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甲午海战大清胜了,历史会不会改写?

天国的蜥蜴


甲午海战大清胜利了,历史肯定被改写了。

那这个改写将怎样影响中国呢?让我们展开想象来看看。

大清国内:

李鸿章李中堂走起路来趾高气扬,一改以前谦恭和气的形象,他从此似乎从一个“裱糊匠”变成了“铁血宰相”,迎来了人生巅峰。

各个地方的督抚大员,曾因太平天国运动而形成很大程度的事实独立,但是甲午海战大胜,朝廷的权威得到加强,这种独立倾向得到一定遏制。各地同情革命倾向共和的人越来越少。孙文很郁闷。

老佛爷一看,这洋务运动看来很有效,好,增加海军拨款,把大清海军再提高一个层次。但是,陆军已经基本是汉人天下了,这个水师不能再让汉人拿着,就让奕劻管着吧。

光绪本来还想多争取点权力,自己希望能一展身手呢,现在一看更没戏了,继续当傀儡吧。老佛爷于是心情更好,心情好就身体好,看样子似乎能多活5年。

于是,革命被压制,立宪暂时不提,大清看起来恢复活力了。

国际上:

对扩张领土成瘾的沙俄一看,这样下去我们对大清似乎就没什么优势了,“黄俄罗斯”计划眼看要泡汤了。不行。于是,沙俄吞并东北的计划提前了。日俄战争没有发生,但是清俄战争爆发了。

大清海军这几年经费充足,士气旺盛,经过周密计划,在英国人的暗中情报辅助支持下,一举歼灭了来抢占旅顺的沙俄太平洋舰队。

陆上,大清的新军一水按照德国方式训练和装备,士气旺盛。俄军只在哈尔滨、沈阳等地有驻军,数量少士气低落,指挥也不力,失去了旅顺口海军的支援,他们成了孤军。双方经过短暂的接战后,俄军举白旗投降。

至此,大清东北不再有外国驻军。对中国具有领土野心的列强都收敛了许多。

大清政治改革:

英法美等国一看,大清这么牛了,人口是我们的好几倍,再牛下去咱们也不是对手了,那咱们就来“塑造”大清吧,让大清与我们理念一致,以后就好相处了。于是,大清国内开始探讨政治改革。

一派主张立宪,另一派主张共和。最终立宪制占了上风,趁着老佛爷升天,大清开始仿照英国开始君主立宪制。上议院以大清皇族成员为主,同时按各个省、各个民族等成分安排一部分成员进去,皇帝可临时增加人选。下议院由各省选举产生,按照面积、人数、族裔等因素综合考虑。

于是,大清国政治气氛宽松自由,鼓励民间创业投资。过了10几年后,世界列强位次变为美英德清法俄。

这个过程中,孙文郁闷死,袁世凯病死~~

世界政治格局:

后来,欧洲列强矛盾不可调和,开始打仗,大打出手,大清和美国做壁上观。

双方势均力敌,陷入了消耗战。打了两年以后,各方分别来拉拢清美。

大清于是和美国商议未来世界格局问题。美国建议与大清一起支持英法,毕竟英法还讲一点道义。大清一想,对啊,英法毕竟小一点,潜力不大,同时咱与英法也不挨着,至少他们不会觊觎我领土,那个沙俄很讨厌。

于是,大清和美国一起拯救了英法,沙俄被打趴下了。大清不但收回了所有被沙俄占领的领土,还趁机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

各国战后要发展,也要杜绝这种大规模的战争,于是清美协调了一下,成立了联合国。然后清美给各国贷款,大清的科技金融迎来了一轮大发展,股市来了一个10几年的长牛。

接下来(此处略去一万字........)

(以上假设,不必当真,:))

(完)

以上就是凌烟阁边看历史的回答,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交流。谢谢!


凌烟阁论史


不会改变。因为陆战打不赢,甲午战争的结果还是一样的。


由于北洋水师败得太惨,太可惜,所以对甲午战争,大家都更专注于海战。但甲午战争不仅仅是海战,当时陆上也爆发了大战,而且陆战重要性还远超海战。

所以如果仅仅是北洋水师赢了,而陆上仍然维持原样,清朝还是会很惨。

好,假如海战打赢了,陆战有没有打赢得可能性呢?

