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話姓氏之王姓


漫山話姓氏之王姓

本文我們將通過王姓起源、外族基因融入、以宋、明兩朝為例看歷史上王姓的分佈與遷移、王姓郡望堂號和血型佔比來解析這一王族之姓。

王,“天下所歸望也”。三劃連其中謂之王,三劃代表天、地、人,是古代君主稱號,也是王的本義。

在夏朝以前,一國君主不稱王而稱氏。夏朝君主改稱為後。進入周朝之後,君主才稱王。

王姓的始祖往往出生於帝王世家,這是王姓先人對王權和血統概念的崇拜,成為帝王后裔某一支氏族的稱謂,最終產生王姓。

王姓主要來源有以下三塊兒:

一,源自子姓。商末,紂王叔父比干多次犯顏強諫,遭殺害。其子孫因為比干原是王子遂以王為氏,子姓王氏的歷史有3100年。歷先秦至漢唐,子姓王氏一直居於河南地區,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後來散播到甘肅、山東、河北和山西等地。

二,源自姬姓。周靈王之子太子晉,也稱王子晉或王子僑,因直諫而被貶為庶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職,時人因其是王族後代便稱其為王家,這支族人遂以王為氏。秦末漢初,秦朝武城侯王離之子王元和王威為避亂分別遷至山東琅琊和山西太原,最終發展成為最著名的琅琊和太原兩大王姓望族,是王姓中最大的群體。姬姓王氏至少有2600年曆史。

姬姓王氏還有三個分支。其一,漢初魏卑子奉詔進京做官被封為蘭陵君,因其是王家之後,稱其族為王家,從此以王為姓。這支姬姓王氏約2200年曆史。

另一支源自春秋周平王之後。周平王在位51年,因太子早夭,死後傳位於其孫姬赤繼位,但姬赤胞弟奪了王位,史稱周桓王。姬赤出奔晉國,子孫因其曾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這支王姓一直生活在山西臨猗一帶,史稱河東猗氏王姓,也有2700年曆史。

再有一支為東周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後。桓公揭封於王城,國亡後,子孫遷到河南伊川和臨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後來成為王城王氏,這一支王姓有2400年曆史。

最後說說王姓的第三大來源,源自媯姓。封虞舜為祖先的媯姓王氏是王姓中的重要一支。齊國被秦滅後,秦末項羽封齊王田建長孫田安為濟北王,後項羽為劉邦所滅,田安也隨之失去地位,其子孫遂改田姓為王姓。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為郡望,一直以原齊國的領地為活動領地,有2300年曆史。

外族基因融入:漢時匈奴人,西羌鉗耳氏族,南北朝高麗拓王氏族,鮮卑族烏丸人,隋唐時西域月支國胡人,唐朝回紇族阿布思氏族、契丹,北宋西夏國党項人,金女真完顏氏、耶律氏、夾谷氏,元蒙古人,清滿洲八旗完顏氏、伊喇氏等均有王姓。這些外族王姓隨著時間推延多數同化為中國北方漢族王姓。

歷史上王姓分佈與遷移:先秦、漢晉時期,華北為主要活動地區,隋唐遷向各地。

宋朝王姓大約590萬人,為宋朝第一大姓,山東為王姓第一大省。主要分佈於魯、冀、川、豫、晉;其次分佈於贛、浙、陝,全國形成了晉陝冀豫魯、贛浙以及四川三大塊兒王姓聚集中心。

明朝王姓大約620萬人,仍為第一大姓。主要集中於浙、蘇、魯三省,其次是贛、晉。這一時期,南方王姓經過六百年發展,兩廣和福建的王姓已經超過了宋朝。宋朝王姓大省河北、四川河南的王姓人口已經下降了一半。全國重新形成了贛浙蘇皖、魯豫晉陝兩大塊王姓聚集地區。

王姓郡望堂號:王姓郡望堂號有26個,包括太原、琅琊、北海、陳留、東海、高平、京兆、河間、天水、東平、新蔡、新野、山陽、中山、章武、東萊、河東、汲郡、金城、廣漢、長沙、堂邑、河南、馮翊、營州、安東等,普遍使用堂號為三槐、槐陰。

王姓各血型佔比:O型31.6%、A型27.9%、B型30.9%、AB型9.6%。

好了,今天的漫山話姓氏之王姓就講到這裡,想了解自己姓氏圖騰的可以來找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