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王羲之至今仍被人們尊為書聖,現代書法愛好者學習王羲之書法還有出路嗎?

古津新歌


王羲之是東晉時代集書法之大成、開書法新風的大家,王羲之之所以被後世尊為書聖,並不僅是因為梁武帝、唐太宗等帝王的推崇,而是因為他的確在書法領域用功至深、造詣非凡,因為他在小楷、行書、草書領域都取得了革故鼎新的偉大成就。

由於年代久遠,他留給今人的書法墨跡寥若晨星,但是通過唐人摹拓、宋人刻帖留傳至今的大量書法作品,仍然能夠使人看到他豐富多彩的書法風格和成就。所以,當代中國人學習書法,不能迴避繞過王羲之,另闢蹊徑、標新立異,而應把王羲之書法看作偉大的藝術寶庫虔誠學習、用心用力開掘。

至於有人認為當今學王羲之書法的人太多,恐怕學習王羲之書法沒有出路,筆者認為,這是浮淺、錯誤的認識。因為時至今日,學習書法最高的層次和境界仍是以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為代表的“晉韻”書風。大家知道“取法乎上,僅得其中”,所以,今人學習書法特別是學寫楷行草者,最好以學習王羲之書法為正道。當然也可以先學沈一默,董其昌,王鐸,趙孟頫,米芾等,再上溯“二王”。但是“二王”誠不可忽。真正深入學王羲之書法,並且能夠學得其精神的,一定會有出路,就怕學習不深入,缺乏恆心和毅力,淺嘗輒止。

筆者經過張世剛老師的數年教導,從《聖教序》《蘭亭序》入手,堅持不懈臨習王羲之經典法帖,漸行漸悟,初有所得。茲選筆者近期臨王羲之行草法帖所得習作若干幅,分享給書界老師和朋友們,歡迎大家多提建設性意見!

















古津新歌


提起王羲之,大家想到的,大概就只有他的《蘭亭集序》、或是他“書聖”的地位、被稱為“行書第一人”,但有沒有想過,他書聖的地位?


是怎麼獲得的為什麼在東晉之後的千年間,無數朝代交替,歷史更迭,趙孟、米芾、董其昌、顏真卿、蘇軾、黃庭堅、歐陽詢等等無數的書法大家,他的地位從來沒有改變,只是頓尋這他走出的道路,不斷開拓。

書聖之名,與孔聖其實互通,聖人之說,意為天下第一人,王羲之開行書之先河,奠定了中國書法的部分基礎,在書法史上,是有著史詩級別的貢獻的。他的意思,就只做了四件事:”讀書、寫字、做官、旅遊“,在東晉之前,是沒有書法家這個稱謂的,漢代之前字寫得好的人稱為”善書“,在東晉初年的書壇裡,王羲之的父叔輩王冀稱霸書壇,可惜死的太早,曾經教過王羲之書法,權威一死大家就都想往上衝,大約過了十幾年,42歲的王羲之終於走上了書壇巔峰。

王羲之之所以可以在當時達到第一的地位,主要是他對於書法的創新,去糟粕,存優點,創新意,將隸書和楷書相結合,尤其在他的努力之下,行書草書都得到了當時士大夫的喜愛,當時社會的審美正確就是趨向王羲之,打擊舊書法,王羲之自稱”與鍾繇並列,壓張紙一籌“.

東晉末年,出現了一位可以挑戰王羲之地位的書法家,不論從實力、創新,都與王羲之有一比,這個人就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王獻之,我們現在所說的”二王“,大王是王羲之,二王就是王獻之,王獻之當時名噪一時,書法創新比老爸王羲之還要新,更加的激進,實力經過王羲之的辛勤教導,相差無幾,所以當時王獻之自己也是很自信,覺得父親的地位將由自己來代替,事實也正是這樣發展的,宋、齊兩個朝代,人們只知道王獻之,而不知道王羲之。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頗具創新的王獻之,遇到了不喜歡創新的皇帝,首先是梁武帝,喜古成性,追求”師古“,以至於認為”王獻之不如王羲之古,王羲之不如鍾繇古,想要提倡鍾繇,但鍾繇屬於東晉之前,極其久遠,留下來的作品也太少,所以就開始提倡王羲之,這就使得王羲之的書法第一步得到了推廣。