很显然,没有。因为1894年的清军陆军,远远不如日本陆军。

素质什么说烂了,就不说了,就单说兵力和调兵能力。

当时的清军,总兵力虽然庞大,但能打的部队并不多,满打满算,除去守备部队,清朝的常规兵力也就35万人。(这个数字也是当时清军参战的陆军兵力)

这个兵力数,实际上弱于日军。

在整个甲午陆战当中,中日双方一共有四次较大规模的陆战,清军本土作战,除了鸭绿江战役比日军多出几百人外,其他战役的兵员数量都比日军少。

素质不如人,兵力不如人,这怎么打?

如果清军的劣势仅仅于此,那都算了。清军当时最丢人的,是本土作战,调兵的效率居然还不如远道而来的日军。

甲午战争期间,清军驻军极为分散,运兵体系极为落后,在自己地盘上打仗,却总是不能及时将兵力快速有效地布置到预定战略位置,以至于被日军全程吊打。

像这样的“中世纪军队”打陆战,能打赢陆战真是有鬼了。


这里,有人可能会说,海战如果打赢了,那北洋水师就可以去掐日军的运输线,到时候日军都是瓮中之鳖。陆战岂有不赢之理?

是的,道理是这个道理。但问题是,清朝人的思维过于奇葩,不能用现代军队的思维去套北洋水师这种由封建思维打造的军队。

当年的大清海军,是分区守口体系。也就是各舰队之间互不隶属,相互没关系。李鸿章的北洋水师挨揍时,两江总督麾下的南洋水师以及两广总督所管辖的广东水师都不敢去救。这不单单是怕挨日军揍,更重要的一点是,大家都怕担责任。

怕担什么责任?

当时所有的清朝海军都是以防御本辖区内的口岸为宗旨,一旦被抽调,本地区的近岸防御就会出现漏洞。假如防区被攻击了,各地大员都要担责任。轻则降职罢官,重则流放砍头。这是制度。

连海军内部都是这种关系,北洋水师和陆军之间的关系能好到哪去?北洋水师能冒着出篓子的风险去救陆军?

别想了!我敢负责任的说,北洋水师根本不会去截断什么日军运输线,也根本不会去管陆军的死活。就像当年陆军也根本没有管北洋水师的死活一样。

所以说,即便甲午海战打赢了,整个甲午战争的结果也一样不会变。

一方面,北洋水师大概率不敢走出防区,去日本沿海示威,扩大战果;另一方面,陆军也大概率会输。像这种打赢了就龟缩,坐等着日本恢复元气再来揍自己胜利,根本就称不上是胜利。

这种憋屈,这种落后,不是武器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是全方位的问题。

当然,打不赢也不妨碍可以假设甲午战争清朝真的打赢了是个什么结果。

假定①:清朝真的打赢了日本,并让日军付出了较为沉重的代价。但没有趁势追击,给日本留了一口气。

如果是这种情况,日本必然会报复,而清朝大概率的会扛不住日本的再次报复。

因为甲午战争时,日本没有外债,清朝这个东方大国倒是欠了一屁股债(日本在甲午战争期间没有借外债,日俄战争才向英美借了一屁股外债,国家差点破产)。凭借国力优势,日本很可能卷土重来,而清朝的制度劣势和朝廷里的那帮酒囊饭袋,必然扛不住第二次大战。

PS:清朝在甲午期间总计借了大约3500万两白银的外债。

假定②:清朝打赢日本,让日军付出了较为沉重的代价。并且趁势追击,逼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

这种情况下,日本完犊子了。不仅政府面临财政破产的窘况,民间也会民怨四起。以伊藤博文为代表的一批当世人杰会遭到巨大打击,他们的政治前途很可能提前终结。日本在一批庸才的带领下,也会走上一条成为英美经济附庸的道路。

