扣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即使財政壓力再大,也必須減到位、落實到位。

(七)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改革攻堅

健全環境治理領導責任體系,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明確政府、企業、公眾等各類主體權責,形成全社會共同推動環境治理的良好格局。

創新環境治理模式,以市場化手段推動資源節約利用,實行排汙許可管理制度,推行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嚴格落實誰汙染、誰付費政策,環境違法企業要依法依規納入失信聯合懲戒名單。

(八)推進企業改革攻堅

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要積極開展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引進戰略投資者和央企、名企,真正改出“國企資源+民企機制”的新優勢、新活力。要儘快建立“市場化聘用、契約化管理”的職業經理人制度,推行國企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績效評價制度,實行業績考核與薪酬激勵、幹部任免掛鉤,嚴格獎懲、賞罰分明。研究出臺市屬國有企業投資監督管理和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實施辦法,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建立骨幹企業主導產業培植機制

省裡將設立民營經濟發展領導小組,下設專門的發展促進機構。市縣兩級都要建立相應領導機構和工作機制,配強工作力量,強化服務保障職能,讓民營企業有事能找到“孃家”。支持開展零增地技改、智能化改造,企業技改項目同等享受雙招雙引政策。建立個性化培植方案,今年完成“個轉企”1300家,“小升規”120家,“規改股”70家。各縣市區要篩選8—10家骨幹企業、2—3個主導產業,進行重點培育。健全“新生代”企業家成長培育機制,幫助民企培養好接班人。選擇一批重點行業開展“一業一證”試點,破解“准入不準營”問題。建立政策出臺和調整綜合影響評估機制,實行“事前事中事後”全程跟蹤評價。鼓勵具有行業影響力、規模引領力、市場話語權的骨幹企業,提出產業集群配套發展的好創意、好想法,對經論證可行的進行精準扶持。市級重點篩選3—5家,各縣市區篩選確定1—3家,認真研究論證,成熟一個推行一個。

(九)推進開放型經濟發展改革攻堅

要樹立開放發展新理念,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融入全省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重大戰略,主動對接山東自貿區,加強與日韓、東盟、“一帶一路”及簽訂自貿協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

實施黨政“一把手”項目工程,主要負責同志要親力親為抓招商、抓項目、抓投資,每人重點抓好1—2個引領性的大項目。鼓勵更多外資參與交通、市政及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醫養、教育、金融等領域開放,對外商投資企業(不含房地產項目)按當年實際到賬外資額的一定比例給予獎勵,優先保障外資工業項目用地需求。緊密對接省“十強”產業,加大產業細分研究,加快制定主導產業招商目錄,精準開展產業鏈招商,引進一批建鏈、補鏈、延鏈、強鏈項目。省級以上開發區是重要經濟增長極,是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事關全市高質量發展的成色。要以對德州發展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快開發區體制機制創新,當好“特戰隊”,按下改革“快進鍵”。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要儘快完成改革試點任務,其他10個省級以上開發區要加快制定完善改革方案,全面推開。要堅持正確改革方向,引導開發區迴歸本源,聚焦主業,著力推進雙招雙引、外資外貿、項目建設,在打造人才高地、搭建創新平臺、培育產業生態、加強示範引領上做好文章、下足功夫。

(十)推進鄉村振興率先突破改革攻堅

加快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發揮科技人才支撐作用。

建立健全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管理運行機制,積極探索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實現形式,探索土地承包權和宅基地使用權依法自願有償退出機制,提高土地資源配置效率。有效整合利用農村零散土地資源,增減掛鉤節餘指標等優先用於村莊發展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建立鄉村振興財政投入持續增長機制,深入推進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發揮財政資金槓桿作用,撬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更多地投向鄉村振興。健全鄉村金融服務體系,穩妥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抓牢產業振興這個關鍵,積極培育農業“新六產”,深化與省土地發展集團等戰略投資者的合作,打造一批鄉村振興示範樣板。堅持規劃引領,積極穩妥推進合村並居,做到不規劃不建設、不規劃不投入,成熟一個,啟動一個。

繼續推廣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建立集體經濟持續增收機制,提高農村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

(十一)推進優化法治環境改革攻堅

要平等保護市場主體

在市場準入、審批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等方面,打破“捲簾門”“玻璃門”“旋轉門”,為民營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規範涉企執法,凡無法律依據的,一律不得開展執法檢查;凡針對同一市場主體的多個檢查事項,原則上一次性完成。

要加強體制機制建設

設立企業應訴平臺,建立企業投訴“接訴即辦”機制。開闢企業涉訴糾紛“綠色通道”,建立“權益救濟”機制。由市中級法院牽頭,開展涉企訴訟案件排查專項行動,年底前2年以上涉企積案全部辦結。建立“免罰清單”機制,對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出現非主觀過失或輕微違規,探索實行“首次不罰”“首次輕罰”。建立“限時清欠”機制,大力清理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對歷史遺留問題,要逐一拿出解決辦法,逐一化解到位。

要加強信用體系建設

積極創建國家信用示範城市。建立政府失信責任追溯和承擔機制,加大政務誠信建設力度。建立企業“信用承諾制”,實行差異化分類監管,守信激勵、失信懲戒。

(十二)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改革攻堅

要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制度,把抗擊疫情中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好經驗、好做法作為制度固定下來、堅持下去。綜合運用各種治理體制、機制、制度保障治理能力充分發揮,確保基層治理穩定高效。健全領導責任體系,堅持“屬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擰緊“責任閥”。持續開展領導包案和領導幹部接訪下訪,深入開展信訪積案化解攻堅。健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探索建立“互聯網+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不斷提高矛盾化解的效率和質量。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依法及時就地調處化解鄉村矛盾糾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緊盯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隱患,提高預測預警預防能力,有效將各類矛盾風險防範在源頭、化解在萌芽。

德州臺 陳焓 喬興華 鮑曉晗 張予騰 李陽 邵翊 範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