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晉升到主治醫師就行了”這一說法?

用戶105228461767


主治是考的,副高以上要科研,這些設置是為有科研條件的醫生設計的,但大部分醫生面臨升職的困難是:臨床做的都是重複別人的東西、科研要新要真實,為了升職,論文水分可想而知,還有潛規則,難倒很多踏實工作的老實人。我認為這種職稱結構問題是科研與臨床未分開,要升必須搞科研,但有主任職稱的往往臨床能力不強,在二級醫院這種現象很突出,有些只有主治的門庭若市,有副主任以上的反而不如他們,即使拼命做包裝效果也不大,醫院也不會為職稱低的做包裝。二級醫院主要在縣城,區域小,群眾的口碑就是職稱,如果在三級的大醫院,沒個職稱沒法活,患者選醫生只有選牌子,不認識你啊。職稱跟臨床能力不對等,但工資績效分配就差很多了,沒辦法,醫院要提升檔次和形象。從主治到退休這段時間太長了,這些人就吃虧了。老聽到社會上的一些說法說現在怎麼怎麼虛信譽怎麼怎麼樣,很多時候還是跟制度有關,一個家的生活質量誰沒有責任啊。

難道對臨床水平的評定就沒有更好的評比方法?


夫子40573212


我一直在鄉鎮衛生院工作,職稱我從助理一直考到主治,現在我通過考試已取得副高資格,但還要評審一下才能真正取得副高。副高需要論文,答辨;我現在感覺比主治還難,聽別人說評審時還要走後門,我現在很苦腦,也很迷茫,打算不再評審了!我覺得這很不公平,我打算放棄。


海天利劍2


我來試試回答這個問題吧。

在我還是一個年輕主治醫師的時候,我認識好幾個非常牛逼的資深主治醫師。之所以說是資深的主治醫師,是因為他們已經做了主治醫師好多好多年了,與他同期畢業同等資歷的醫生有相當多,已經是上升到副主任醫師,甚至有些已經是主任醫師了,但他的職稱還是停留在主治醫師級別。

其中一個青年才俊,外國留學歸來,基礎理論一流,手術也做得非常好,人特別特別的聰明,是在一線的三甲醫院,口碑很好,人緣也很好,這種人不管丟到哪裡去都是是非常難得的人才。做科研寫論文對他來說,並不是很難的事情,他認為有相當多的科研和論文的含金量不高,純粹是為了升職稱而去做的,他覺得是在浪費他的時間,他想作為一股清流,堅持自己的初心,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看病人做手術,鑽研技術方面。我個人一直以他為學習的榜樣。

另外一位也是我的學習榜樣之一,他在我們當地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大夫,方圓幾十裡沒有人不認識他。很多人很遠的地方都過來找這位醫生給他做手術,我有幸在輪科的時候跟了他整整一年,驚歎於他某些手術方面的高深造詣,他心靈手巧,學習能力非常的強,很多新的術式,很多新技術他琢磨過幾天之後就能夠很熟悉的運用。可惜,他由於時代的原因,是工農兵學員出身,一直是大專的學歷,在這種職稱環境下沒辦法進一步的晉升。

當然,這兩種情況是不算常見的情況。更多的是一路在職稱上面過關斬將的醫生。由於現在的醫生,最起碼是本科畢業,有相當多的是碩士研究生畢業甚至是博士畢業的,所以他們在科研方面是有一定的優勢,只要平時努力積累,多看文獻,多鑽研,多花時間和精力在考試,課題和論文方面,都是可以繼續晉升的。

雖然說有些人是的確由於客觀的條件限制,沒有在職稱上面再進一步,這種情況應該不是很常見,最起碼不是主流。如果一個醫生,長期停留在主治醫師階段的話,是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要搞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需要是相對的安逸,還是在自我提升上面更進一步。


霍霍霍醫生


多數的付高正高職稱是靠關係和錢跑來的,他們工作能力往往更差,主要是把勁用歪了。

技術能力與職稱高低不匹配,甚至倒置。


李樹文


忍不住想吐槽:一個術後在恢復期的患者順路在大醫院,大醫院三甲呀複查一下,接診醫生一聽說在鄉下做的手術,憑一不全面的檢查報告,結論做錯了後遺症了延誤了……,患者回家各種咒罵,怎麼解釋也沒用,大醫院呀專家說的呀[流淚][流淚],只好陪同全面複查,一場驚虛。不是三甲的醫生醫術不精,是鄉下二字給了她想象,我想說,我們的廟確實小,該唸的經還是認認真真的[流淚]


畢滋卡麗


執業醫師和主治都是考的,但是副高,正高裡面的門道太多了!能力是一方面!但是關係才是裡面的重頭!


底層奴隸


根本就不應該有主任副主任醫師這一規定!職稱最高就是主治!剩下的一分為二:要麼專研臨床,要麼專搞理論研究!臨床上的以臨床療程為評價依據,理論研究的以開拓創新為評價依據!就這麼簡單粗暴!


user6666666666666666


同意,哥高級職稱不想晉了,單位崗位有限,退一個才能上一個,晉上去也輪不到我。


梨一郎


據說是護士職稱比醫生職稱待遇要高,同級別要多幾自。


風兒冷明


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