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人说百分之八十小学生补课,百分之六十初中生补课,百分之十高中生补课?越小越疯狂吗?

大脑单挑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两个不解:

1、数据的准确性如何保证?

2、关于补课问题已经讨论很多年了,为何还是会有人选择去补课?人们总是非常热衷告别别人不要去什么,但是并未意识到自己也同样没有告诉别人应该怎样做——那些作为的方法很多只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父母的能力、时间、孩子的天赋、兴趣等等)才会有用,事实上并没有一种可以“包治百病”的学习方法,不是吗?

我身边的“数据”

在我身边,我认为是的小学生确实是要比初中生要多一些的,所以如果说哪个学段的学生“报班”多的话,我肯定选小学生;但是如果你说哪个学段的学生“报文化课班”的多,那么我的答案还真不好告诉你到底是小学生多还是初中生多。

我们这边小学生文化课补习中最多的是“英语”、其次是“数学”,而“语文”这两年的增速绝对是第一!

但是同样是补课,小学和初中生的补课内容是大大的不同的。

  • 英语

小学中低年级上的英语课很大程度来说算不上应试英语,而小学高年级和整个初中以及高中阶段的英语补习班那几乎全部都是应试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英语是所有“补课”中最应该学的!


对那些没学过的人来说我这么可能有点绝对了,但那是对于那些已经经历过的人们来说我相信大家是会同意我这么说的。

英语和数学这两个科目小学和初中,初中和高中之间的衔接问题是挺大的,如果你没遇到一位超级负责任的、要求很高的老师,如果你自己不能够给孩子更好辅导,那么我个人还是非常建议给孩子提前学学英语,这真的会给孩子未来的学习争取更多的时间去学其他的……

  • 数学

数学是比较特殊的,因为我们这边很多年前就没有奥数择校了,所以虽然学奥数的人这些年一直也不算少,但是整体上一是家长对难度的要求比较低,二是学习奥数的学生大都是没什么压力的。而补习课内数学的有是有,但是比较少,据我所知道的情况这种孩子一般上的都是非常小的机构或者找的家教。因为他们这这种情况出去上大课补那基本上都是浪费时间,有点经验的人都不会这么建议的。这点上初中和高中基本也是差不多。

但是初、高中在提优上是不同的。

这部分孩子本身学习成绩是还可以的,他们希望通过学习班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成绩,因此他们往往会选择去比较大一些的机构进行学习,而去比较小的机构很多时候是因为去大点的机构时间不合适的缘故。

这种机构普遍的进度要比校内更快,而且难度也比较高,说真的,如果能够完全跟下来没问题的话矮子他们的课内成绩一定不会太差的——因为课内成绩不够好基本上也跟不上这种进度的。而且基本上都是属于超前学。

比如我孩子去年就跟着一个初一的班学数学,到今年的年底,基本上整个初中三年的课程就都学完一遍了,后面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复习了,换句话说就是专项练习了。

至于小学和初中阶段补课内容或者说“班型”其实区别是非常大的!

绝大多数小学阶段学奥数的孩子到了初中阶段实际上是跟不上的,但是他们依旧能够跟上一般难度但是会比校内难度更高一些的课程,而数学这个东西,只要用心去学的话,并且坚持练习的话,那么成绩是百分之百会有提高的——事实上即便不去上课而是自学那也一样能够提高,但是想要做到“满分”,那么除了天赋恐怕还真的需要“加点餐”的!

  • 语文

说实话,小学语文补课其实更多时候就跟“听故事”差不多,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语文的补习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有明显改变的。而一般校内的语文老师课时是最长的,作业往往也是最多的,所以孩子们在校内的语文“语言学习”已经不少了,真的还需要出去补习这个的绝对是极少数。

但是随着这两年的语文改革,在阅读、写作和文学常识上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所以这几年所谓的“大语文”着实是一直挺热的。

毕竟小学阶段的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而且除了“写作班”之外,几乎所有的语文学习班还是都挺有意思的,因此这两年小学阶段的学生报语文班的的确不少。

综上,小学阶段因为其所学的科目并不多,且这个阶段越来越多的孩子多少都会上几个兴趣班,而初中阶段一是科目多了学业负担本身就加重了,二是本地中考通过率基本上都是50%,而好点高中的录取不到20%,最好的高中则只有3%-4%的样子。所以我们这里初中生补课的人数一点不比小学人数少——之所以显得少那是因为小学有6个年级,而初中只有3个,所以会多少给人一些错觉。

至于高中,我们这几乎都是住宿的高中居多,而大多数寄宿高中每周只休1天……所以除了个别学生会补课——要么是搞竞赛的,要么是成绩很差的这两者补课的最多,而基本上这两者也都会选择“走读”。

