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春分無雨鬧瘟疫,春分有雨病人稀”是什麼意思?

二號小朱說電影


3月20日,今日春分。“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無雨鬧瘟疫”,這句農村俗語真的能夠預見疫情麼?

春分是一年24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春分春分,將春平分。這一天意味著白天的時間和黑夜的時間是完全一樣的。一年中這樣的日子只有兩天,還有一個是秋分節氣。

“春分有雨家家忙”,“春分有雨是豐年”。春分盼下雨,是春雨貴如油這個道理在農業生產中的又一個個具體體現。這個農民們已經習慣了,認可了。春分麥起身,有雨始生長。

可是春分節氣是否下雨,真的會與疫情有關係嗎?

這句話從字面上我們能夠很好的可以理解,如果春分時節下雨的話,那麼生病的人就比較少;而春分時節不下雨的話,因為一般是乾旱少雨,給細菌和病毒的傳播帶來了先天條件,那麼極有可能會鬧瘟疫。

我們知道古人說過,“瘟疫始於大雪,生於小寒,弱於雨水,衰於驚蟄,亡於清明”,在我們人類的發展史中,歷史發生過許多疾病,如:痢疾、霍亂、天花、鼠疫等等都是在遵循這麼個規律。而對於人們離不開的家畜,疾病疫情發生好像也是這麼的。

在人們與疫情的長期戰鬥過程中,從人們的體感和呼吸中也能感覺到,北方人講究春季吃梨潤肺,氣候溼潤些對人的健康有利。

研究老話也不難發現,瘟疫在雨水滋潤大地後,其勢頭會開始弱。而一年中的降雨從驚蟄開始後,會漸漸頻繁,而春分時節的雨水較驚蟄來說,正常年景下都會越來越多。

因此,春分時節的降雨十分重要。不僅事關農事生產,老輩人傳下來的疫病流行和防控經驗也令人沉思。

當下國內疫情明顯好轉,連續清零已多日。可是國外疫情卻在嚴重蔓延。境外各國確診病例超過了13萬例!意大利,伊朗,酉班牙,德國,美國些國家都已破萬!我國輸入性病例持續增加,連續多天國內確診病例都屬於境外輸入型。

再看看今日的天氣預報,我們這裡晴空萬里,3-4級西北風,4到25度;森林火險天氣等級四級,高度危險,容易燃燒。北方多地火災頻發,提醒人們十分注意。

好在長江中下游將有強降水和強對流。3月19日20時開始,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西北部、新疆北部、西藏中東部、青海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西藏東南部、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和東南部、華南大部、臺灣島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小到中雨。

這樣看的話,咱們的春分節氣,有的地方下雨,有的地方無雨,那今年的疫情會不會得到控制?看來這句老話已經說不清了!

我們還是聽聽鍾南山院士預測的話,新冠肺炎疫苗疫苗預計將於今年9月份可用於人體!哪麼疫情應該不會跨年!

但是與疫情的鬥爭不可絲毫鬆懈。當下正在發生的輸入性病例提醒我們萬分小心,對回國人員,外國來華人員務必嚴格執行無條件14天集中隔離觀察!

你覺得呢?


風和陽光如是說


老一輩莊稼人常說:“春分無雨鬧瘟疫,春分有雨病人稀。”那麼老一輩人經常唸叨的這一句話有什麼寓意呢?《三農寶典》今天就來趣談一下這句話的意思。


一、春分無雨鬧瘟疫

老一輩莊稼人認為,如果正值春分的時候不下雨,那麼今年很有可能鬧瘟疫,因此就說春分有雨鬧瘟疫!其實,還有一句話就是春分無雨要鬧事,可見春雨對於種植莊稼來說是多麼重要。



二、春分無雨病人稀

老一輩莊稼人認為,如果正值春分的時候下雨,那麼今年得病的人就會變得少一些,因此就說春分有雨病人稀。



三、“春分無雨鬧瘟疫,春分有雨病人稀”這句話可靠嗎?

其實在以前,農民的知識程度有限,因此很多農業知識,都是先輩逐步摸索出來的,這就孕育出了諺語文化。比如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之類的。

農民根據長久以來的種植經驗,總結出來的諺語雖然有的並不完全科學,但是還是一定的道理。


以上就是《三農寶典》關於這些問題的個人意見供廣大農民朋友參考!如果您有不同看法,可以在下方評論討論哦!關注《三農寶典》帶您瞭解最新三農資訊!客官,賞個贊再走吧!





