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她的慘死,道出了愛情與婚姻的3個殘酷真相

最近重溫了由英倫玫瑰凱拉·奈特莉主演,2012年上映的電影《安娜·卡列尼娜》,讓我對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這部長篇名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讀後更是感慨萬千。

這部鴻篇鉅製以上帝般的悲憫視角講述了高貴、優雅、聰慧、美貌的貴婦安娜,偶然邂逅了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的貴族軍官沃倫斯基,發生了婚外戀,並生下一女,後因社會輿論的譴責,以及對情人沃倫斯基的懷疑,對前景的絕望,心灰意冷跳軌自殺的故事。


《安娜·卡列尼娜》:她的慘死,道出了愛情與婚姻的3個殘酷真相

英倫玫瑰凱拉·奈特莉

看起來,這似乎和一般的出軌八卦豔情故事沒有什麼不同。仔細回味,卻發現哲學家托爾斯泰將婚姻和愛情的真相通過看似平淡的語句展示在我們面前。

一、婚姻≠愛情

安娜與丈夫是標準的老夫少妻,丈夫卡列寧比她大二十歲,是一個典型的貴族官僚,一切以事業為重,枯燥無趣,麻木虛偽。倆人的婚姻,可以說利益的結合多過於感情的契合。在那個時代,為愛結婚的觀念遠沒有今天這樣流行。

同時,豢養情人是貴族上流社會之間心照不宣的秘密。男人們家中已有妻室,在外仍與合意的小姐、太太們不清不楚;已婚的貴婦們也不遑多讓,身邊不乏各色追求者。婚姻不僅不是愛情的神聖保護盾,甚至淪為一些人的遮羞布。

以至於書中上流社會的人們普遍認為“雙方都胡鬧夠了再結婚,這就是我們所謂的理性婚姻。就像害猩紅熱一樣,人人都要經過的。”而對於愛情的態度則是

“愛情就像牛痘一樣,要預先人工接種了。”

可見,人們並沒有把愛情和婚姻劃等號,甚至是區分得很開。婚姻要權衡利弊、保持理性,而愛情則是一場需要提前預防的疾病,胡鬧過後,迴歸理性。

一開始,安娜與卡列寧是大家眼中的模範夫妻。高官厚祿的卡列寧能夠給安娜提供優渥的生活、上流社會貴婦的身份,而美麗優雅、高貴聰慧的安娜也會為丈夫在交際場周旋。這樣感情匱乏的“理性婚姻”似乎運作良好,兩人育有一子,是別人眼中“幸福的一家”。


《安娜·卡列尼娜》:她的慘死,道出了愛情與婚姻的3個殘酷真相

安娜與丈夫卡列寧

“一旦被人漠視的感情甦醒了,理性婚姻的幸福就會煙消雲散。”

安娜在去莫斯科為出軌的哥哥調解的路上,在車站邂逅了英俊瀟灑的貴族軍官沃倫斯基。這個年輕男人的出現讓安娜感覺到了在“理性婚姻”中沒有體會過的悸動與激情。沃倫斯基更是對安娜一見鍾情,為她的成熟優雅所傾倒,不顧安娜已婚,展開了熱烈的追求。

逐漸在沃倫斯基的熱情中淪陷的安娜開始自我覺醒,前所未有地強烈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活生生的、需要戀愛、需要感情生活的女人。被壓抑的生命力和熱情也漸漸覺醒,她整個靈魂都在吶喊:

“我不能再欺騙自己,我是一個活人,我沒有罪,上帝把我造成這樣一個人,我需要戀愛,我需要生活。”

“婚姻和愛情相等嗎?”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這裡不評論答案的正確性。

有人堅持“為愛結婚”,愛情與婚姻嚴格等同;有人理性高於感性,支持“理性婚姻”,夫妻合夥把日子過好大於一切。但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選自己所選,愛自己所愛。

二、再激烈的愛情終將趨於平淡,沒有責任的愛情終將枯萎

伏倫斯基無疑是愛安娜的。他不僅年輕、英俊,而且身家不菲,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妥妥的高富帥,身邊不乏愛慕者,但他風流而不下流,面對深深愛慕著自己的吉蒂能做到發乎情止乎禮,不玩弄感情。

從莫斯科車站的偶遇之後,沃倫斯基就不由自主地追尋著她的身影,她在哪裡,他就去哪裡。他跑去所有她會參加的晚宴、舞會,把與她相遇當成最大的快樂。甚至在安娜病危時開槍自殺。