所以,标题中的比例数我个人认为是没什么道理的。可能是有人凭感觉这么想当然认为的。

按需选择,尽量不要盲目跟风,搞清楚“补”的是什么

虽然单纯从“学”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是白学的,单反孩子用点心,那么多学一些肯定是会有所进步的,但是能够进步多少、能不能在“分数”上体现,这种事情还是很难说的。

我个人的建议补课可以,但是一定要清楚如下几个问题:

1、认识到孩子到底需要补的是什么。

很多人在“补课”的认识上往往只是看重“知识”的学习——且无论是提优还是补差的都存在这种情况。

对于补差的需求而言,很多人只是关注到了“再学一遍”,却并没有去反思究竟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孩子出现的现在学习跟不上的问题,那么我们可想而知,那些问题通过“补课”这件事情并不会完全的被解决掉,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够完全解决,那么纵然通过补课暂时的把成绩提高了, 那么后面怎么办?要一直去补吗?那么未来时间不够的话怎么办呢?

对于提优的需求而言,很多人家长把“超前学”当成了追求,其实超前学是有很多好处的,但是在享受那些好处带来的“受益”同时也要注意认清现实才行——孩子到底是因为超前学才成绩好的,还是因为孩子聪明才学的好的,又或者是孩子因为足够的努力才学得好的……这些问题要搞清楚才行,否则你对孩子的判断就会出现问题。而这个过程如果你忽视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培养,那么还是会面对当学科难度、数量提升之后,孩子因为自学能力不足而导致的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长远来看也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所以你要搞清楚孩子补课到底是去补什么,什么时候能够把“补课”当成是一个“学习工具”一种“学习补充”而不是“主要学习方法”的时候,那么补课的价值才会得到最大的体现而受益也是最高的,因为这个时候是你在控制补课,而不是被补课前者鼻子走。

2、课内学习要重视,不要一味迷信

这部分主要是给“补差”需求说的,因为“提优”需求的孩子大多数并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以防万一,家长还是可以提前给孩子打打预防针的。

这个问题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重视校内学习的效率!

可说几乎所有的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在校内学习上都是存在或多或少的为难题的:

  • 预习、复习不到位;

  • 课堂听课效率低下;


  • 作业应付;

  • 没有巩固拓展练习或者偷工减料应付了事;

  • 没有重视错题分析,更没有总结归纳;

……

说真的,这部分孩子所谓的“补课有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把校内学习变成了“预习”!

这也是导致一部分学生、家长误认为孩子有进步是因为补课的功劳……

事实上这是挺危险的事儿,如果孩子和家长有这个认识的话就会导致他们在孩子的校内学习上更加的不重视,而更加不重视必然导致的结果就是在校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会更差,从而导致对“补课”的更加依赖!

长期来看,这种学习是非常没有效率的事情。

因此,补课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迷信补课,搞清楚影响孩子的问题到底是出在了哪,把这些问题解决才是最重要的“补课”。

比补课更重要的是“补人”

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换句话说人去学习知识其实是有很多种方法的,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特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我认为是很正常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条、刻板、单一的学习方式是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适应、喜欢的。

因此作为“需求者”要搞清楚自身的真实需求,然后有针对性的去解决才是关键,而当你发现有些需求的解决是需要通过补课的方式来进行补充的话,那么就不要犹豫了。但是我更愿意相信问题绝对不是只靠“补课”就都能够解决掉的。

培养好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补不补课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后者仅仅智能解决孩子当下的学习问题,而前者却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如果你认为孩子有必要补习,那么就去做,但是不要把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事情给忘记了。

毕竟,大家都是为了孩子们更好,不是吗?·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其实也有不少的中小学生并未补课。我孙子今年小学毕业,他从一年级起一直都没补过课,可成绩一直都挺好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补课更重要。


松鼠快乐翁


数据虽然不一定靠实,但基本七不离八。越小的学生补课占比越重,这是有现实基础的。

1.孩子越小,家长越不放心放假留在家里。

先做个假设:一个九岁的孩子,如果放假了,家里没有大人陪伴,家长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安全。对,就是安全,一个九岁的孩子,还不太懂事,家里各种电器,煤气,哪儿哪儿都潜伏着危险,那么,最不危险的地方,就是补习班了,而且在补习班里多多少少能学一点知识。另一个孩子17岁,已经上高中,放假后,可以在家自己做作业,说不定还可以帮助家长做一点简单的家务事,比如淘个米烧个饭。更多的职业学校的学生也是高中生,他们基本没有假期补课一说,而是可能利用假期打暑期工,到肯德基麦当劳等店里,儿童游乐场里,既赚点零花钱,又能长见识,家长是放心他们去的。

