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工程上能不能把长江和黄河连接起来?可行性有多大,利弊都有哪些?

封尘


长江径流量丰富,多地出现涝灾,水白白地流进大海,而黄河流域降水量持续减少,华北地区河南、山东、京津冀一带持续干旱,迫切需要引长江入黄河,实现南水北调,解决黄河流域及华北平原地区严重缺水问题。

就目前来看,南水北调东、中、西线就能把长江与黄河连接起来,方案可行。东线取水长江,沿京杭大运河北上,工程量小,惠及面积大,不足之处,不能实现自流,取水需要动力,需要逐级提水,扬程约40~50米,才能引入黄河,成本较高。看下图:

目前工程已实施,充分利用黄河河道高程和东平湖储水功能,今年已试水北线,到达山东德州,河北沧州、天津等地,年引水130亿立方米。从目前引水情况来看,东线的潜力已经基本用完,更多地寄希望于中线和西线。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穿过黄河,至京津冀一带,从工程来说,在华北平原西侧,太行山东麓开渠引水,简单易行,工程难度小,并且能实现自流,成本较低,实现年引水量95亿立方米。从目前东线与中线调水情况来看,这些水对于北方来说依然不足,迫切需要从三峡水库引入到丹江口水库,而这段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引水工程。见下图

从三峡水库到丹江口水库直线距离250公里,从两地的海拔高程来说,三峡正常蓄水位是175米,丹江口调水水位是147米,中间相差28米,能够实现自流。

从工程实施方案来说,横在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之间的是大巴山巫山山系,基本无法找到任何能够自流的明渠,如果要修筑明渠那么必须绕很大的弯子,穿过许多河流山谷、居民区,所以成本很高。但是如果这二百五十公里全部走隧道,那么不惊扰任何人,不需要搬迁,但地质构造复杂,施工难度大。所以说也存在着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二者之间难以做出正确选择,这要综合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来评价。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干流通天河引水至雅砻江80亿立方,雅砻江至贾曲50亿立方,贾曲---达曲---大渡河--黄河40亿立方米,三条河打通总计引水170亿立方。解决黄河中游目前需求的水量问题。

长江干流通天河年总径流量约130亿立方米,而西线南水北调需要170亿,这还没有考虑到未来干旱持续发展程度,继续增加调水的可能,还不能让通天河断流,破坏河流的生态系统。所以不能把通天河和黄河直接打通,而是把雅砻江、大渡河、通天河连接在一起来实施调长江上游水入黄河的方案。

这个方案工程难度最大,到目前还在论证阶段,还没有实施。上游各河流之间连接起来,多数以隧道方式连接,而这些地区处于青藏高原边边缘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多断裂带,还经常发生地震。另外这里地广人稀,高海拔,雪山冰川,后勤补给困难,施工难度不是一般的困难。所以说至今还没有施工。

调长江水入黄河,解决北方干旱,从长远来看势在必行,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南水北调工程会逐一落实,实现。


地理纵横


以现在的工程技术如果不考虑成本因素,长江和黄河肯定可以连接起来,即便有海拔高度差距存在,也可以通过大功率抽水设备解决,不过这么做的成本可能大于连接后带来的益处,所以意义可能并不大。先看上游,从地图上来看,长江与黄河的发源地其实相距并不远,如果能在上游就将两条河流打通,那么可以有效补给整个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不过在高原上将长江与黄河连接起来的施工难度是最大的,当前此方案虽然经过了多次论证,但是还没有实际性的行动。而且,虽然长江上游水量足够丰富,甚至是黄河的五六倍,但是黄河中游的泥沙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理论上上游水量越大,带给下游的淤积越严重。
再看中游,黄河流经的西北地区是整个流域当中最干旱的,但是在流经西北时,因为地形原因开始向北转向,而同时长江也沿着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到达流域最南端,此时黄河与长江相聚是最远的。此时如果联通两条河流的工程,所能带来的价值便大打折扣,毕竟长距离的跨落差人工增水,所投入的成本也是巨大的,甚至成本比在上游还要高,两条河流联通据对不会选择在中游。最后看下游,下游通过京杭大运河的人工水利,以及南水北调工程,两条河流基本已经连在了一起,但是仅限于生活用水,根本就不可能大批量的供应。其实,长江经过上游、中游众多的支流汇入后,在下游形成了宽阔的河道,水量十分丰富,如果在黄河不能有效治理中游泥沙的前提下,大量供应黄河下游,使黄河过郑州后也形成黄金河道是最理想的,不过当前黄河下游有大量地上河,也不具备链接条件。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长江与黄河,自古就被称为我国的“母亲河”,孕育了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都属于我国七大水系之一。长江,世界第三大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年径流量为9513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黄河,世界第五长河,年径流量580亿平方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长江与黄河,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三江源地区。我国水资源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主要是因为我国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不均匀所致,导致华北地区缺水形势更加紧张。



那么,现在在工程上能不能把长江和黄河连接起来,把长江水调给黄河,而缓解北方缺水问题呢,可能性有多大呢,利弊都有哪些呢?