奇蹟般地,安娜的病好了,而沃倫斯基的子彈也打偏了,傷好以後,他們便不顧一切地在一起了。他們一起旅行,一起生活,度過了生命中最快樂的時光。


《安娜·卡列尼娜》:她的慘死,道出了愛情與婚姻的3個殘酷真相

安娜與情人沃倫斯基

“他望著她,好像望著一朵摘下來已久的凋謝的花,他很難看出它的美——當初他就是為了它的美而把它摘下來,也因此把它毀了。”

當他們同居並生下一個女兒後,事情漸漸地發生了變化,從前成熟優雅的安娜常常莫名其妙地醋勁大發,無理取鬧。當談論到女明星時,臉上掛滿了憤恨,嫉妒使她變得醜陋。

“人並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沃倫斯基發現,安娜已經完全不是他一開始瘋狂愛上的那個女人了。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在,她都已經不像從前。不管他如何努力,都無法掩飾對她的日漸冷淡。

而這一切的根源在於,他們的愛情是基於生理衝動的情慾式的愛,激烈而短暫。而不是像列文和吉蒂那樣,兩個人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相互扶持式的愛戀。更糟的是,他們兩個人都不知道責任為何物。

沃倫斯基像一個還未成長為男人的青年,他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也要面對婚姻和家庭。

他骨子裡仍是一個愛玩的孩子,以為愛情就是兩個人在一起享受快樂,根本無法適應“丈夫”、“父親”這樣沉重的角色。當安娜不像從前那樣能使他快樂的時候,他的愛情開始淡了。


《安娜·卡列尼娜》:她的慘死,道出了愛情與婚姻的3個殘酷真相

年輕英俊的沃倫斯基

而安娜,當她沉淪於與沃倫斯基的愛情時,她就變成了一個跟著感覺走的叛逆的小孩。她不願忍受無愛婚姻的壓抑,一心追求愛情,卻甚至不願意低下自己高貴的頭,為了沃倫斯基去向丈夫卡列寧請求離婚。

她不想失去婚姻的庇護,不想失去自己與卡列寧的兒子,卻一再的背叛,無視自己對兒子的傷害和對丈夫政治生涯的不良影響。

她什麼都想要,卻什麼都不想付出。

她甚至不愛自己與沃倫斯基的女兒,這個可憐的女孩一出生便被打上了“不倫”的烙印。一想到生育會影響自己賴以吸引沃倫斯基的美貌,安娜就不想生下這個孩子。不論安娜怎樣勉強自己,也無法愛這個女孩,也無法裝出愛她的樣子。

當激情退去,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愛才能繼續走下去。雙方都在逃避責任,一味只追求快樂,這樣的關係相處下來只會相看兩厭。

三、違背倫理道德,遭人唾棄的結合無法長久

“卑鄙?如果您想使用這個詞,那麼,告訴您,為了情人而拋棄丈夫和兒子,卻又吃著丈夫的麵包,那才叫卑鄙!”

安娜在公然和沃倫斯基在一起後,就遭到了上流社會的唾棄。從前與她相熟交好的貴婦們鄙視她,甚至當著她的面辱罵她。這讓安娜感到痛苦的同時又非常不甘,明明這些貴婦背地裡並不缺情人。

但她還是不可遏制地恐懼,在最初的喜悅過後,安娜越來越為自己的生活和前景感到害怕。她已經被世人所唾棄,身邊只剩下一個無法正式結合的情人沃倫斯基和一個“不倫之戀的產物”——自己不想生下來的女兒。


《安娜·卡列尼娜》:她的慘死,道出了愛情與婚姻的3個殘酷真相

絕望的安娜

如果失去沃倫斯基,她就一無所有了。

這讓她變得敏感而燥鬱。生下女兒後,身材走形,美貌不再,更使她不安。只是幻想沃倫斯基與別的女人親密,就能讓她瘋狂。這也為她最後跳軌自殺埋下了伏筆。

曾經,在熱情正濃時,沃倫斯基也會為了安娜暫時犧牲自己的仕途。但是,他畢竟是一個有身份有地位的貴族青年,他不可能像安娜一樣只靠愛情活著。當他和安娜從意大利旅行結束回到俄國後,他渴望重返上流社交界。

然而,由於安娜被社交界唾棄,她只能寄希望於沃倫斯基能和她一起到鄉下隱居。可想而知,沃倫斯基並不想過這樣無聊的生活,他照樣參與上流社會的各種宴會和活動。

安娜感到沃倫斯基正與她漸行漸遠,在歇斯底里的絕望和報復欲中,跳軌自殺,死在了她與沃倫斯基第一次相遇時的車站。

燦爛的愛情總讓人炫目,然而這種違背道德倫理、為世人所唾棄的愛情又有幾個人能堅持到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