一隻電影人


說到農村俗語,那可都是中華文明5000年來,我們的老祖先,經過長久的觀察,再經過對照驗證而得出來的,按現在的科學解都有一定的道理。在我們當地也有好多關於俗語,有關於天氣的,有關於農耕的,好多俗語現在都還在廣為流傳。

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俗語會在中國大地廣為流傳呢,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在以前,由於國家科技不是太先進,農民們只能依靠諺語來預測,不能說有十分的把握吧,但確實有的俗語準確度也可以說八九不離十。



不好意思,說到俗語,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深有體會,說的有點跑題了。那麼咱就說說《春分無雨鬧瘟疫,春分有雨病人稀》是什麼意思。看看古人留下來的俗語。到底又沒有科學道理?

一、春分無雨鬧瘟疫,春分有雨病人稀。意思就是到春分這個節氣的時候,如果老天爺不下雨,那麼今年就有可能鬧瘟疫的,但是如果到春分節氣老天爺下雨的話,生病的人就不會有那麼多,說白了也就是下雨後空氣得到了有效的淨化,空氣質量肯定好,人就不容易感冒發燒了,不過今年的春分過後,全國各地都普遍地降了雨。 像北京地區昨天還喜迎桃花雪,是不可多得的盛世好兆頭。




二、藉著這個話題再說一個關於春雨的俗語。《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這個俗語的意思就是,如果春分的時候要是陰雨天,那麼整個春季就會不間斷地下雨,反之整個春季就會比較乾旱,那麼農民就會早早的做好防旱的準備。



上邊兩條農村俗語你說有道理嗎?要我覺得畢竟流傳了上百年了,應該有他流傳的道理,要是一點準確度也沒有的話,也不會廣為流傳了,你說我說的對嗎?

你們家鄉有什麼俗語廣為流傳的?歡迎留言討論。


80後1944689832


萬物復甦,春意盎然。

今天就是2020年的春分節氣,春光真是明媚極了,大大的日頭兒,明晃晃的,直照得身上暖乎乎的,多少讓人感到有些躁熱的意味兒。


這樣的天氣,如果對應:“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無雨鬧瘟疫”的農村俗語,心裡難免會犯起了嘀咕:想想當下的疫情尚未徹底結束,這種口口相傳的民間說法兒,究竟有沒有道理呢?

在中華民族漫長的發展史中,歷經磨難,飽受戰爭、天災、瘟疫等災禍,從某種程度上看,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與災害作鬥爭、戰勝災害並發展興旺的歷史。

那麼,為什麼說春天容易發生瘟疫流行呢?原因也不復雜。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同樣一些攜帶病菌的害蟲也會蠢蠢欲動,“驚蟄”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掀開沉重的歷史記憶,痢疾、霍亂、天花、鼠疫這些曾經駭人聽聞的瘟疫雖已消彌殆盡。然而,在當時卻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為了戰勝肆虐的疫情,歷史上湧現了懸壺濟世的抗疫名醫,如醫聖張仲景,神醫華佗,藥王孫思邈等,並在實踐中總結出了寶貴的經驗和智慧。

俗語“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無雨鬧瘟疫”,即是告訴人們,如果春天多雨的話,對抑制傳染病流行有積極作用,否則,就比較容易染患疾病。


為此,史料上還有相關記載“瘟疫始於大雪,生於小寒,弱於雨水,衰於驚蟄。”由此再聯想到,歷史上的許多瘟疫發生節點,大致也是在去冬今春時段。

春分時節,農事活動相當繁重,田間管理工作尤為緊張,越冬作物生長也進入了關鍵期,對雨水的需求格外強烈。

如果不下雨或者雨量較少,就會導致天氣乾燥,不僅農業收成受影響,對人的身體健康也是不利的。春至陽生,人體的組織器官在嚴寒環境中形成的防禦功能,並不能隨即自我調適,很容易發病。

就我個人體會,每到春天差不多都會感冒一次,渾身上下十分難受,除了吃藥打針,就是多喝開水,前後大概一個星期左右,就會痊癒了。


因為季節轉換過程中,人的抗病能力也會相應下降,而在乾燥的環境中,各種細菌、病毒也開始大量繁殖,極易乘虛而入。

因此,必須注意保暖,多喝水,多運動,預防為先。

一是注意居室通風:現在天氣轉暖,開窗換氣非常必要,否則,極易滋生滋生病菌,極易引發傳染病。不過,切記室內保溫,應逐個房間依次通風,尤其有老人小孩的家庭,更要注意保暖。

二是做好個人衛生:勤洗手洗澡、勤換內衣、勤曬被褥。出行戴口罩,不隨地吐痰。三是適度運動:每天運動個把小小時,有助於人體新陳代謝功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免受傳染病的侵襲。


四是保證充足睡眠:做到作息有規律,不熬夜,睡眠質量有保證,人體功能就能得到充足的自我修復。

五是合理安排飲食。春天應多吃些蔬菜水果,多喝水,少餐油膩食品,日常三餐應以清淡為主。

總之,春天是一年最美好的季節,卻也是一些傳染病的高發時期,在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時,我們一定要提高防疫意識,具備防疫常識。唯有如此,才能擁有幸福快樂安康的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