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忠告:父母不“狠心”讓孩子受這3種苦,孩子很難有出息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未來能成才,在教育方面也是下了很多功夫,無論是時間還是金錢都花費了很多,但是從孩子的教育效果來看,其實並不理想。

班主任忠告:父母不“狠心”讓孩子受這3種苦,孩子很難有出息

主要原因是父母很多時候不捨得孩子,不忍心孩子受這三種苦,正如俗話所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家長們要捨得讓孩子吃苦,這樣孩子才能夠成才。主要是讓孩子們吃下面這三種苦,孩子將來更優秀更容易成才。

班主任忠告:父母不“狠心”讓孩子受這3種苦,孩子很難有出息

一、受勞動的苦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現在很多孩子都養成了奢侈浪費的行為。什麼東西都想吃好的,而且只要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一口也不吃。主要是因為孩子們不知道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所付出勞動的辛苦。

班主任忠告:父母不“狠心”讓孩子受這3種苦,孩子很難有出息

家長們應該有時候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小勞動,例如清理地面,收拾房間、疊自己的衣服的,適當的情況下也可以領孩子們外出參加一些勞動,讓孩子們感受到勞動的辛苦,才知道生活的不易。

班主任忠告:父母不“狠心”讓孩子受這3種苦,孩子很難有出息

這樣一方面能夠養成孩子們勤勞的好品質。遇見事情會自己主動去做,不怕辛苦,也不會輕言的放棄,養成堅韌的品格。另一方面,能夠加強親子和諧關係和諧度。孩子知道這些勞動有多辛苦,也知道父母為了培養自己付出了多少的努力,這樣其實更能夠激勵自己主動去學習去進步。

班主任忠告:父母不“狠心”讓孩子受這3種苦,孩子很難有出息

對孩子的學習以及未來的成長是大有裨益的。根據著名的哈佛大學研究表明:愛做家務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兩者相比以後。未來的就業率為15:1,而犯罪率為1:10。所以,讓孩子參與勞動,其實不是害孩子,反而是幫助孩子。

班主任忠告:父母不“狠心”讓孩子受這3種苦,孩子很難有出息


、受折磨的苦

具體而言主要是讓孩子,能夠接受挫折,面對挫折。從孩子一降生一直到孩子步入社會,大大小小的挫折其實是數不清的,小時候就讓孩子受一些挫折的挑戰,不要讓孩子順風順水。就好像一條小船,如果在平靜的河水上一直前行,遇到大風浪的時候就會一舉的被掀翻,這個道理是一樣的。

班主任忠告:父母不“狠心”讓孩子受這3種苦,孩子很難有出息

當孩子面對挫折時,家長要告訴孩子,我們之所以有時候會贏,是因為我們先學會了輸,其實有時候輸並不可怕,我們怕輸才是最可怕的。體會到了挫折的痛苦,自然也會更有面對挫折的勇氣,這樣不僅會使孩子未來在更加的堅強勇敢,同時也能夠培養其堅韌的品質。

班主任忠告:父母不“狠心”讓孩子受這3種苦,孩子很難有出息

三、受讀書的苦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現在的生活條件好很多,孩子們學習的環境也好了很多。這裡所謂受讀書的苦,主要是指讓孩子們學習要認真,要刻苦,不要因為累了就把作業放一邊,因為今天想出去玩,就把學習任務推到明天。

班主任忠告:父母不“狠心”讓孩子受這3種苦,孩子很難有出息

學習的苦不是指身體的苦,更多上是一種精神的疲勞,在孩子該學習的時候不放縱孩子,不嬌慣孩子。這條人生路上成功的方式有很多,但沒有任何一條其實捷徑,讀書相對來說,是最為輕鬆的那條路。每個階段都有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只有這個階段走好,才能迎來下個階段的美好。

班主任忠告:父母不“狠心”讓孩子受這3種苦,孩子很難有出息

誠然,在孩子們成長的階段,讓孩子吃這些苦,家長有時會感覺到很心疼,但是其實這都是為了孩子好。任何習慣或者行為方式的建立,都是需要付出努力和時間的,當習慣形成以後,當品質奠定完成,未來將會走得更輕鬆,這是每個人所經歷的,也是每個父母的責任。願天下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長大,在充滿愛與包容的環境下。

班主任忠告:父母不“狠心”讓孩子受這3種苦,孩子很難有出息

璐璐分享給各位父母兩套繪本,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品格,和行為習慣《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陪你長大行為習慣養成繪本》。

班主任忠告:父母不“狠心”讓孩子受這3種苦,孩子很難有出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