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神讲一下曾经的南斯拉夫有多牛?

王思葱的经纪人


曾经的南斯拉夫有多牛?1990年代以来,前南地区可以说成了战争与动荡的象征。但在历史上,南斯拉夫却也曾经有过引发全球东西二营,甚至黑白两道都共同侧目的高光时刻。具体如何请阅读下文了解一下吧。


曾经的世界最抢手护照

要说起曾经最能代表南斯拉夫实力的象征,其实并不是它强大的文体实力,或是经济发展程度,而是一个最近这几年我们才开始关注的领域,即护照的免签国。

说到这一点可能很多朋友都会感到奇怪,这跟南斯拉夫有什么关系?但其实这恰恰是最能体现当时南斯拉夫国力以及南斯拉夫最让其它国家的人羡慕的一点。因为在冷战时期,南斯拉夫护照曾经长期是世界上可以免签入境国家最多的护照。

这本大红封皮的南斯拉夫护照曾经是世界各国小偷们最想偷到的贵重“资产”,也曾是各国黑帮争相仿制的“顶级”证件

这个原因说起来也比较简单,因为在冷战时期,东西方对峙极其严峻,因此两个阵营都对对方人员戒心极重,所以即使是再发达的国家,其国民进入对方阵营成员国的领土也都很难,都需要经过层层审核的签证审批流程,被拒绝的可能性很高。而南斯拉夫在当时却是个特例,它虽然实行社会主义,但却不是东方阵营华约成员国。而且它虽然也不是北约成员国,但却跟西欧各国保持着良好关系。同时它还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和重要领导者,所以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南斯拉夫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达成了免签入境协议,其中包括东欧和西欧几乎所有国家,堪称“准全球通行证”。

所以在当时,虽然南斯拉夫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出众,但其国民出国旅游或是工作却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在最高峰的1976年,南斯拉夫出入境人次竟然达到了1600万,而要知道当时南斯拉夫全国总人口才只有2000万人。因为只要手持一本南斯拉夫护照就几乎可以畅行整个世界,所以南斯拉夫人的护照在当时成为了全世界最容易失窃的物品,也成为了被仿制频率最高的护照。当时在一些黑市上,一本南斯拉夫护照竟然能卖到1万西德马克的高价。

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

而南斯拉夫护照能成为准全球通行证,跟南斯拉夫不结盟运动发起国的地位是分不开的,因为这个特殊地位使南斯拉夫护照在100多个不结盟运动成员国都得到了免签待遇。

南斯拉夫虽然在二战重建之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但从一开始它的独立性就很强,并不是特别听苏联的话。在1948年,南斯拉夫因为一系列与苏联的分歧不可调和,所以与苏联公开决裂。之后它向美国请求援助并得到美国的响应,成了美国在欧洲实行的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之一。但因为社会制度的不同,南斯拉夫虽然此后一直和美国及西欧都保持了良好的政治与经济关系,但却没有加入北约,没有公开成为西方集团的一员,而是成为了一个与瑞士类似的准中立国家。

铁托、尼赫鲁和纳塞尔是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发起人

但与瑞士不太过问国际事务不同的是,南斯拉夫从1950年代开始就积极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与自己命运类似,刚刚摆脱大国影响或者殖民统治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关系。在1955年的印尼万隆亚非会议上,南斯拉夫和印度、埃及等国提出了不结盟运动的构想和基本准则。1年之后,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以及埃及总统纳赛尔等人一同在南斯拉夫布里俄尼岛上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成立。

1961年,不结盟运动首届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当时共有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铁托成为了不结盟运动首任秘书长。不结盟运动实际上是在当时东西方冷战的大背景下一些刚刚取得独立,同时又不愿意和美苏任何一国结盟的国家报团取暖,在国际上协调行动的一个组织。所以不结盟运动成立之后,在国际社会大力倡导殖民地独立以及独立之后不受大国控制的权力,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席卷全球的民族独立浪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大量前殖民地的独立,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也从最初的25个一路上升到了100多个,而南斯拉夫在此期间始终在不结盟运动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因此也成为了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特别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的不结盟运动首届峰会

而南斯拉夫在不结盟运动中发挥的这种核心作用一直持续到其解体时为止,但最后终结的方式却非常具有讽刺意味。因为1989年不结盟运动峰会再次在南斯拉夫举行,而根据当时不结盟运动的惯例,峰会举办国的政府首脑在未来3年将同时担任不结盟运动的秘书长。但也差不多是从1989年开始,南斯拉夫政局陷入动荡,其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从1989年到1992年竟然换了5个人,这也使不结盟运动在那3年竟然也换了5位秘书长。而这5个人的密集更替,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南斯拉夫从一个颇具国际影响力的国家走向战乱与解体的一种注脚了。