我国超级工程很多,比如:“南水北调”工程,三峡大坝工程等,都是举世闻名的,也是跟我国民生息息相关的。其中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南方丰富的长江水资源,通过人工开凿河道,在不影响长江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合理调水给北方。该工程分为:东线、中线、西线。东线,借助原来的“京杭大运河”古道,长度1156公里,分别到达天津地区和山东地区,调水量为145亿立方米。中线,通过三峡大坝自流到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再经河南、河北到北京地区,长度为1432公里,调水量为130亿立方米。西线,是通过长江上游的大渡河、通天河、雅砻江等上游兴建水库大坝,用隧洞穿巴颜喀拉山调水给黄河上游,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解决我国西北旱情,长度1245公里,调水量为170亿立方米,当然西线还没有真正实施,只是在论证阶段。


现在,我国不仅仅把长江与黄河连接起来,还把淮河、海河串联了起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布局。当然任何事都是有利有弊的,长江与黄河连接起来,有利于缓解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旱情,解决沿岸的缺水危机问题,解决了我国南方北方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提供了工业、农业与生态环境用水,间接也缓解了南方的洪水灾害问题,利国利民,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等等。当然,“南水北调”工程再给我国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两岸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危害;对灌溉、航运,水产养殖等方面也有影响;对植被破坏,耕地面积减少也有影响;也对长江水量造成影响;对长江口的崇明岛面积变化也会有影响;东线调水,可能引起海水倒灌,水质变咸,两岸土壤盐碱化,肥力降低等影响。



谢谢阅读。


这么近那么远F4


这个完全是可以的,而且是非常简单的。用管道把长江和黄河连起来就可以了。利用海拔的高低差。水就可以自然地流到了黄河。一根水管不够可以加到100根,1000根完全可以实现这个问题。


U君明阁


通过兴修水利工程实现将长江和黄河连通的伟大设想,不是不存在这种可能性。但是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预测的潜在隐患。


黄河和长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滋养着流域两岸的百姓。孕育出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但是黄河和长江却又是两条完全不同的独立河流。两条大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区。但是出三江源后,黄河马上流向了我国的西北地区,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广袤大地上,而长江则流向了我国的西南地区,横卧在我国南方的广袤大地上。

尽管在历史上黄河经常改道。但是黄河和长江还是保持着互不干扰的基本原则。黄河在泛滥时只不过是会侵入到淮河或者北方的海河流域。对于侵犯南方的长江河道,泛滥下的黄河也无能为力。

修建一些水利工程用来连通黄河和长江的设想其实古来亦有。比如说修建于隋朝时期的京杭大运河。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将黄河和长江连通的目的。只不过京杭大运河是以发展航运为主。并不在意运河水流的快慢和水流的流向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中国由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再转变为工业强国。稀缺的水资源使得中国北方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华北等地区的地下水严重超采,黄河甚至一度出现过断流的现象。黄河下游地区盐碱化严重,海水倒灌更加重了这一现象。

于是国家便着手修建了南水北调工程。为的就是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调动一部分给水资源紧张的北方地区。但是南水北调工程并非是连接长江和黄河的水利工程。而且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经过黄河之时采用的是穿堤暗渠的方式。也就是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尽管连接着长江。但却没有直接与黄河发生关系。只不过是调取出来的水补给了黄河流域的缺水情况。

南水北调工程共分为三部分。其中东线和中线工程均已实施,而西线工程却因为种种原因而迟迟没有上马。实际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才是真正的将长江和黄河连接的水利工程。目的就是为了从长江和黄河的上游地区便将二者打通,使黄河全流域的缺水情况都得到缓解。



关于通过兴建水利工程连接长江和黄河所带来的利弊,则很难量化对比。首先,将长江和黄河联通之后,可以有效的缓解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有效的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但是跨流域的吊水直接改变了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进而也改变了全国各地区的区域小气候。可能会加剧一些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同时水系的联通也可能会给生物入侵创造途径和通道。而生物的入侵势必会导致原有的水生生物受到破坏甚至灭绝。




珞珈山的猫


把长江中线入京工程的水的一部分,凿穿太行山底隧道引入长治,也可以吗?


小灵通239


不就是红旗河的一期工程。不是技术问题,就是,钱


一个乌鸦x


连起来做什莫?


对方和你是好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