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見你,真好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派出340多支醫療隊、4.26萬名醫護人員支援湖北。因為同根,他們千里馳援不捨晝夜;因為同鄉,我們倍感自豪時刻牽掛。央視新聞推出#我的同鄉英雄#系列人物盤點,邀請他們來到聚光燈下,拍一組照片,用圖像記錄感動。


河南省共派出15批1273名醫務工作者

涵蓋醫療、護理、急救、影像、

心理、疾控等9個方面的專業,

2個疾控機構和武漢市急救中心。

確認過眼神,
我們“豫”見對的人!


張衛青:
天上的媽媽,

這次您也一定會為女兒

感到驕傲的。


大年初七,

是媽媽永遠離開我的第21天,

在武漢一線的我,

只能面向家鄉,為她祈禱。

媽媽,2008年汶川地震時,

您都同意我前往一線了,

我想這次您也一定

會為女兒感到驕傲的。

不過遺憾的是,這次離別,

再也沒有機會和您揮手告別了。

“媽媽,來世做我的女兒吧,

讓我好好疼您!”



馮永海:

“等我好了去看少林寺,

也去看你們啊。”

患者的話,

承受生命之重,

總迴盪在耳邊。


夜班值班,我都要用上

這輩子都沒有想到要用的紙尿褲。

汗水一遍遍浸透了內衣,

自己再暖幹。

到了病區則一刻不停緊張工作,

忘了熱、忘了餓、忘了累……



張文學:
沒想到第一次去武漢,
就是出征!


出征時,瞞著雙親,

送行的妻子不捨地拉著我的雙手,

紅著眼眶,

又替我整了整衣領說,

“家裡有我,放心去,

一切都好,等你回來!”



周紀妹:
我們並不是天生英勇,
只是在國家需要的時候,
選擇了無畏,選擇了擔當!


我們咬牙堅持,不敢停下,

生怕影響了方艙的工作進度,

以及艙內

一千五百餘名患者的生活起居。

進入方艙的我們,

代表的已不僅僅是自己,

而是河南醫療救援隊,

河南人民!

武漢,我們陪著你打贏勝仗。

不勝,不歸!



燕重遠:
我們是武漢街頭“生命的擺渡人”,
救護車就是我們的衝鋒舟,
為了每一個病人全力奔馳。


“防護到位沒?

路線規劃好沒?

控制車速,確保安全!

遇到問題,隨時聯繫我,

出發,我等著你們回來消洗!”

每輛急救轉運車出發前,

我都要這樣囑咐一遍。


王文傑:
同為醫務人員的妻子,
獨自照顧10個多月大的二寶,
無條件支持我出征。


看似乾脆利落的“說走就走”,

背後,也有令人心酸的取捨。

家裡的二寶才10個多月,

父母年紀大了也無法幫忙照顧,

但當看到全國同行

都在往湖北集結時,

我知道自己

很快也要加入“逆行大軍”,

同為醫務人員的妻子,

無條件支持我出征。


王育勤:
其實,醫生窮盡其一生心血,
矢志追求的就是天下無恙。


二十多歲的兒子聽說我要去武漢,

眼圈紅了,

說要跟我去武漢保護我。

這不是添亂嘛!

做好防護,安全不是問題。


李景釗:
印象深刻的是,
一位年輕醫生來武漢三天後,
女兒出生了。
得知喜訊的他落淚,
為女兒起名“援鄂”。


2月21日,
我進入江漢方艙醫院查房時,

首次發現有了空床,

心裡有一種莫名的高興和激動。

出“艙”後,我在工作日誌中寫道:

我們期盼已久的曙光,

終於要出現在地平線上了。


馮石獻:
欣慰的是,女兒說:
“爸爸是我心中的大英雄,
長大後我也要成為他那樣的人!”


2003年,第一時間報名抗擊非典。

2008年,

衝在汶川救援第一線,堅守41天。

這一次,

站到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線。

我有經驗,一定要先上!


加油!老鄉
照顧好自己
等你們早日凱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