不过这种情况下,清朝也不会好到哪去。满清贵胄们会沉迷在自己的梦中,继续以天朝大国自居。然后有一天梦碎了,就凉凉了。


Mer86


曾经有个段子说,一个女人改变了大宋历史,这个女人就是潘金莲。

如果没有潘金莲,潘金莲就不会开窗户,那样就不会遇西门庆;不遇西门不会红杏出墙;不出墙武松就不会大开杀戒,不开杀戒就不会逼上梁山;武松不上梁山,方腊不会被擒,老方就会取得大宋江山。

这个段子纯属瞎扯,但意思说得很明白,历史事件总是在必然之间夹藏着偶然性。如果甲午战争中国胜利了,历史肯定跟我们看到的大相径庭。

首先甲午海战的胜利会让北洋舰队的士气得到极大鼓舞。李鸿章等军中将领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彻底教训一下日本人,北洋舰队直奔东瀛而去。

因为甲午海战失败,日本天皇非常震怒,下令解散伊藤博文内阁。伊藤成了替罪羊。新成立的内阁缺乏执政经验,日本国内充斥悲观气氛,军队士气低落,日本一批少壮派军官造反,北洋水师到来的时候,造反军官迎接大清军队,建立一个新生政权。

在满清的全力支持和干涉下,日本分裂,成为南北两个国家。一个还叫日本,一个叫樱国。新成立的樱国通过公投决定加入大清,成为大清国不可分割的附属国。日本分裂后朝鲜敬佩大清的国力,决定效法樱国成立金达莱国,愿意重新成为中国的藩属国。

消息传到国内,李鸿章的威望达到巅峰,国内的汉人将领一合计,将李鸿章黄袍加身,李鸿章坚辞不受,继续尊满清为中国皇帝,但是中国从此成为君主立宪的国家,建立中国联邦共和国,李鸿章成为第一任总统。

李鸿章上台后旗帜鲜明实行改革开放,大胆引进外资,在国内减轻农民负担,奖励科技创新,推行义务教育,修建铁路、公路,工业化革命在中国悄悄展开。

中国的革新开放得到了美英等国的大力支持,中国国力更加雄厚,国防力量空前加强。到了1900年,越南、老挝和泰国、柬埔寨也纷纷要求加入中华联邦。

在海外的孙文看到中国腾飞也热血沸腾,他带着大量资本从海外回国,投入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孙文的出色表现引起了李鸿章的注意,在他非常欣赏孙文的才华,敬佩孙文的人品,被他的爱国热情所感动,于是极力向内阁推荐孙文,孙文众望所归成为中国的第二任总统。

对于中国的渐渐崛起,沙俄帝国怕得要死、恨得要命。沙皇觉得应该趁着中国羽翼未丰跟中国决一死战,因为中国崛起后一定会收回被沙俄侵占的领土,两国的生死决战不可避免。

1905年,沙俄集结数十万大军大举入侵中国东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不到一个月之内占领了东三省,中国各联邦和各族人民义愤填膺,爱国热情高涨。

孙文内阁立刻在全国进行战争总动员,英美等国也严厉谴责沙俄的侵略行径。中俄战争进行了一年零六个月,中国军队不仅把俄罗斯军队赶出东北,还收复了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的所有中国领土。

沙皇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十月革命的提前发生,沙皇被赶出莫斯科,苏维埃成立,沙皇在俄罗斯北部苟延残喘,俄国旧军人在俄罗斯南部建国。俄罗斯境内的车臣人,白俄罗斯人,土库曼人、立陶宛人、哥萨克和乌兹别克人也纷纷独立建国,沙俄帝国土崩瓦解。

1910年中国倡议下,美英和德国、法国发起成立了联合国,上述五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联合国总部设在上海。

百年一梦做的虽美,最后还是要醒的,历史不能假设,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也根本不可能被封闭落后的满清打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


历来现实


七律 甲午恨

             —观广州邓世昌纪念馆有感

黄河难道真无势,大浪还由小浪欺。

甲午沉舟若怨水,马关饮墨又冤谁。

能凭图画移千眼,岂肯神州失半眉。

敢信苍天讲公道,樱花亦有落花时。

(注:这里的樱花指日本。)

