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一個月降薪50%,抗風險能力是一個人最需要的底層能力

正式復工的第一個月,你的工資還好嗎

最近攜程的CEO又發佈了員工內部信,稱高管層將自願降薪,直至行業恢復,其中CEO孫潔和攜程聯合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0薪,高管最高降薪50%。而攜程其他員工暫緩漲薪,服務部一線員工可正常調漲薪資。

事實上,在疫情期間很多行業都受到影響和衝擊,房天下和上汽等等知名公司都爆出過員工降薪的消息,降薪、裁員、新員工暫緩入職等等,企業出於控制成本的考慮,想將損失減少到最低也是無奈之舉。

熬過寒冬,是企業和員工們一致的共識,然而對於高管們來說,降薪的影響總體還是有限的,但如果換一個普通員工,驟然從8000的工資降到了4000,你說他們的生活質量是不是會大打折扣?

復工一個月降薪50%,抗風險能力是一個人最需要的底層能力


01

你以為的穩定從來不是真正的穩定

向陽生涯最近就接到過類似的諮詢求助,在北京工作的小琴是從事新媒體運營工作的,公司復工以來因為老家那裡封了路,一直在家辦公,前段時間好不容易回了北京,在家隔離的這段時間裡,公司又告知全體員工降薪的決定。

“老闆還要我們籤降薪協議,話裡的意思是我們要是不接受可以自己辭職。”協議最後還是簽了,但小琴總覺得心裡不太舒服:“其實我過年前就想過辭職,結果疫情一爆發,現在的大環境不好找工作,我想撐過這段時間再說,可是現在一下子降薪了1/4,對我影響還挺大的。

要交房租,要維持日常的開銷,工資少了,要花錢的地方一點沒少,然而要不要提出辭職,找尋自己新的發展,小琴又不敢踏出那一步。“現在的形勢下,我對自己挺沒信心的,如果辭職了,不知道得多久才能找到新工作,我的存款肯定撐不住。”

寒冬時節,才是看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少存糧的時候,被打亂了計劃也不敢輕易辭職,其實原因還在於沒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去應對那些突發的狀況。

這次疫情對各行各業的人來說,都是一次直觀的,對自己的抗風險能力的審視。

身處被衝擊的行業,是否心有慼慼焉,時不時在思考:如果失去了現在這份工作,我還能扛多久?

即使沒有被波及,是否也會感同身受,心中默默計算:如果遭遇了這樣突發的黑天鵝事件,我的未來發展該怎麼進行下去?

想回答好這兩個問題,一定要先分三步走,提升自己抗風險的能力。


02

第一步:接受變化,同時主動規劃

很多人之所以沒有抗風險的能力,是因為他們太過於追求安穩,失去了對未來的拼勁,少了對未來奮鬥的心,自然就不會對今後的發展有明確的規劃。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的男主角克里斯是個平庸的中年男人,醫療器械銷售的工作,每天為了推銷產品疲於奔命,收穫有限,因為交不出1200美元的罰款,失去了房子、車子,連妻子都提出和他離婚,一度只能帶著兒子流落街頭。

面對突如其來的風險,他沒有一點抵抗的能力,但也因為這件事,因為想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他終於下決心改變,奮發向上成為股市交易員,最終在事業上收穫了成功。

看完這部電影,除了感動於父子兩人之間的親情外,其實也能看出,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生活有沒有規劃,可以說天壤之別。

男主角在電影前期的狀態,就是過著差不多的生活,做著一份差不多的工作,但只要一點點風險,就會把安穩的假象統統打破。但好在不破不立,克里斯有了新的目標,他把高薪的證券經紀人職業視作願景,最終打動了面試官得到了機會,並且從競爭中脫穎而出。

其實反過來講,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生活有規劃,他們的目標感極強,往往很容易成為我們所羨慕的那些“做什麼都能做好”的人,他們不僅會接受變化,更擅長在變化中找機會,這樣人抗風險的能力當然是強的。

復工一個月降薪50%,抗風險能力是一個人最需要的底層能力

第二步:不怕犯錯,但不能逃避錯誤

職場中,常聽到有人這麼說:“多做多錯,我還是不做了吧,省得到時候捱罵。”

信奉這樣的職場法則,很多人的工作就是按部就班,指哪兒打哪兒,不主動挑戰也不願承擔更大的責任,說好聽的叫沉穩,說得不好聽就是沒有上進心,害怕犯錯。

在沒有黑天鵝事件的背景下,少說少做的人或許是能有一段非常安穩的職業生涯,但一旦遭受風險,對這種人來說,就是滅頂之災。

因為他們在職業上的成長非常的有限,挑戰與日俱增,他們只能固守自己曾經的經驗,而沒有新的突破,他們能創造的價值非常有限,如果公司因為成本原因要裁員,這類人通常一定會在裁員的大名單上。

前NBA巨星喬丹在一則廣告中有過這樣的內心剖白:“我有超過9000次投籃沒有命中。曾經輸掉約300場比賽。有26次,人們相信我會投出決勝的一球,但是我沒有。”

犯錯是人之常情,所以即使是那麼多人的籃球偶像,也會有一次次犯錯的時刻,但是他之所以成功了,是因為他不會害怕錯誤,反而會吸取教訓,找到方法,把握更多的機會,在球場閃耀自己的價值。

工作中,犯錯不可怕,但不能把犯錯當做一種習慣,更不能逃避錯誤,因為逃避並不等於不存在,不犯錯也不代表你真的優秀,反而有些時候不斷覆盤曾經的錯誤,找到犯錯的原因,總結解決的方案,才能鍛鍊自己抗壓的能力,增加以後承擔風險的能力。

復工一個月降薪50%,抗風險能力是一個人最需要的底層能力

第三步:提高專業,增加技能

提升自己抵抗風險的能力,歸根到底還是要作用在自我能力的提升上,個人能力足夠強大、內生涯的積累足夠深厚時,不管外界怎麼風雲變幻,都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首先你需要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日本戰略之父”大前研一在《專業主義》中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你憑什麼勝出?未來能夠牽動世界大勢的,是個人之間的競爭。能否獨霸世界舞臺,鍛造他人無法超越的核心競爭力?你唯一的依恃,就是專業。”

但對於各行各業來說,每個領域都有自己專業的壁壘,你本身具備的專業知識,只是行業的敲門磚而已,它可以保證你的競爭力不掉隊,但想要更進一步,就需要持續的鑽研和積累。

積累自己專業度的過程是漫長的,會有枯燥的時刻,會有挑戰的時刻,會有想放棄的時刻,很多人覺得這是個踏出舒適區的過程,但向陽君從職業規劃的視角出發,認為這其實是一個把舒適圈放大的過程。

找到自己認定的、適合的方向培養能力是一個揚長避短的過程,當你一直能在其中體會到樂趣和成就感的時候,難道不就是身處於自己心理上的舒適區嗎?

再有,除了專業技能,還有基礎技能也需要注重,一個人的競爭力是多元的。除了學歷等硬性條件,還可以是思維方式等軟性實力,別讓自己侷限於單一的發展模式中,努力挖掘自己在不同方面的才能,讓自己的能力漸漸豐富起來,你的抗風險能力才會更強。

未來你能過上怎樣的生活,全看你此時此刻做出的選擇,想要把握自己的命運,就主動修煉“內功”,增加自己抗風險的能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