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孩子一次函数总是容易出错,是什么原因?

枫叶4766


很高兴来回答你的问题!

  • 回归课本,从概念出发!

课本是我们学校学习,最原始的工具!孩子不会做题,我们当归根溯源!概念,定义,性质,公式,定理,变形式,推导过程,解题步骤等!万变不离其综,从源头上开始从而解决基本问题!

  • 回归笔记,错题,习题,从过程出发!

当概念性的问题已经被解决的时候,我们应当开始实践!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要想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掌握,做题是最好的方式!同时结合笔记,错题。注重解题的思路。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 回归方法,从技巧出发!

当知识点和解题掌握熟练之后,我们就可以考虑学习方法了。这时候相当于你能站起来,能走的状态,就可以学习如何跑了!一次函数基本是应用题,文字题量大,干扰因素多,如何读题,如何审题,如何提炼提纲,如何在众多解题方式中找到一个时间短,少走弯路的解题方法!平常的学习如何总结,如果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点,如何学会一道题,变成学会一类题,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等等。如果这些都会了,基本没有问题了。

单独考一次函数的少,很多时候是结合方程,不等式,平面几何,二次函数等一起考,一次函数只有学好了,后面的才会学的轻松!加油吧!


小小文说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关于初中数学的内容是我的头条领域,自己也一直在重复着初二初三的教学。

一次函数容易出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为什么我们感觉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却屡屡犯错呢?我总结以下几点,不足之处请指正:

  1. 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函数,对于函数的基本了解还不足,比如说自变量、因变量,取值范围,图像、增减性等。有些学生连什么样的图像是函数都不清楚。

  2. 学习函数需要学会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数形结合。研究函数不接合图像简直就是在纸上谈兵。不管是最简单的正比例函数还是一次函数,乃至九年级要学习的二次函数,都要学会用图形的思想来研究函数,因为每一个函数都对应的一个线。线上的每一个点都对应着一个数对,即是坐标系里的一个坐标。k和b的正负也影响着函数的增减及与坐标轴的交点。所以想学好一次函数必须多研究图形。

  3. 想要补过来也不难,从函数的基本概念入手,先彻底理解,再结合一些题目训练,应该很容易提升上来。


金思维数学


没有形成函数思想,需要深入了解函数的概念


xifeng


还是不理解,理解就不会出错


肥西金


感觉函数题挺简单的,画图象一般是列表,描点,连线

函数有X,Y坐标轴,有4个象限

XY都为正是第一象限

X负Y正为第二象限

XY都为负是第三象限

X正Y负为第四象限

做到熟悉,随便说出一个坐标,就能马上说出是第几象限!!

分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属于正比例函数

正比例函数是一条直线

求解析试时找两个点

正比例函数解吸试是Y=KX+b

K,b为常数,K不等于0

1 一次函数的格式:y=kx+b

2 一次函数的规律:当k>0,b>0时,函数经过1\\2\\3象限,y随x增大而增大

当k>0,b=0时,函数经过1\\3象限,y随x增大而增大

当k>0,b<0时,函数经过1\\2\\4象限,y随x增大而减小

当k<0,b=0时,函数经过2\\4象限,y随x增大而减小

当k<0,b<0时,函数经过2\\3\\4象限,y随x增大而减小。

这个很重要的,

一次函数为Y=KX

反比例函数为Y=K/X

K不等与0

X不等于0



老张讲数学


刚开始学习函数的许多学生都学不会,主要是他们没有理解函数,为什么要它写成这种形式,y=kx+b(k,b是常数,k≠0),又有不少新概念什么自变量啊、常数啊,又增加了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这些另人厌烦符号,以前直接就能解答题现在又要分析坐标还写y=kx+b(k为常数,k≠0),这样为什么啥?这都是初学函数的主要问题,概念理解不了,很多老师觉得一次函数简单所以讲的比较快,有些孩子开始还能听懂,后来越听越糊涂,这就需要老师针对这些孩子从新这些问题慢慢讲解,有些概念问题要加细,孩子理解了就能学得快,对以后学习二次函数、三角函数打好基础。

每个孩子都自己学习快的东西,有些几何学得快,有些函数学得都很正常。




山伯洞主


这是基础知识的掌握问题,也是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问题,注意这两句话,回头多练我这两句话。另外,注意图像与一次函数解析式这样的数形结合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