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披露《中俄密約》,記者被杖打4小時後勒死,慈禧被迫致歉

​甲午中日戰爭後,俄國以“共同防禦日本”為口號,通過賄賂李鴻章,讓清政府簽訂了《禦敵互相援助條約》,表面看是援助清政府抗擊日本侵略,實則是通過拿到沿海口岸的開放權、修建鐵路、允許運送兵力等方式,將東北三省納入了俄國的勢力範圍。

更為可惡的是,1902年,俄國不但不履行《交收東三省條約》中分期撤兵的約定,還提出新的"七條"要求強迫清政府接受。慈禧太后為了維護清政府脆弱的統治地位,竟然還準備接受俄國的無理要求,考慮到這一條約可能引起較大的反對,清政府準備秘密完成簽約。

只因披露《中俄密約》,記者被杖打4小時後勒死,慈禧被迫致歉

▲李鴻章老照片(中)

結果,在簽約前期,一個被日本《天津日日新聞》聘用的中國記者沈藎,通過自己社交關係,成功拿到了《中俄密約》的草稿。看到這樣一份喪權辱國的條約,沈藎怒不可遏,反覆思量之後,將這份草稿寄給了天津英文《新聞報》,併成功刊發了出來。

條約草稿一見報,立刻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應,尤其是一些進步人士,對於清政府這種賣國行為展開了激烈的抨擊,眼看輿論成鼎沸之勢,慈禧太后擔心會激起更大的民變,最終選擇服軟,沒有與俄國簽訂這條喪權辱國的條約。

只因披露《中俄密約》,記者被杖打4小時後勒死,慈禧被迫致歉

▲沈藎老照片

然而,清政府雖然向民眾服了軟,但卻沒有放棄追查這件事情的“罪魁禍首”,很快他們就查到了沈藎身上,並於1903年7月19日逮捕了他。面對清政府的審問,沈藎沒有進行狡辯,直接就承認了下來,不僅如此,他還厲聲斥責慈禧太后的賣國行為。

對於這個壞了自己“好事”記者,慈禧太后沒有任何猶豫,當即就下達了“斬立決”的命令,後考慮到自己的七十大壽將至,可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於是改為“著即日立斃杖”。

只因披露《中俄密約》,記者被杖打4小時後勒死,慈禧被迫致歉

▲慈禧太后老照片

對沈藎行刑的共有8名獄卒,這8人手持杖刑專用的特製木棍,輪番打了沈藎4個小時,沈藎始終不出一聲,堂司以為將沈藎徹底打死了,就命令人停止捶打,結果獄卒剛剛停手,沈藎就又用微弱的聲音說,“速用繩絞”,負責行刑的堂司震驚之餘,下令獄卒用繩子勒死了沈藎。

沈藎死時年僅31歲,是我國第一位殉職的新聞記者。他的很快引起了更大的輿論,革命派報紙《中國日報》專門發文弔唁:“沈君之死,鬼神為之號泣,志士為之飲血,各國公使為之震動,中西報紙為之傳揚,是君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只因披露《中俄密約》,記者被杖打4小時後勒死,慈禧被迫致歉

▲沈藎老照片

值得注意的是,沈藎的死不僅激起了國內人士的憤怒,西方諸多國家對慈禧太后的這種行為也是多有議論,時任英國《泰晤士報》記者、後改任袁世凱顧問的莫理循就曾多次替沈藎喊冤鳴屈,前幾年出版的《莫理循眼裡的近代中國》一書中,還展示了莫理循收藏的沈藎照片。

不僅如此,根據1903年9月14日《大公報》披露,西方諸多國家代表為了這件事面見了慈溪太后,面對國內外沸沸揚揚的輿論,慈禧太后自感形勢即將失控,於是“談及沈之冤抑,慈禧亦頗有悔意”,並表示“已面諭廷臣,會黨要嚴拿,萬不可株連良善,致離人心”。然而,面對這樣假惺惺的表態,並不能掩蓋晚晴政府醜惡的嘴臉,只會引起進步人士更加的反感。

只因披露《中俄密約》,記者被杖打4小時後勒死,慈禧被迫致歉

▲莫理循收藏的沈藎照片

結束語:其實沈藎並不算出名,很多人甚至都沒有聽過他的事蹟,在那個動盪的年代,每天都有數不清的人,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被處死,但是沈藎的死喚醒了更多的人,讓他們看到了晚晴政府真正的嘴臉,這進一步刺激了進步人士去尋找救國圖強決心,也促使了更多的“沈藎”站了出來,而無數的“沈藎”團結起來,最終推翻了清政府,將中國帶進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