南斯拉夫的军事实力

而南斯拉夫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在二战后抗拒美苏的控制,成为一个相对自主权很强的国家,当然跟它自身的军事实力也有很大关系。和二战时绝大多数欧洲国家不同的是,南斯拉夫绝大多数领土在二战末期并不是由苏联红军或者美英盟军解放的,而是由南斯拉夫人自己解放的。而这个历史过程,其实也是二战之后,南斯拉夫能够独立自主的物质基础。

而且南斯拉夫之所以和苏联在二战之后很快发生矛盾,其实也跟它自己非常强悍的军事实力有关。因为在二战末期驱逐轴心国占领军的过程中,南斯拉夫军队其实并没有局限于本国领土,而是也占领了一部分意大利和奥地利(二战时属于纳粹德国)的领土。而在战后,苏联在西方压力下要求南斯拉夫撤出这些领土,但南斯拉夫却有自己的想法,拒绝撤军。这个矛盾也成为了苏南决裂的诱因之一。

南斯拉夫在二战末期从意大利手中夺得的领土——特里雅斯特自由领

当然南斯拉夫在和苏联闹翻之后,必须与西方缓和关系,因此很快撤出了自己占领的奥地利领土,并在1954年和意大利就其占领的领土达成协议,将其中的主要城市特里雅斯特归还意大利。但从这整个过程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南斯拉夫当时在欧洲的那种强悍的军事实力了。

1957年苏伊士危机后在埃及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南斯拉夫军队

而在整个冷战期间,南斯拉夫人民军也始终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其总兵力始终保持在18万人左右,其空军最多时拥有400多架固定翼飞机和200多架螺旋桨飞机。南斯拉夫的军事工业曾经长期是其国内第一大产业,曾自行研发了具有一定名气的索科J-22战斗机和M-84坦克等主战武器。在1970年代美国出版的一份军事报告中,认定南斯拉夫空军当时在欧洲排名第6,陆军排名第5。

索科J-22战斗机


所以总体来说,南斯拉夫在20世纪后半叶确实曾经是一个在世界上有一定份量的国家,而且在国际舞台也发挥过自己的独特作用。不过客观地说,南斯拉夫自始至终也只是一个人口两千万人左右的地区小国,说它的“强大”,其实更多时候还是指它与自己的体量相比显得比较强大,以及它曾经在国际社会发挥的特殊作用,而不是指其绝对实力排名世界前列,这一点是需要明确的。


桃花石杂谈


2012年,我曾经到过塞尔维亚,那是前南的主体,应该能体现南斯拉夫的风采。在那里的农村,每家农户都有自己独立的别墅(看样子有200--300平米左右),都有自己的小轿车,都有各种配套的农业机械。印象最深的,是每家都栽种着很多鲜花,连房子外墙上都挂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气吞万里如猴


曾经的南斯拉夫有多牛,看一看现在现在的巴尔干半岛地图就知道了。盛极一时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包含了现在的 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等6个国家外加1个没有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独立的科索沃地区,地域横跨整个巴尔干半岛。

社会主义制度的南斯拉夫到底有多牛?用现代的流行语来讲那就是“很牛”,强盛时期的南斯拉夫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的表现都很抢眼,值得我们去了解了解:

01 政治方面:敢对苏联说“不”

铁托时代的南斯拉夫,在政治上非常强悍,因为铁托本人在二战中建立起的崇高威望,南斯拉夫非常牛气的奉行不结盟政策,既不跟从苏联集团、也不依附西方集团,使得南斯拉夫在国际舞台上也拥有较高的地位,名气在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中那更是响当当的。

02经济方面:70年代就成为中等发达国家

战后南斯拉夫走出了自己的独特道路,70、80年代的南斯拉夫在经济上曾获得很大成就,其国民生活水平在东欧一度居于领先水平,在70年代当时南斯拉夫的人均GDP就已经超过了社会主义的所有国家,1980年南斯拉夫人均GDP为3200多美元,同期苏联是2667美元,这比苏联要高很多,与当时的中国比那是10倍还不止。而且人家从二战后到70年代,短短20年的时间,就建立非常齐全的工业体系。

