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老“护城河”沦为臭水沟

居民污水直排生活垃圾乱倒
威县:老“护城河”沦为臭水沟


本报讯“周边居民污水直排,垃圾随意倒,散乱加工点废水乱排……”3月13日,“新闻督查”记者在威县县城部分老城区看到,威县老“护城河”水体发黑,水面上漂浮着各种垃圾,气味刺鼻,成为一个臭水沟。
住户污水直排,“护城河”成臭水沟
上午12时许,记者在威县第二中学东侧附近,看到一处约上万平方米的臭水坑,水面上漂浮着塑料袋、包装袋等垃圾。水体暗红色,散发着恶臭。坑塘边坡上堆积着大量垃圾。
“这里没有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各家各户自建排污管道,将生活污水排进坑内。”一位七旬老人告诉记者。
“这里是威县老城区‘护城河’的一部分,老‘护城河’绕老城而过,大概有一二十公里,在几个村形成坑塘。”这位老人说。
从威县二中坑塘沿“护城河”南行,记者看到家家墙跟下都有排污管通向河中,排污口处有不少污物。
“护城河”在黄街村桥两侧形成坑塘,水面上漂浮着各种生活垃圾。坑塘南侧有一处简易房,村民说是一家屠宰场,屠宰中产生的污水直接排入河中。随后,记者在坑塘北侧看到,有村民家中养殖牛羊,牲畜的粪便堆积在边坡上。
“护城河”在南关路两侧的星光村和南关村各形成一处坑塘,水体有明显臭味,边坡周围有生活垃圾。

“眼瞅着天气越来越热,臭味也越来越重。一到夏季蚊蝇乱飞,臭味熏天。”一位居民说。
多处坑塘水体浑浊,垃圾漂浮
在威县县城南街村,记者看到一坑塘,约上千平方米水面上漂浮着黑色垃圾,边坡四周有少量生活垃圾。
“这里原来是南街村一个养鱼池,村里的污水和雨水都往坑里流。”一位居民告诉记者。
在威县老教育局家属院东侧,有一大一小两处坑塘,目测南侧大坑塘近万平方米,北侧小坑塘六七百平方米,水体浑浊,上面漂浮着少量垃圾。
“这两处坑塘是附近单位盖家属院时,取土垫地基造成的,现在周围居民把污水排入坑中。”一位群众说。
在威县西关路北侧原威县看守所附近和洺水路北侧北街村各有一处坑塘,水体发黑,水面有垃圾。
威县有关部门:
正加紧建设污水处理厂,力争月底投入使用
“威县老城区西街村、黄街村、星光村等坑塘历史上一直发挥着防洪蓄水的作用。”市生态环境局威县分局一位负责人介绍,去年12月5日,威县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老城区坑塘治理工作,制定了综合治理方案,明确了具体工作目标和时限。

“现在正加紧建设污水处理厂,力争3月底前投入使用,5月底前将坑塘污水处理完毕。”该负责人说,之后将由县城管部门对河道清淤。
“将在3月20日前把坑塘周边垃圾清理完毕,在坑塘边增放50个垃圾桶。”威县洺州镇政府一位负责人说,对坑塘周边养殖户和屠宰户,将联合农业农村、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进行集中整治,于5月1日前完成搬迁。
(来源:邢台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