(作者广州邹宗赛)


捉豹


1894年第一次中日战争爆发,由于当年是甲午年,所以这场战争也叫甲午战争。清朝在这场战争之前虽然饱受列强欺负,但作为亚洲体量最大的帝国,清朝在亚洲还算是老大,但这场战争之后亚洲第一的位置就被弹丸小国日本抢了去。其实日本也没有完全把握能打赢甲午战争,毕竟清朝的洋务运动也进行了三十几年,不可同日而语。这是日本第一次对中国宣战,是两国之间赌上国运的战争。日本赢了战争后从我国夺取了太多的权益,还割走了台湾、澎湖和辽东半岛(后来三国干涉日本被迫还辽)。倘若清朝能打赢这场战争,日本肯定还会被我国压制很多年,而清朝也能走上一条不同的路。

清朝赢了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会对清朝的实力有新的认识,清朝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列强了,国际地位提高的不是一点半点。参考日本在甲午战争后辗转西方各国游说他们放弃在日本的特权,让日本摆脱列强的控制。那么清朝赢了战争后也会如此做,但清朝体量太大,如果重新崛起不符合列强的国家利益,欧美列强可能会明面上尊重清朝,放弃一些特权,暗地里给日本支援物资钱财来抗衡清朝,稳定东亚局势,不让中国一国独大。以日本的野心,在得到列强援助后大概率会再次对清朝发动战争,谁输谁赢就不好说了。

不过清朝要是赢了,也就不会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了,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就不会割给日本。当然清朝也不会要求日本割地,毕竟日本本土与中国之间隔着一个大海,以清朝当时的实力还不足以殖民日本本土,但被日本强制纳入版图的琉球群岛肯定会被清朝要回来,琉球原本就是中国的附属国,又处于战略要地,清朝如果凭实力打赢了战争肯定要收复琉球。其实后来开罗会议中美国也提议日本投降后将琉球还给中国,但是被蒋介石决绝了,个中原因再次不细说了,但这绝对是错失了一个收复琉球的绝佳机会。时间倒回五十年前的清朝,赢了日本以后要回琉球可能性很大,再者肯定会让日本赔款,但不会向日本那样狮子大开口要两亿两白银,要个几千万两还是可以的。

在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就已经无法支撑国家军事力量的规模了,若与清朝持续作战无法保证国内政局稳定,清朝赢了战争之后日本就不会发展起来,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日俄战争。如此一来俄国的“黄俄罗斯计划”可能就会成功,长城以北尽归俄国,这可不是一个好结果。毕竟就算清朝能打赢刚刚崛起的日本,也打不赢沙俄。不过清朝赢了战争后统治阶级可以继续高枕无忧的过几年了,国内的全面改革和革命会遥遥无期,清朝大概率能坚持到一战爆发。

但是即使清朝挺过了一战,也挺不过二战,君主专制制度注定会被历史淘汰,等到日本恢复元气再次入侵时,清朝只会表现的比民国更差,中国可能真的会亡国。


风尘讲历史


其实,一场战争尤其是一场战役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交战双方战力对比的强弱,还交战双方之间综合国力的对比。

按照中日海战当时双方战舰技术水平,中方是要远高于日方的,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炮弹可用,只能被动遭受日方炮弹的攻击,归根结底是败在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上。即使当时中方获胜了,换来的也只能是主将被杀,日方不久即卷战舰重来,中方因无得力战将而一触即溃败的惨烈,这样的例子在我国历史上不在三、五例之数。

因此,可以说即使中日海战中方赢了,也只是改变一下战争的过程而已,历史不会也不可能因为一场战役的结果出现根本性改变。


油茶历史丝语


改写是肯定的,不过这个走向可能不会像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般乐观!