2.家长对小学生往往寄予更高的期望。所谓不到黄河心不死,小学生都没有定型,家长都做着将来送他们的孩子去北大清华的梦,不愿意错过起跑线上这一搏。而年龄越大的学生,越出现了两极分化,比如职业高中的学生,家长对他们考大学已经死心,但求好好长大就行,没必要送去补课花那个冤枉钱了。

3.小学生与高中生比起来自控能力低,自学能力也低。只有送去补课,天天被老师赶着做作业,他们才会安稳,否则一放假,手机啦游戏啦电视啦,哪一个都能把一个小学生的时间填得满满的。高中生基本定型,很多知道了读书的意义,能控制自己。





扬州微笑的草


越小越疯狂,也可以理解越大越理智。

补课作为提高成绩的一种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参与其中,是好事。如何选择具备高水平的补习机构就尤为重要,不能过多地听信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理想化地认为既然培训机构敢作出承诺肯定有它的优势,结果投入了资金和精力,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一点都没有长进和改善,得不偿失。选择补习机构也要货比三家,要从是否具备培训资质、培训老师的专业水平能力还有培训地点安全问题都要认真考量,多听取接受培训后家长和学生的建议,理智地选择具备高水平的培训机构,让孩子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对学习成绩的提高肯定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也不能把孩子学习成绩提高全部放在补课上,培训机构也不是万能的,家长要更好地参与其中,不是孩子补课完成就万事大吉,家长要做好监督管理,时时提醒孩子课后还要继续对老师所讲的知识消化和吸收,勤奋永远是孩子学习道路上的良师益友。补习也有经验之分,越小的孩子家长可能更多的是随大流,孩子慢慢长大,家长的培训意识和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和有经验。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学习情况有重点去培训,不能看到别人都在补而没有针对性,只是为了补习而补习,这样的补习一定是劳而无功的。


阳光陪读


其实也不是为了补课而补课。

很多家长是都在上班,或者有在家的管不了孩子,辅导不了孩子,所以把孩子送去托管班或者补课班,总比在家玩要强多了,小地方学费总体来说也不贵。

当然,少数家长愿意让孩子玩,旅游或者到艺术班学特长。



漫话基础美术


神经病,根本不是补课的问题,只是家长心态问题,怕吃亏,别人家孩子做,你自己孩子不做,就死定

没有补课,你觉得死定

可以补课又觉得老师弄死你孩子

为什么你们要生小孩?生小孩是属于有IQ与EQ的,才去生,想想你自己,纠结,什么都纠结,得一想二,贪心又怕死


拒绝假教的郑指挥


中小学课后补课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对于越小越疯狂这一现象,我们应该作理性选择。

1.要对孩子的成绩作一个系统的科学评价,家长的要求与期望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如孩子的认知能力,身体健康状况,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家庭教育环境等,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值得肯定的,但不能盲目跟风。

2.要顺应儿童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如孩子在3-6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比起补课专注于提高分数,更建议做好孩子的语言启蒙教育。要找到孩子发展的关键节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益辉教育


这种现象就是过度教育。

过度教育和过度医疗是一样的,补得多了反而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之所以小学生补课率较高,很可能家长对“教育从娃娃抓起”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有所误解,认为孩子小时候可以抓紧,长大后就跟不上了。加之各种校外教育机构的炒作,导致家长“成绩至上”的观念根深蒂固,急切且焦虑的追求不必要的成绩和排名。

事实上,最不应该追求成绩的是小学阶段。孩子的发育和心智的发展是有阶段性、有些孩子心智发展快些、有些发展慢些,但最终都会趋于一致。一般小学女生心智发展较男生早些,表现在成绩优秀的大多是女孩,可是到了初中,后来者居上,男生成绩普遍好于女生。可见,小学阶段的成绩和排名并不能说明孩子聪明或有潜质,所以现在很多小学已经不再公布孩子的排名。

真正重视成绩应该是高中阶段,真正提高成绩的是孩子的努力和坚持。作为家长根据家庭的条件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条件,要及时的督促和监督孩子的平时学习,切不可在正常上学过程中给孩子请家教,最好在寒暑假请一对一家教提高和弥补孩子的短腿科目。平时要和孩子多多交流和沟通,争取能帮助孩子在思想上意识学习的重要性。


小邓教师


补课我的理解是补没理解的,我小孩初中班主任的孩子都送到补习班。有需求就有市场,只要不是强制的我觉得还是可以的


qzuser105785114


我这家长都说老师讲课不全讲完,都是在补课,没错,我们那时候不强求也很少有补课的,是时代变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