後來,王羲之的第七世孫智永和尚,為了弘揚祖先的書法,寫了七百本《千字文》來推廣王羲之的字,這是第二步。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說是王羲之的鐵桿粉絲,因為太宗李世民的師傅是虞世南,虞世南的師傅是智永和尚,一脈單傳,傳到太宗這裡,怎麼能不為師祖正名,於是開始在全國推行王羲之的字,高價收購王羲之的作品,在複製,臨寫或者是直接送給大臣,甚至親自撰寫了《王羲之傳》,用皇帝的身份肯定了王羲之的書法地位,這時,書法第一人的位置,王羲之已經妥妥的坐穩了。


陳海良書法藝術


王羲之被尊稱為書聖,自古至今的書家無不敬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或許能為今後辨別書家的真偽有所幫助呢。


一、他擺脫了漢魏以來的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凡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其精神和勇氣總會被後人點贊。在東晉那樣一個時代,以隸書筆法為審美情趣的大有人在,王羲之集各家所長,精研體勢,成為後世追摹的典範之一。

二、他刻苦學書的故事滋潤著後世,成為今人效仿的楷模。

我們耳熟能詳的“東床快婿”、“入木三分”、“臨池不輟”、“書換群鵝”、“竹扇題字”等等故事和傳說,都是以王羲之為原型傳播至今且令人喜聞樂道,從這些故事中能讀出他的刻苦、親民的精神,是一個活生生的精神領袖。


三、他留下的不僅僅是令高層推崇的作品,而且是澤被後世的教育理念。

王羲之的作品不僅僅是在他本人生活的時代備受推崇,尤其是唐宋時期,被米芾、唐太宗、孫過庭等書家和統治者追崇為神品,除了用筆細膩,出神入化的結構之外,更多地是流傳下來的作品和故事成為教育後世的極佳範本。


從表象上來看,今人學習王羲之書體的在大多數,且字體形神兼備者大有人在,甚至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確實沒有發展的餘地了。但很多人卻沒有把王羲之的精神傳承到位,而自封后路。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人們從書藝上的追求永無止境,尤其是當代人精神匱乏狀況比比皆是,從書法和漢字傳承開始,向王羲之學習的看來不僅僅是紙面上的那些功夫。1


您還有哪些觀點,可以在評論區發表見解。


關注我,最小投入學習硬筆書法,頭條視頻對書法學習有所幫助。

----------------------------------

秀墨齋--中小學硬筆書法啟蒙者


成功從調整開始


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倆。😂😂😂

學習書法,能夠在說法中汲取內在精神的力量,獲得自我的滿足和快樂,和二不為。你們知道不知道?練書法養生之道,能長壽。🙏🙏🙏

我假設一下。為了當文學家,我們就去看小說,詩歌,甚至看電影。那就大錯特錯,主要是精神的寄託,去體驗生活,滿足自我的內在空虛,人,從愛好,到嚮往,在奮鬥,創新,才達到自己的目標。我就是書法大師,要有這種概念。你的確會成功。


影人14影人


我臨羲之三帖:喪亂、二謝和得示帖




樂平7O


有,主要看學的怎麼樣。


糖曦0v0


寫書法光有興趣不行要認真學古法如果幾百年耒一致作為書寫二具的話不至於出一個書聖會成千上萬了練字洗筆成丁墨池就可達到書聖水平丁現在沒有這樣的人了因為玩的東西太多了書法不佔絕對優勢了當今寫書法除了老年人就是小學生了小學生堅持不下去的只是應付當時的書寫長大了會改變的吸引力不在書法上


今墨堂


必須的,學無止境


謎塗小書童


王羲之太厲害啦





華玉495


有,書法從某種程度來講可以提高一個人的修為,也可以磨練一個人的意志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