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进攻了8公里,为什么成为二战笑料?

白杨树下谈历史


随着1939年德军入侵华沙,正式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帷幕。仅27天波兰沦陷。“闪击战”所展示的威力,让人们惊叹不已;而作为盟友的英国和法国只宣不战、“麻木不仁”的行为,成为二战中国家关系上“最丑陋”的一面,也让其威信扫地,全然没有大国的风范。

波兰的迅速沦陷,固然有其自身的问题。比如,争强好胜,与周围邻国关系紧张;外交上执行“远交近攻”政策,把国家安全寄托于 “脆弱”的联盟。但是,曾经“信誓旦旦,海誓山盟”的英法两国为什么就不帮盟友一把呢?

没有做好打大仗的准备。

首先,一战结束后,国内反战情绪高涨。旷日持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随着现代武器的运用,造成2000万各国士兵的伤亡,600多万平民成为“牺牲品”, 成为令人恐怖的“绞肉机”、“屠宰场”和“地狱”,不计其数的家庭流离失所。

国家需要“疗伤”,民众更是希望安居乐业。然而,战后仅过20年,又要再次面对战争,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尤其是法国,一战中整个北部地区被打成了一片废墟,家家户户都有人消失在战场上。

虽然他们恨德国,但从其内心来说是拒绝战争的,他们渴望和平。所以,自上而下强烈的反战情绪,很自然的希望通过运用外交、谈判等手段来解决争端,甚至一味的退让或者“嫁祸于人”来避开战争。由此来看,“绥靖政策”也是其无奈之举。

其次,积极不景气,实力不济。一战后的“伤口”还没愈合,又碰到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和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可谓是雪上加霜。作为战胜国的英法等国,一样面对货币贬值、工人失业、社会动荡,国家实力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

说白了,打仗就是双方拼经济,拼实力。一战的消耗,让他们从昔日的债权国沦为债务国,举国上下都在“勒紧裤腰带”偿还战争借款,哪里还有钱去应付一场遥遥无期的战争。不是不帮忙,实在是没有实力去帮忙。

更重要的是,受这两方面的影响,战后的欧洲各国纷纷裁撤军备,大量的军人退伍回家,军工生产也不再扶持,可谓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面对德国的扩军备战、快速崛起,跟不上节奏,扭不过大弯,处处被动。

低估形势,战略误判。

一是,错误的估计苏德之间的矛盾。在他们看来,苏德之间必有一战,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苏德之间彼此仇视,而且从“疯子”希特勒的公开表态中,他也是十分仇视苏联的。于是,他们极力将“祸水东引”,从而避开战争。

殊不知,“疯子”还说过:我转动地球的时候,上面只能有一个国家。其实这句话已经表露出其要称霸全球的野心,欧洲也是迟早要解决的。然而,他们却认为是疯话不可信,结果是“助纣为虐,养虎为患”。

二是,波兰的不“安分”,打乱英法两国的战略部署。这个在历史上被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瓜分、奴役了长达200年的国家,在一战后复国。按照西方社会的想法是,在苏联和欧陆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避免东方势力西移。

谁知,波兰可不这么想,他们不愿当个简单的挡箭牌,要成为一个区域的“霸主”。所以一面和西方社会结盟,为自己撑腰,一面与周围邻居不断发生摩擦,小国他欺负,大国也敢惹,凭着手里的100万部队“为虎作伥”。

树敌太多,民愤太大,让英法两国也看不下去,不愿帮忙。尤其是其遭到入侵后,捷克、立陶宛等国也趁机“报复”,拿走她8%的领土;甚至苏德两国干脆直接瓜分了她。也算是应了一句话,“自作孽不可活”啊。

正因为波兰与周边国家的不友好,再加上,西方社会与苏联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不愿和其结为同盟,致使苏德两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打破了他们“祸水东引”的美梦,在战略上处于被动位置。

入侵开始后,他们还在忙于斡旋和调停,即使宣战,也只是象征性的出兵,而没有去加强自己的武备,想当然的认为下一步德国将进攻苏联,“牺牲”波兰,可以让他们面对面地对峙,最终打起来。

正如电影《大话西游》中紫霞说的“我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这结局”一样。虽然希特勒最终还是进攻了苏联,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疯子”在此之前,却拿他们先开刀。英法两国在战略上采取保守的举动,以及“慢半拍”的后知后觉,是引发更大规模战争的导火索。

英法联军坐视不管,在历史上被称为“西线无战事”。真是这样吗?答案是:不。

德国在扩军备战之时,法国一边秘密动员,开赴法德前线,一边大修马奇诺防线。在对德宣战后,在西线联军达110个师,而德军只有43个师,但其中真正有战斗力的仅有11个师,大多数是新编的队伍,甚至连摩托化都算不上。

在火炮、坦克、飞机占有绝对的优势下,他们几乎按兵不动。直到开战一周后,法军10个师在宽32公里的正面越过德法边界,向德国发动攻势,试图迫使其从波兰退兵。

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进攻的过程中,并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德军在一直后退,路上时不时遇到的地雷,是他们最大的“障碍”。与其说是进攻,不如更像是一次秋游。法军越往德国深处走,越没有底气,他们担心有埋伏。

其实,德军绝大部分的精锐都在东线,而西线的部队没有什么战斗力,德军指挥官只得眼巴巴地看着法军的行动,不敢轻易“露底”;而进攻中的法军小心翼翼地向前推进,生怕引发一场血战,直到两周后,他们才“深入”到德国境内8公里。

而这时,东线战事以德军的完胜结束,西线的法军得知消息后,很快退回战役出发地,再也没有出来。直到7个月后,德军装甲集群开始卷击法国,巴黎投降。

所以,他们的这次推进,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无异于是 “作秀”,只是为了迫于当时的舆论压力,缓和国际社会对他们的指责,所采取的象征性的“姿态”。其实,明眼人除了看清他们的真实嘴脸外,无不对他们的行为感到可耻和鄙视。

如果,英法联军果断在西线出击,能否破坏希特勒的战略意图?欢迎大家留言和讨论。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