有几个小编没怎么考证数据,可以把南斯拉夫的牛气表现的淋漓尽致:一是南斯拉夫在70年代末,汽车保有量就有36%了,我们当时自行车估计都没这么普及;二是在60年代电视机的普及率超过50%,当时每1.8个家庭就拥有一台电视机;2010年贝尔莱德大学的一个教授说他开的车是25年前买的,当时他的月工资是1500美元。

03 军事方面:上世纪90年代时仍被公认为欧洲最强地面力量之一,号称“巴尔干猛虎”

铁托时代的南斯拉夫,军事实力欧洲那不是一般的牛,放眼世界也是排的上号的强大军团。南斯拉夫陆军最多的时候有60万之众,由于很早就建立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南斯拉夫的军工基础非常强大,列装部队武器装备那也是分分钟秒杀小国的架构,以致到上世纪90年代时,仍被公认为欧洲最强地面力量之一。

总结:

盛极一时的南斯拉夫在一代伟人铁托去世后,开始走了下坡路,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持续性通货膨胀、民族矛盾集中爆发、外部压力接踵而至等等因素使得这样一个曾经强大的国家在经历了短短的30、40年的辉煌后走向了分崩离析。而纵观南斯拉夫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统一的南斯拉夫是一只强大的猛虎,而再次回归分散的巴尔干半岛,终难再现南斯拉夫的辉煌。

(本文所引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史探客


南斯拉夫,我们今天所说的南斯拉夫是指,在二战结束以后,在1945年,由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建立起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他是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波黑)、马其顿、黑山6个共和国组成。国家体制是联邦总统制,国土面积是25.5万平方公里。但这个强大的巴尔干半岛社会主义联邦国家在1992年宣告解体。就此成为历史。


南斯拉夫曾经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处的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捅之说,二战期间被德国占领。在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铁托 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盟军的帮助下取得了国家独立。在1945年,由六个国家联合组成了联邦制国家,应该说,这个联邦有些勉强,有点强行婚配的意思,六个国家发展极为不平衡,民族信仰,生活习性也是千差万别。完全是依靠铁托个人的威望和共产党的凝聚力把六个国家结合在一起的。南斯拉夫成立以后,由于是自己“大打江山”铁托根本不听斯大林的,对于苏联共产党的指手画脚厌恶之极,干涉国家内政是十分讨厌。铁托不听莫斯科指令,退出华约,走出了独立 国家道路,而欧美国家也出于国际战略原因给予南斯拉夫巨额经济援助,再加上铁托治理有方。所以在所有欧洲社会主义国家里名列第一,即便是面对希腊,土耳其,葡萄牙也不逊。


在铁托在世的时候(45年-80年)南斯拉夫经济,军事,文化都极其强大和灿烂。南斯拉夫电视的普及率是70%,南斯拉夫汽车的普及率是36%,每2.1个家庭拥有一部冰箱,所有7岁到15岁的儿童都可以免费受到8年义务教育。注意这可是在80年代初,西方电影和书籍都可以传播到南斯拉夫,每年有超过600万游客进入南斯拉夫。经济主要以为矿冶、汽车制造、纺织和食品加工为主。在铁托任内,依靠自己的威望,保证了政治,经济和外部边境的安全,独立。稳定。但南斯拉夫最大问是发展不均衡,最发达的斯洛文尼亚与邻国奥地利、意大利经济水平只高不低。而马其顿、科索沃则是欧洲最贫穷的。而由于铁托是克罗地亚人,很显然地明显打压主体国家和民族塞尔维亚,做为最大的塞族也只占整个民族的36%。而铁托为了消除民族差别,提出新的民族,南斯拉夫族。但这样强行地作为显然无法消除隔阂。在铁托去世以后,南斯拉夫中央联邦政府采取松散制、新的南斯拉夫总统推行大塞尔维亚主义,最终导致了国家解体,进而造成二战后欧洲最大战事,科索沃战争。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要说南斯拉夫有多牛,小编以为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南斯拉夫是当时世界上第二大社会主义强国!”