首先说说对于日本的影响,日本如果输了,便不会有后面的日俄战争,没有对马海战惨败沙俄很有可能不会亡 列宁根本没有机会,压根就没有苏联。

日俄战争的惨败是激化了沙俄矛盾,第一次动摇了沙皇统治,海军基本被全歼,所以导致东线失利直接崩了,再加上列宁本身也是受了日本的资助,想想同样被日本资助的孙中山,后来干的事都如出一辙。



而且是,奉天战役早于对马,陆上战斗完全是毛子指挥欠佳,人数一直有不小优势,其实感觉旅顺失守后海军来不来远东意义就没那么大了,毕竟补给什么的也不走海路对伐,日俄战争的海战对日本是生死存亡,但对露西娅来说太平洋舰队覆灭其实对于陆军算不上毁灭性打击。

日本真正崛起就两次赌国运,一次甲午,一次日俄,第一次如果败了,它就再也没有机会崛起了。如果了解一下甲午战争后日本所获得各方面利益,就能知道这一次对他们意义有多么重大,赢了好说,输了之后再次回到战国时代也不是不可能。


甲午战争日本必胜,因为外交上日本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日本内部对于彻底击败清国的战争意志非常坚决。

事实上,清朝统治者并不希望战争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因为这样会极大地加强汉人李鸿章的势力,对满洲贵族是不利的。而且当时的南方新军属于另外一个体系,正在发展中,不想贸然卷入战局,所以才有后来的“东南互保”。

而海外的孙文革党人士是积极支持日本的,因为只有打垮了北洋海军,才能动摇满洲人的统治,汉族才有希望光复。

军事上日本已经从西方购置了最新式的舰船和武器,而北洋舰队自1888年后未购置新舰,双方武器差距十分明显。 日本一旦甲午战败,赔款五千万两白银,它的政府、经济、社会都会崩溃甚至再度内战,百年内不可能恢复元气,哪有资格参加后来的两次世界大战。


日本输了,整个东北都是俄罗斯的了,清政府已经无可救药了,远远落后于欧美,湘军解散后整个清朝就没有能打仗的部队了,到时候基本上东北想从俄罗斯手上拿回来是不太可能的。而日本肯定是衰败了,一时很难起来了。

日本为了打赢清国,压上了国运,非但剥削人民,还在西方发行了很多战争公债,如果他不幸输了,一方面债主们要拆了它卖钱,另一方面就算把日本人都卖了做奴隶,也补不上缺口,所以西方债主们还是要大清出血,补他们自己。


然后说说清朝,很多人讲中国会如何如何?但我觉得难。因为清朝胜了,会加强集权,中国会往落后的封建帝国死胡同走到黑。

日本败了,很艰难,但是日本还会奋发图强,希望在某一天报复。到了1937,还会有抗日战争,日本固然没有甲午赔款,也没有日俄战争胜利,实力大大下降。中国估计也不会有五四启蒙,国民觉醒可能不够,抵抗估计未必那么强。如果胜了,没有民国和北洋,面对满清的高压,五四是不可能出现的。


白话历史君


换作其他任何一个朝代都毫无疑问的会进步,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不断进取又勤劳智慧的民族,几千年汉家文明领先世界不是靠的故步自封和夜郎自大能够做得到的,没有一点实力早就被历史淘汰了。还有就是满清不可能在甲午战争中取胜,因为满清的治国宗旨是防止国内以汉民族为主的各民族造反,只想永远做中国的奴隶主而已,不但自己不思进取,而且是残酷的打压和奴化国民的进取精神,一个能够“量中华之物力结友国之欢心”和“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在短短两百多年时间签订一千多条丧权辱国条约的政权,只要不是用屁股考虑问题的人都会明白这个垃圾政权的用心。中国能够在满清以前创造出让世界羡慕的汉家文明,不是一些满蛆挖空心思污蔑诋毁就能够把满清的罪孽洗刷干净的!