巴尔干之虎=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之名起源于1918年成立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公元1929年,这个联合国家改称为南斯拉夫王国。二战爆发后南斯拉夫被德意法西斯占领,此后铁托一直率领南斯拉夫游击队进行战斗直到1945年5月解放,同年11月29日新的议会宣布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1963年4月颁布新的宪法,易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南斯那夫成立后,铁托实行宽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南斯拉夫国力迅速提高。

当时的南斯拉夫不但军事力量强大,军队总数高达百万,而且经济极为发达,人均GDP远超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综合水平,达到资本主义国家水平,当时连苏联都不得不忌惮这个曾经的小弟。你说它有多厉害?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70年代,有部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就是南斯拉夫的保卫,推荐大家看一下

提到,南斯拉夫,比说铁托总统

据说有人在斯大林生前居住的地方发现铁托写给斯大林的信,大意就是: 不要再派人杀害我,你派来的这些人都被我抓住了,我如果想杀你,一次就能成功

一战后确立了民族国家的概念,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彻底崩溃,然后周边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三个民族。统一成立的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之所以牛逼,其实是因为南斯拉夫出了一位总统。但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铁托总统,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南斯拉夫就是铁托,铁托就是南斯拉夫,铁托在位35年,领导南斯拉夫成为华约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当时属于冷战期间,在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一下。欧洲杯直接划分为两大阵营,一方是美国为主的西方,一方是苏联为主的东方阵营,但是带两个阵营当中有一个国家,一个中立态度,不偏不倚,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南斯拉夫。

所以说,南斯拉夫之所以牛逼,是因为铁托,把南斯拉夫建设成为一个整个欧洲不管是从东欧还是西欧来说,最牛逼的国家,当时他的不管是军事实力,。还是从GDP水平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欧洲霸主。

冷战后斯大林想控制克罗地亚,铁托不合作,斯大林不死心,最后决定派情报局瓦解南斯拉夫政府,又派14万人对南斯拉夫进行一个“大围剿”,还是不行,铁托也集结了20万余人进行反抗,斯大林最后差点崩溃,这么多的法子也没有击倒铁托。

赶走希特勒,对抗斯大林

所以一个人牛不牛逼,其实还是要看对比。


橙爸讲历史


我们首先来看一组数据:

截止至1976年,在南斯拉夫

每年有超过600万游客进入南斯拉夫

全国有36%的人民拥有自己的汽车

每2.1个家庭拥有一部冰箱

每1.8个家庭拥有一台电视

所有7岁到15岁的儿童都可以免费受到8年义务教育

......

当然,这样的成就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略逊一筹,但若是和同期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阵营相比,那可一定是鹤立鸡群的。当时的南斯拉夫,甚至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南斯拉夫的经济就发展的那么亮眼呢?这与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的卓越贡献密不可分。

南斯拉夫现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铁托

南斯拉夫终生总统铁托

约瑟夫·布罗兹·铁托(1892--1980年)出身于克罗地亚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服役于奥匈帝国,但在一战中被沙俄俘虏。而脱胎于十月革命的苏俄也把铁托塑造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战士,在其回到南斯拉夫后立刻投入社会主义事业中。

1938年初,他被任命为南共中央临时总书记,从此,成为南共主要领导人。1941年,为抗击纳粹德国入侵,南共成立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击队,铁托任总司令,领导全国武装斗争并开辟解放区,建立人民政权。

全国解放后,任政府主席兼国防部长、人民阵线主席。1952年,南共改名为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League of Communisfs),铁托任共盟总书记。1953年,他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在任内,他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本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率先实行改革,创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南斯拉夫飞速崛起的重要制度保障。

在四面楚歌的境地下脱胎换骨——社会主义自治制

二战结束后初期,南斯拉夫也如东欧其他国家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在城市实行国有化运动。南斯拉夫在国民经济建设方面也搞计划经济,从1947年起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就在这一计划刚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南斯拉夫就同苏联关系恶化了。

苏联从南斯拉夫撤走专家,撕毁合同,并且操纵欧洲共产党情报局在1948年把南共开除出情报局。苏联不仅自己,同时迫使东欧其他国家与南斯拉夫中断经济贸易往来,甚至大兵压境,武力威胁,力图迫使南斯拉夫就范。苏联不允许在自己的阵营中,有个如此不听话的小弟。

苏南刚开始交恶时,南斯拉夫依旧延续着这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没办法,谁让当时的斯大林模式就是社会主义阵营的绝对真理呢。但随着“真理”的继续实施,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在加速建立农业生产合作制度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显著降低,再加上旱灾的影响,使得全国谷物产量降到二战前平均水平的41%,粮食供应十分紧张。而且因为与苏联交恶,南斯拉夫与东欧国家的经贸往来也不得不中止,工厂大量停工,工业损失惨重。

但同时也多亏了与苏联交恶,南斯拉夫才得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对于一开始强制农民加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铁托开始强调自愿原则,很显然,农民们对生产集体化十分无感,当年年底,农业生产合作社就不得不宣布解体,而随着私有制的恢复,粮食产量也逐渐提高了。农业上的成功使得铁托在各个行业都降低了国家的直接干预,没错,归根结底,铁托的举措就是使南斯拉夫的经济由国家集中管理的计划经济变成市场经济。

铁托统治下富庶的南斯拉夫

而这改变也确实显著,1952--1961年,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3.4%,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6.1%。这样的增幅已是相当可观了。随后,铁托继续深化改革,到其逝世为止,南斯拉夫在同期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发展速度始终名列前茅。最终,方能在上世纪70年代,就使的全国有36%的人民拥有自己的汽车。

参考文献:《南斯拉夫》卡德尔.卡德尔论文选[M].李嘉恩,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有史有中


南斯拉夫国家之所以在一九九一年解体,最主要的体现是表现在宗教问题的矛盾上,这一点是跟苏联解体不同的。

在昔日的南斯拉夫国内有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和波斯尼亚等民族。

其实说白了他们都是属于斯拉夫民族,斯拉夫民族包括俄罗斯、乌克兰还有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等都属于斯拉夫民族。


而斯拉夫民族分为西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

波兰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属于西斯拉夫,白俄罗斯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是东斯拉夫人,而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就是南斯拉夫人了。

在历史上巴尔干半岛曾被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分别统治和占领,一战结束之后同盟国一方战败。

同盟国一方的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分别崩溃解体,奥斯曼帝国推出巴尔干半岛的势力成为了土耳其国家,而奥匈帝国则成为了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诸多小国。


由此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组成了斯拉夫南国,暨南斯拉夫王国。

1941年纳粹德国入侵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国王出逃,南斯拉夫国家的人民在由共产党领导人铁托的率领下,借苏军横扫纳粹德军的余威解放了自己的国家,成立了由南共领导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由铁托出任国家总统。

在铁托领带下的南斯拉夫国家,虽同属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成员,但始终与苏联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也不实行亲美或者反美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不结盟运动,是欧洲国界唯一一个没有加入华沙条约的社会主义国家。


自从与苏联关系破裂后,南斯拉夫走上了一条摆脱苏联模式的发展道路,建立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经济工业道路。

从五十年代开始,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有了明显的变化。进入了七十年代,全国有百分之三十六的人民拥有自己的小汽车、每不到两户平均拥有一台电视机,每两个家庭可以拥有一部冰箱,所有7岁到15岁的儿童都可以享受到8年的免费义务教育。

南斯拉夫的人民生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虽说有所不及,但在同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之中的人民生活还是比较充裕的。

1980年铁托逝世以后,南斯拉夫开始走下坡路并逐渐失去有效地控制。

因宗教问题而导致的矛盾不断升级,在整个的南斯拉夫国家之内分别有穆斯林教、东正教和天主教等并存。

因民族矛盾的不断升级,导致国内发生不断的内战,整个的国家经济全面崩溃。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议会两院分别通过以多数票表决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从而标志着塞尔维亚和黑山联邦的国家正式宣告成立,自此以后一个作为主体国家的南斯拉夫联盟不复存在!


东方评史


南斯拉夫在二战时,两周就被德国占领,但是他们没有放弃抵抗,铁托带领游击队一直抗击,相关数据表明消灭98万的纳税军队,是欧洲大陆唯一一个靠自身力量赶跑法西斯军队的国家,正是依附军事力量的强大,南斯拉夫直接选择不投靠苏联和美国,直接不结盟,自立自强。以至于南斯拉夫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却不是苏联的小弟,起码是同窗级别。

1944年5月22日,德国出动700人的空降部队试图突袭南斯拉夫人民军总司令部,从而一举将铁托斩首。铁托的警卫部队顶住了德国伞兵的进攻,同时在人民军其他部队的增援下,掩护铁托成功突围,而投入战斗的德国伞兵仅仅剩下100多人。

南斯拉夫人民军成功将地解除了十个意大利师的武装,获得了大量的军火和物资,改善了自己的装备。


说到南斯拉夫B说到铁托!铁托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就代表南斯拉夫的影响力。

南斯拉夫当年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有声有色的交往,还能保持自己的地位。你说他牛不牛?


萨拉肯定能够哇


本人喜欢看体育赛事,特别是三大球,虽然没有生活在南斯拉夫时代,从体育方面就能看出南斯拉夫当年多牛!

南斯拉夫目前分解的六个国家: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塞尔维亚、黑山。

篮球:有南斯拉夫在,美国那时候还不敢称之为梦之队。曾经5夺男篮世界杯冠军!

足球:虽没有夺得足球世界杯冠军,但是是世界杯八强、四强常客,去年分解出来的克罗地亚决赛负于法国,夺得亚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