共跳滴水线子


甲午战争如果赢了?当然会改变历史,首先,朝鲜仍然是中国的藩属国,台湾仍然是大陆版图,日本失去了二亿三千万两白银战争赔款,失去了成为亚洲强国的机会,对于清朝来说,难得的一次胜利,慈禧太后自然高兴,更不会把洋人当回事了,估计要不了1900年,就会对十一国宣战,然后八国联军打到北京,然后沙皇乘火打劫,占领东北三省,而日本在辽东没有利益,也没有本钱在东北和沙皇俄国交战,东北三省成为俄国的版图,面对沙皇的威胁,慈禧太后就要考虑迁都的问题了。对于沙皇来说,得到了东北三省,太平洋舰队亳发无损,波罗的海舰队也不会被日本消灭,沙皇的地位得到加强,俄国就不会有十月革命,苏联就不存在了!然后中国发生辛亥革命,北洋军阀控制中国,开始民主宪政制度,而孙中山失去了苏俄的支持,什么临时大总统,非常大总统就不存在了!中华民国经过几十年成为亚洲强国,开始有能力收复外蒙古,东北三省,海参崴,伯力等!


勿以善小而不为144


黄海大战中清海军打败了日本的联合舰队,双方损失相当,日舰几乎舰舰受伤,率先败走,北洋舰队可谓获胜,如果加以追击的话,胜的就完整了,但是战争的主动权在人家手里,清朝恨不得立刻就停战,那还会追击?所以问题提的好象清朝海军战败了似的,清朝海军的实力当时是亚洲第一,而作战也比较勇敢, 虽然中了埋伏,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打退了敌人。

可惜黄海大战以后,李鸿章严禁海军出海作战,只作对海防守,奉行消极防御,失去了战机,而日本方面由于海战中没捞到便宜,所以不敢再发动海战,而改变战法,向中国东北发起了进攻,相比海军,中国的湘,楚,淮,满四军临敌先溃,毫无斗志,与此同时,日本又在山东半岛登陆,抄袭威海卫军港,今北洋海军陷入绝境。

北洋海军全部投降,丁汝昌自杀,原来表面上忠勇义愤的北洋海军,大清的”骄子“不过如此!其表现还不如陆军。说起来,陆军也是打过两次硬仗的,一是平壤战役,左宝贵阵亡。二是虎山之战,太原镇总兵聂士诚奋勇抵抗,日军损失惨重。而海军只有一战,然后就逼死了提督丁汝昌,带着全部的北洋舰队,投降了日本。

这是何其的耻辱!这些海军职员,可是搜罗清朝所谓的”精英“,把他们送到英德等国学习训练,花费了国家的巨资,然后赋予重任,把昂贵的铁甲舰交给他们,至于他们的待遇,不次于一个巡抚的待遇,当时普天之下,大清臣民,都巴望着他们,祈盼他们起衰振弱,扶大厦之将倾,在平时他们表现的非常爱国而勇敢,不料只打了一仗,就全体投降了。

这真是晦气!那些投降派,也曾经在黄海大战中勇猛作战,可一转身就不顾一切地投降了,名誉,地位,尊严全都不要了,这正是一个政权腐败到极点的”奇异现象“,连宠到如此的海军都不愿意为朝庭卖命,那还会有谁呢?可以说,这个政权现在就是这些人的政权,他们享受着各方面都高高在上的特权生活,却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抛弃了这个政权,那些被压迫被奴役的人呢?

陆上败的更快,士兵几乎不加抵抗,远远看见敌人转身就跑,此时慈禧太后正在举全国之力,为自己过六十岁的生日,一想到这些士兵们恨不能掉转枪口,灭了清朝,怎么会为她打仗?这个国家已经腐朽到人人不满的地步,每个人都想推倒它,我只是奇怪!清政府怎么会把自己的敌人送上战场,让他们来保卫自己?难怪!他们一直不愿意打仗,原来他们很明白这一点,所以才不愿意打仗,难怪李鸿章在战前到处乞求外国干涉,调停,对日本则步步忍让,又难怪日本步步进逼,原来都是看到了清朝政府已完全无用,杀死他轻而易举,自古道团结就是力量!清朝政府四亿五千万人就是四亿五千万个心,就是一盘散沙,人人都在往倒推它,它又怎么能不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